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消息,近日,國家醫保局官網回應“關于將腫瘤基因檢測項目納入醫保”問題時指出,部分地區已將部分基因檢測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此外,相關部門指導地方將安全有效、費用適宜且收費標準明確的基因檢測項目按程序納入當地醫保支付范圍。
目前,治療包括肺癌等癌癥在內的靶向治療已成為主要治療方式之一,而使用特定的靶向藥需要以基因檢測為前提。
現實情況是,靶向藥物的優勢在得到認可并陸續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同時,基因檢測卻面臨著臨床應用時間較短、技術尚不很成熟、價格費用較高、行業有待進一步規范等問題,多數地方尚未將腫瘤基因檢測項目納入醫保。
資料圖片 圖據圖蟲創意以腫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肺癌為例,國家醫保局指出,治療藥物克唑替尼的醫保限定支付范圍為“限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或ROS1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這也意味著,需要先通過基因檢測,證明患者存在ALK或ROS1突變,醫保基金方予以支付。
10月16日,紅星資本局了解到,上述基因檢測服務,單次費用可達數千到上萬元,此外還有些基因檢測公司將ALK、ROS1等檢測項目打包銷售,具體費用還需進一步確定。這也導致了患者因基因檢測費用較高放棄,延誤病情的情況。
相關數據顯示,基因檢測的必要性并未得到普遍重視。揚子晚報此前報道,臨床結果顯示,不經基因檢測篩選的患者使用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平均有效率僅30%-40%。其中,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基因檢測率只有40%-50%,二三線城市僅為20%-30%。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醫保局指出,國家層面采取排除法規定了基本醫療保險不予支付費用和支付部分費用的醫療服務項目范圍,未將基因檢測相關的醫療服務項目排除在外。因此,將費用較高的腫瘤基因檢測項目納入醫保的呼聲也越來越大。
北京市是率先將腫瘤基因檢測項目納入醫保的地區。據多家媒體此前報道,北京市在2019年6月醫耗聯動后,已經將腫瘤用藥基因檢測項目納入到北京醫保報銷范圍中,報銷比例高達90%。不過,當時有業內人士指出,報銷比例還是因人而異,并非都能達到90%。
對此,紅星資本局從北京市醫保局官網獲悉,2018年12月,該局發布《關于規范調整病理等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指出,將規范調整的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納入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支付范圍,自2019年6月15日起執行。
其中,就包括腫瘤組織脫氧核糖酸(DNA)測序,該項目價格3800元,屬于北京醫保乙類。
北京市醫保局官網截圖
10月17日,北京市醫保局醫藥服務處告訴紅星資本局,“(上述項目)在(北京市醫保)目錄。3800(元)指的是收費,個人負擔8%,剩下的納入報銷(范圍)。”而關于最終報銷比例,北京市醫保局醫藥服務處稱還需看就診醫院的級別,以及患者本身的情況。
此外,除了答復腫瘤基因檢測進醫保相關問題,國家醫保局還提到,腫瘤基因檢測屬于醫療服務項目,按照現行政策,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目前,國家醫保局正在指導地方按照“技耗分離”的原則,探索對診斷試劑開展集中采購,促進試劑價格回歸合理水平,帶動相關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