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廁所組織的調查報告,每個人每天進出廁所6-8次,其中一次大約為5分鐘,而余下的每次平均為2分鐘。
這樣算下來,人一生當中大概有2年的時光在廁所里度過。
如今不少人家里的廁所都用上了抽水馬桶,比蹲廁更加舒適。然而,生活中存在這樣一種說法:“沖馬桶時一定要把蓋子蓋上,不然對身體有害”。
紐約大學菲利普·泰爾諾博士指出,如果沖水時馬桶蓋打開,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以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并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個小時。
更可怕的是,研究結果表明,馬桶內濺出的病菌還會落在廁所墻壁和物品上,例如牙齒、漱口杯、毛巾等,甚至還可能會趁機進入人體口腔和呼吸道。
日常生活里,許多人“解決問題”后,大多是直接按下沖水按鈕,并沒有蓋上蓋子再沖的習慣。
看到上面觀點,不少人嚇壞了,甚至都有了陰影,總覺得沖馬桶時不蓋上蓋子,會有很多污染物飛濺噴射出來,到處都充滿了細菌。
那么,沖廁所時,到底要不要蓋上蓋子?不蓋上馬桶蓋,真的有那么嚴重嗎?
沖馬桶,蓋?還是不蓋?
根據調查發現,32%的馬桶上有痢疾桿菌,其中一種名為“宋內”的痢疾桿菌能在馬桶圈存活長達17天。
還有一份實驗報告指出,將一億個脊髓灰質病毒投入馬桶內,濺到座圈上的病毒竟然高達3000個。
如此看來,人們皮膚接觸最“親密”的馬桶,不蓋上蓋子沖廁所污染這么嚴重,很有可能成為疾病之源,這豈不是很可怕?
有人曾用紫外線顯色顏料和高速攝像機,拍下了馬桶開蓋沖水的瞬間,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發現馬桶內的污染物可以噴射到60cm高處,在1.8米外的牙刷上也遭到了污染。
這令人恐慌不已,不蓋上蓋子沖馬桶,竟然存在這么大的健康風險?央視一檔節目《加油!向未來》通過實驗來探究“開蓋閉蓋沖馬桶,到底有沒有區別”。
實驗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員利用“熒光細菌”充當人體的排泄物,并將5個收集細菌的培養皿分別放置在衛生間的牙刷架、毛巾、紙巾盒等處,然后靜置48小時。。
- 第一組實驗:檢測開蓋狀態下沖水,細菌散播情況
研究人員檢測5個培養皿中的細菌情況,發現在開蓋下沖水,真的會有細菌濺出,并且離馬桶越近,細菌數量就越多。
- 第二組實驗:檢測閉蓋狀態下沖水,細菌散播情況
實驗結果令人大吃一驚,閉上馬桶蓋沖水,也會有細菌噴射出來。不過相比第一次開蓋沖水,細菌飛出來的數量明顯減少了。
- 第三組實驗:對比開關蓋兩種狀態下沖水,馬桶周圍細菌散播情況
兩次實驗結果證明,開蓋沖馬桶和閉蓋沖馬桶,都會有細菌飛出。
而后者細菌總數會減少:開蓋沖馬桶,培養皿收集到的細菌總數為37個;閉蓋沖馬桶,培養皿收集到的細菌總數為16個。
可見,由于馬桶本身并不是完全密閉的,沖馬桶無論蓋還是不蓋,細菌都有可能沖出,不過閉上蓋確實能減少一定的潛在風險。
微生物不同,擴散范圍也不同
人體排泄物除了有食物殘渣、脫落的細胞之外,還有許多細菌、病毒、甚至寄生蟲等。
一項研究發現,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并不是所有的細菌都能借助抽水氣旋傳播到空氣里,氣旋威力的大小影響著微生物的傳播范圍。
例如,有實驗顯示,大腸桿菌在沖水后的2小時內,分布在以馬桶為中心直徑約1米的范圍,而沙門氏菌則僅需要30分鐘。
更重要的是,馬桶類型的不同,抽水氣旋威力的大小也不同。
從沖水方式劃分,目前市場上的馬桶主要分為兩類:虹吸式馬桶和直沖式馬桶。
虹吸式馬桶利用壓力差將污物吸走,噪音更小,沖水時會發出“噸噸噸”的聲音;而直沖式利用水落下時產生的沖力沖走污物,瞬間產生的氣流比較大,沖水噪音也更大。
實驗數據顯示,虹吸式馬桶沖水時,帶起的微生物大約只有直沖式的1/14。目前國內許多家庭大多也是選用“虹吸式”。
結語
專家表示,從已有的研究結果來看,馬桶沖水時的氣旋,確實能造成微生物的傳播,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傳播的范圍、時長尚未明確知曉,能否致病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實,我們本身就是生活在一個有菌的環境里,不過大多數微生物是無害的,只有少部分會致病。另外,無論哪一種微生物想要致病,都需要有一定的“致病劑量”。
因此,我們需要警惕通過馬桶氣旋傳播的微生物,但無需過度恐慌或者感到焦慮。
建議大家沖馬桶時,應養成蓋上馬桶蓋的習慣,定期消毒和清潔馬桶。與此同時,還要注意馬桶圈的清潔,經常開窗通風,保持衛生間清潔干燥。
那么看完這篇文章,沖馬桶時,你是選擇蓋?還是不蓋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