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現在的俊男靚女如此,其實在古代也如此。
這可以從歷代流傳下來、
人們所佩戴的一些首飾就能看出來。
在新石器時代,
其實人們已經會用骨珠來做成項鏈扮靚。
骨珠項鏈 新石器 仰韶文化
(陜西省臨潼縣姜寨出土。骨珠項鏈出土于一座少女的墓中,由8577件骨珠組成。)
而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
因其太陽般的金色,而備受人類喜愛,
并在人類社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幾千年,
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夏朝
甘肅出土的這件金耳環就是證據
公元前2100—1600年 金耳環 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藏
素圈顯然無法體現古人的技藝水準
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古人的金飾到底有多高級吧~
“青絲漸綰玉搔頭,簪就三千繁華夢”
01
金耳飾
戰國 圓錐體彈簧式金耳墜 鄂爾多斯市博物院藏
耳墜是中國傳統耳飾的一種
比耳環多了一部分下垂的墜飾
看到這對戰國時期的金耳墜
愛吃妙脆角的朋友會不會覺得有點眼熟
圓錐體、彈簧式設計拼的就是腦洞
黃金+綠松石的配色更是一個字:絕!
南宋 瓶蓮鴛鴦金耳環 蘄春縣博物館藏
1985年湖北蘄春羅州城遺址窖藏出土
上圖中這對耳環從上至下用圓環串起了
荷葉、蓮實、花瓶、花卉、鴛鴦、刀形吊飾
整體長達8.5cm
或許它的主人是個擁有修長“天鵝頸”的女子
南宋 古瓶花卉金耳墜 上饒市博物館藏
這對金耳墜中的古瓶造型十分罕見
瓶中還有似為單瓣水仙的插花
如此簡潔古樸又不失美感的金飾
試問誰不想擁有?
南海一號沉船遺址出水
接著是這條金帶流蘇項鏈,
如果不說它是南海一號出水的金飾,
有多少朋友要以為它是哪個奢侈大牌的驚艷之作。
不說項鏈部分,單就看這項鏈上的三個吊墜,
這可愛又精美的造型
真的讓人難以相信是八百年前的金飾。
明 石榴形金耳墜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藏 四川眉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出水
石榴在民間具有“多子多福”的寓意
這只石榴形鑲珠金耳墜是江口沉銀的出水文物
小巧可愛,是放到現在都不過時的款。
這一對金累絲連環耳環值得一品,
傳統中國結的款式層層交替很有國風味道,
滿足了簡單卻又精致的要求。
一顆潔白珍珠的點綴讓黃金多了一分雅致。
這點又滿足了細節和品味的要求。
如果不喜歡耳環款式的,
還有這樣耳墜款的。
錯落有致的花紋包裹在葫蘆里,
再配上一朵蓮花,
讓這一對耳墜有了一種大繁若簡的韻味。
02
金項鏈
廣東陽江南海一號出水項飾全長172cm,重586g,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這是南海一號沉船上打撈出的第一件金器,
由四股八條金線編織而成,
環扣連接處飾有精美的瓔珞紋。
自從見識了這條金鏈子,
朋友間調侃身高時又多了一句新話,
“你還沒一條金鏈子高呢!”
北朝黃金項鏈
鏈由扣、鏈索及垂飾三部分組成,
整條鏈索用八條金絲編織而成,環環相扣,
辮結成索,與下方垂飾以金釘加以固定。
花形垂飾上鑲嵌著紅、藍、綠三種寶石,
鑲嵌技術早在古代就非常盛行了。
03
金手鐲
2005年南京江寧將軍山
沐瓚及其夫人劉氏墓中出土了一對金鐲
金鐲兩端口各雕飾一螭龍首
這對情侶款金鐲還有一些細節上的不同
這波來自明朝的狗糧,你吃飽了嗎?
明 嵌寶石金手鐲 南京市博物總館藏
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山沐斌夫人梅氏墓中
也出土過一對金鐲
金鐲上嵌有各色寶石數枚
清 鑲寶金手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最后一只霸氣的九龍戲珠鐲收尾,
看到這里可能會說這些黃金首飾是真美,
但關鍵問題是咱上哪弄同款去。
04
金簪子
清代的黃金簪子
雖然時間久遠感受不到當時的美,
但是現在還是能感受到工藝的精湛。
簪首用的是累絲技法制作,
鑲嵌各種彩色的寶石、珍珠。
簪首左上方裝飾累絲笙,
笙和蓮花的組合寓意“連升”,
設計別有心裁,整體都是吉祥的寓意。
明鎏金掩鬢
現藏于江西省博物館
明代金蓮花簪
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
清 點翠松竹靈壽金簪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首飾的制作工藝是非常復雜的,
古代沒有那么多的機械,
很多制作工藝都是手工完成,
因此對手工匠人的工藝要求是非常高的,
如此細致是現在的機器都無法完成的,
也只有匠心獨具的高超技藝
才能打造流芳百世的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