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楠、樟、梓、椆并稱為四大名木,而金絲楠木被冠以其首,
現(xiàn)在像這樣的一根金絲楠木的大料市值人民幣20多億。
這座建筑一共由68根這樣的金絲楠木大柱支撐著,如今造價幾何?奢華程度讓人無法想象,。
第一次來北京觀光的游客第一站的首選都是故宮。游人都是穿過天安門直奔紫禁城,與之一墻之隔的太廟常常被游人忽視。
即使你第二次第三次來北京游玩,太廟也很難出現(xiàn)在你的行程之中。
這座讓人震撼的中國最大體量的古建筑就這樣與你擦肩而過。
故宮自建成以來經(jīng)歷了數(shù)次天災(zāi)人禍,重建了一次又一次,早已不是明朝的原裝貨,但太廟每次都幸運(yùn)地躲了過去,
有人說太廟是明朝原裝,而故宮是清朝的高仿。這話一點不假。
太廟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祖先的靈位都供奉在此,按照《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寢,左祖右社的規(guī)定,紫禁成的左邊是太廟,右邊是社稷壇,
道先來到的是廟門,也叫五彩琉璃門,門外有幾百棵古樹。
這紅墻,黃瓦,綠樹,構(gòu)成了一幅極美的圖畫。
進(jìn)入廟門就是戟門,戟門前是五座金水橋,這個規(guī)格與故宮一樣。
在戟門兩側(cè)插有120條金龍戟,象征儀仗,有禮儀之門之稱。這120條金龍戟在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時全部被掠走。
過了戟門就是太廟,也叫享殿。
太廟坐落在三層須彌座上,重檐廡殿頂,它的規(guī)格不亞于紫禁城里任何一棟建筑。
故宮太和殿是皇權(quán)的最高象征,不容超越,
那么先帝的地位也是極重要的,如何平衡呢?
太和殿和太廟都是建在三層的須彌基座上,太和殿的三層基座非常高,而太廟的基座比較低,這樣整體上太和殿是比太廟高的。
那么如果不算基座,只看宮殿本身的高度,太和殿的高度是27米,太廟的高度是32.5米,太廟比太和殿高了5米5。 一來一往,巧妙地解決了兩者之間的矛盾。
故宮里的大殿只能隔著圍欄向里張望,而太廟是可以進(jìn)去的。
那份震撼就來自你跨進(jìn)太廟大殿的那一刻。
整個大殿面積達(dá)到2240平方米,這個面積比太和殿小了100多平方米,因太廟比太和殿高出5.5米,所以在體積上太廟比太和殿大8600立方米,
人進(jìn)去顯得非常的渺小,崇敬之心油然而生,這里供的是列祖列宗,巨大的空間就是為了營造這種對先祖崇敬的效果。
如此大的空間由68根金絲楠木支撐著,每根柱子粗1米多,兩人抱都有點費(fèi)勁,梁上的部件也全部為金絲楠木,而且全部為本色。
而太和殿在清朝時因火災(zāi)重建,因當(dāng)時楠木資源枯竭,已經(jīng)找不到這般尺寸的楠木大料,只好用紅松代替。
這場面你也只能在太廟才能看到。
再看地面,這里你每一步都踩在百萬之上,這種地磚叫金磚。敲擊它能發(fā)出金屬般的響聲。雖然也是泥土制成,但工藝極其復(fù)雜,一塊磚要耗時兩年才能制成。
前些年,一對永樂御窯金磚就拍出了80多萬的價格。名符其實的金磚。
600年來,這里上演了無數(shù)次的帝國禮儀。
祭祖的前三天,皇帝和文武百官就開始齋戒,不飲酒,不吃葷,不處理刑事案件,甚至不看病。
祭祖時把先帝的神位從后面的寢殿請到這里,按規(guī)制擺好,皇帝帶領(lǐng)文武百官開始莊重的祭拜。
公元1850年2月25日農(nóng)歷正月十四,道光皇帝在彌留之際,寫下一道朱諭,死后靈位不入太廟,不立神功圣德碑。
這是因為道光在位時簽署了近代中國第一份不平等條約,道光皇帝自感愧對祖先,更沒有顏面像列位先祖一樣接受后世子孫的祭拜,這才留下了這道親筆朱諭。
道光死后,咸豐皇帝沒有遵從父命,還是把道光的靈位放入了太廟,因為不想擔(dān)上不孝之名。
在享殿的后面是寢殿,在沒有祭祀活動時,先帝們的牌位都是供奉在這里。
再往后走,一道紅墻,隔出一座獨(dú)立的院落。這里是祧廟,這里供奉的是先祖?zhèn)兊呐莆唬裨谇宄@里供奉的是在努爾哈赤之前的四位先祖。
1924年11月5日,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
600年未停的皇家祭祖的香火,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