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酒文化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除了釀酒技藝的不斷精進,喝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大家在看書或者看電視劇的時候,會發現古代人們喝酒時,都喜歡“溫酒”、“燙酒”。
這是為什么呢?小時候覺得:可能是比較冷吧!喝點熱酒暖和暖和。是不是覺得“有點道理但道理不多”,沒錯,在學到更多的酒知識、酒文化之后,明白“暖和”只是一個片面的原因。
古時候“燙酒”,首先就是因為古代的時候,釀酒技術不發達,只有米酒和黃酒,并沒有白酒,并且酒的度數都比較低,大約只有10~20度。
因為釀酒工藝不是特別成熟,在釀酒時會產生甲醇等有害物質。顯然,這些物質是非常傷身的,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失明或中毒。
但是當達到一定的溫度之后,它們就可以揮發掉,比如甲醇沸點是64度,乙醛沸點是21度,所以說古人通過燙酒的方式來揮發掉有害物質。
也許他們并不知道存在這種物質,但經過很多人的實踐,發現加熱之后的酒,口感更好,喝著勁兒大但不上頭,味道也好聞,并且醉醒之后明顯不那么難受。
那為什么燙酒有這么多好處,現在的人卻都是直接喝酒呢?
現今,我們的釀酒工藝都相對比較完善,里面的雜質較少,也就不用再再溫酒而食了。
不過,雖然現在白酒的釀造工藝完善了許多,但是種類也不似之前那般單一,市面上存在一些“酒精酒和酒精勾兌酒”,這種酒雖然甲醛等雜質少,但里面含有各種添加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白酒,喝了也容易上頭。
那怎樣才能避開這樣的白酒呢?看這3點,學會再喝不上頭:
第一點:食用酒精
白酒里面都含酒精,看似在原料表中出現“食用酒精”是正常的,實際上,只有酒精酒才需要靠添加酒精來增加度數!
而真正的糧食酒,僅僅憑借糧食的蒸餾、發酵便可產生酒精,是不需要加1滴食用酒精的。
第二點:執行標準號
但凡是白酒都會有執行標準號,標準號則是辨別純糧酒和酒精酒的標志。常見的純糧酒執行標準號是“GB/T10781.1(濃香型)、GB/26760(醬香型)”。
而酒精酒的執行標準號是“GB/T20821(液態法白酒)、GB/T20822(固液法白酒)”,在購買白酒的時候看到酒精酒的執行標準號盡量避開。
第三點:看等級
想必大家在白酒的瓶身上,應該都會看到例如“優級、一級、二級”等字樣。
這是糧食酒的一個特征,是根據酒的質量進行判定,例如口感、風味、生香物質等等。
而有等級,那必然會有先次順序,其中的優級,便是最高級。所以通過前兩個“記號”辨別糧食酒后,再通過等級這個“記號”,購買到自己心儀的白酒,一氣呵成。
通過這三種方法,就能選到不上頭的白酒,因為這些都是糧食酒,糧食酒是“糧食精華”,即使盡興喝多了一些,也能很快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