很多需要伏案低頭的學生、上班族在用電腦或看手機時,常會不由自主做一些或歪倒或傾斜的姿勢。為什么呢?
“當然是因為舒服啊。”他們大多會這么回答。
不過,如果身體習慣了這種舒服,久而久之,就會給體態帶來嚴重改變。
今天給大家介紹兩個典型的舒服卻“有毒”的姿勢,它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卻又不被重視,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骨骼肌肉,直至改變體態。
X
人人都愛的“沙發癱”
往沙發上一癱,腰向后倒,肩膀搭在沙發靠背上,好舒服啊!”
這種圖舒服的“癱”,會給腰部肌肉和頸椎帶來長期的壓力。
“癱”的時候,其實人的腰部是毫無支撐的,是騰空的。為了讓腰椎在這個姿勢時不會因為重力往下墜,腰椎附近很多韌帶和肌肉都會收緊,抵消重力對腰部的吸引。當這些肌群疲勞了,腰部沒辦法支撐起身體,腰椎滑動壓迫刺激到附近的神經,就會腰痛了。而且,為了“癱而不倒”,緊貼沙發的頸肩部也要承擔更大的負擔。
習慣了“沙發癱”的人,如果突然糾正回正確的坐姿,反而會很不舒服。這是因為保持“癱”的腰肌時常發力成為了習慣,而保持正確坐姿的腰肌卻被身體遺忘而開始弱化了,所以很難激活它們來維持較長時間的正確坐姿。
在從“癱”向正確坐姿的轉變期間,需要做一些簡單的鍛煉來加強核心和臀部肌群,再充分拉伸背部,讓腰部肌肉更好地激活。常用的方法有肩橋、拉背和平板支撐。
肩橋:在地面躺平,彎曲膝蓋,腳踝靠近臀部,兩腳距離和肩同寬;慢慢抬起骨盆,讓大腿到上半身呈一直線,這個時候收緊腹部和臀部肌群;然后緩慢地、有控制地放下身體回到開始的位置。重復8~10次為1組。
拉背:趴在瑜伽墊上,用兩側手肘夾緊身體,支撐起上半身;收緊臀部,骨盆貼地,繃直腳面,依靠背肌的力量,慢慢拉長背部和頸部的脊柱;深呼吸并且保持5~10秒,然后回到剛開始的位置。重復8~10次為1組。
平板支撐:用前臂和腳尖一起撐起身體;從腳踝到頸部保持一條直線,像平板一樣。肩膀在手肘的正上方;腹肌收緊,保持5~10秒就休息調整。重復8~10次為1組。
當背肌得到強化后,再糾正回正確的坐姿,便可以保持比較長的時間,直到養成習慣。
X
前凸后翹的“S”型
有“啤酒肚”的人,會對自己身體側面呈現出的前凸后翹“S”型曲線習以為常,高跟鞋的重度依賴者同樣如此,甚至有些人為了追求“S”型曲線,還故意讓自己呈現出這種脊柱前凸過度的狀態。
脊柱前凸過度,改變了脊柱的生理曲度,久而久之,會影響脊柱的正常功能,甚至引發腰椎病變。
為了糾正這樣的體態,需要對核心、臀部和大腿的肌群做加強和拉伸鍛煉。鍛煉包括平板支撐、側向抬腿、屈髖拉伸和站姿大腿拉伸。
側向抬腿:身體側臥,整個后背就像靠在墻壁上一樣呈一條直線,貼近地面那條腿的膝蓋彎曲呈90°;慢慢抬起上面的腿,往上抬到極限,以不晃動骨盆為度,也可以用手扶在臀肌附近,去感受肌肉的收縮;緩慢放下大腿回到剛開始的位置。重復8~10次為1組。
屈髖拉伸:身體站立,一條腿向前邁出,兩側腳尖都朝前,保持后背和后側腿部伸直;慢慢彎曲前側大腿,同時讓后側腿部上的臀肌發力往前推,直到感覺骨盆得到拉伸;保持20秒,換到另一側。重復5次為1組。
站姿大腿拉伸:身體站直,一條腿向后伸出,一只手抓住腳面向后拉伸,另一只手可以扶住支撐物來保持平衡;保持兩側膝蓋靠攏;維持20秒,換到另一側。重復5次為1組。
在糾正站姿時,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想象頭頂著一碗水,然后盡量往上頂,就像頭部把整個身體拎起來的感覺,身體會自覺地轉換成正確的站姿。只有反復刻意練習,才能養成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