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配送”、“末端配送”、“無人配送”……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上述關于物流/配送機器人的熱詞已走紅網絡。在它們背后,是hachi delight等多款配送機器人在社區、酒店、餐廳、園區等商業場景的先后落地。
隨著場景應用進一步細分,服務需求逐漸規模化,配送機器人“后發制人”的優勢也越發明顯。“生活服務智能化”已經成了大家看得見的現實。這個專屬詞匯到底囊括了怎樣的多元化需求,能讓配送機器人取代快遞/外賣配送員、酒店/餐廳服務員的位置,成為日常生活的新標配?
關鍵詞1:安全
傳統物流配送依靠快遞人員上門收件取件,被議論得最多的就是安全問題。配送員頻繁出入社區、單元樓、辦公樓已經是常態,在大型網購高峰期,同一天內會甚至出現多家配送公司、單人多次、多人多次進入社區的場面,不但用戶家庭、單位機構內部存在被窺探的風險,社區內交通安全也是大問題。
無人配送和無接觸配送最大特色都是“安全”。最簡單的道理,有了配送機器人,社區到戶的末端配送環節在思維上,完成了從“人上門”向“貨上門”的轉變。而機器人和貨物都不會窺探用戶家里、單位內部的隱私。
當前社區管理同樣在向智能化轉型,面對社區面積增長、業主人數增加,物業管理服務強調安全至上,和安監技術深度結合,在人臉識別、公區監控、行為回溯方面做出了更多改進,而物流/配送機器人的引入,使得社區管理的安全系數進一步可控,為“智慧物業”帶來了更新的思路。特別是在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新興社區、園區、寫字樓,配送機器人可以作為優先選擇。
關鍵詞2:全天候配送
有人配送和無人配送的核心問題除了安全,依然是能否配送上門。目前的客觀條件下,人機協同是最有效的配送方式,特別是夜間配送,不但有效減輕了配送人員的負擔,機器人還可以在凌晨時段完成配送,同時凸顯“安全”和“及時”的優勢。
夜間配送是生活服務當中尤為重要的一塊內容,很多用戶有夜生活習慣,或者配合歐美時段進行夜間工作,外賣配送大大增強了這些用戶的服務體驗。然而夜間時段,特別是凌晨,基本不屬于配送人員的工作時段,因此配送機器人全天候工作的屬性非常重要。根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用戶不介意為額外的夜間配送進行付費,特別是周末,或者世界杯、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期間。
關鍵詞3:不擾民
很多人在接收快遞外賣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要么配送人員敲錯門,要么在樓道里打電話,聲音還特別大。配送機器人的自動呼叫用戶功能因此充滿了人性化。另外在中大型社區,驛站代收、快遞柜存放兩種方式造成了用戶收件的不便,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擾民”。因此配送機器人送貨上門成為生活服務的剛需,有著必然的理由。
這方面落地案例有很多,做得最好的當屬哈奇智能的物流機器人hachi delight。疫情期間,服役于廣州常春藤社區的hachi delight將快遞包裹、生活用品和食用蔬果及時送到用戶家門口,配送過程中采用自動撥打用戶手機、家里智能終端、短信提醒等方式,全部在后臺完成,自然不存在騷擾的可能。
關鍵詞4:降本增效
“社區到戶”涵蓋了社區大門、單元樓門、用戶住宅門口的“三道門”,末端物流配送打通這三道門,等于打通整個社區物流生態的最后一環。
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集群調度系統、24×7配送、適應不同門禁/電梯梯控、自動乘坐電梯、自助開門、一柜多單……憑借諸多功能,hachi delight將“末端配送”提升為服務的標準化環節。面對智慧社區大潮,智能配送能形成更好的服務模式,為物流企業和電商企業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優化人員配置。
隨著激光雷達、深度相機等核心硬件國產化進程提速,5G、SLAM等關鍵技術加速迭代更新,助推物流/配送機器人的商業化應用步伐不斷加快;而“智慧城市”的推進,也提供了大量的落地場景,物流/配送機器人的市場滲透不斷下沉,相信“生活服務智能化”將很快成為日常生活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