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和我說,開了瓶珍藏了十幾年的老酒,發現里面有好多渣,問道:
“我是不是買到假酒/壞酒了。”
“別大驚小怪,那是酒渣!”
“什么?”
你是否如我這位朋友一樣,以為看到葡萄酒里有渣,就認為是質量問題,立馬退換貨!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一般情況下只有正規生產的葡萄酒才會有酒渣。如果是“三精一水”勾兌出來的假酒,基本不會出現沉淀的情況。
葡萄酒里的“酒渣”是?
遇人怕遇到渣人,那么遇酒是否也怕是遇到“渣酒”呢?葡萄酒里的“酒渣”是附著在酒瓶和酒杯底部的沉淀物,那是在釀酒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副產品”。一般情況下,紅酒的沉淀物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膠質。是比酒石酸結晶更小的沉淀顆粒,是由多糖、蛋白質或者是殘存的葡萄酒果皮、葡萄籽、酵母碎片等聚集而成的。一般這些沉淀物在濃郁、飽滿型的紅酒中十分常見。
在紅酒陳年的過程中,這種沉淀會聚集在瓶底,形成泥土狀,所以我們稱之為酒泥。
第二種:結晶狀沉淀。這種沉淀主要是酒石酸結晶形成的,我們常在橡木塞或者酒瓶底部見到的結晶狀沉淀物就是酒石酸。酒石酸是葡萄酒中存在的一種有機酸,在低于-5℃的溫度下,酒石酸與鉀結合形成就很容易形成結晶鹽沉淀。
如果在紅酒運輸的過程中,遇到寒潮等情況,酒石酸就會大量析出結晶鹽形成沉淀。這種情況所有種類的葡萄酒都有可能產生沉淀,如果沉淀量較多時,通常還會整片整片聚在一起。
“酒渣”對身體有害嗎?
紅酒中的沉淀物是紅酒陳年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對人體無毒無害,也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相反,這些正常沉淀對于品鑒葡萄酒有著積極作用,沉淀物是一款紅酒成熟的標志。
在葡萄酒釀造過程中,有些釀酒師會選擇澄清或過濾葡萄酒,從而去除酒中的沉淀。但有些釀酒師則選擇保留沉淀物,因為這些沉淀物會增加葡萄酒的風味和復雜度。所以,如果發現葡萄酒中出現了沉淀并不需要擔心。
如何去除酒渣?
在品嘗葡萄酒的時候,如果覺得酒渣太多,影響口感和美觀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在葡萄酒開瓶前將酒瓶豎直靜置24小時,使酒中的沉淀附著在酒瓶底部。
然后,可以點燃一根蠟燭,能清晰照亮酒瓶的瓶頸處,注意不要震動酒瓶,以免激起沉淀物。
再將葡萄酒慢慢地倒入潷酒器中,倒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倒酒瓶身的角度以及傾倒速度,確保酒渣不會進到潷酒器中。
一旦看到瓶中得到浮底或積在瓶肩的大量渣滓,并且看起來已經分離就可以停止傾析。如果沒有潷酒器可以選擇一些類似的窄口器皿。
哪種葡萄酒容易有沉淀物?
1. 紅葡萄酒
紅葡萄酒出現酒渣的概率會遠高于白/桃紅葡萄酒。因為在釀造時葡萄的皮、梗和肉是共同進行發酵、壓榨和過濾的步驟的,原液中有著更多的色素和各種微粒。
另外,例如波爾多葡萄酒、新世界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西拉(Syrah)等紅葡萄酒,風格飽滿濃郁,所含色素較多,在年輕時也可能會出現酒渣。
2.老酒
老年份葡萄酒中也常見到酒渣,通常呈現為暗紅如鐵銹斑的小片沉淀,充滿年代感。經過長時間的沉淀,單寧會慢慢地與花青素等色素結合,既形成了酒渣,也會導致葡萄酒的顏色出現一定的變化。
3.自然酒/未過濾的葡萄酒
自然葡萄酒,未過濾風格的葡萄酒大多會在酒瓶上標明unfined或unfiltered,意即未下膠/未過濾,以表明自己的沉淀是為了風格有意為之,而非酒質出現了差錯。
近年來,有些酒莊主張“生物動力法”、“自然酒”的理念,希望酒液可以保持原有風味,在瓶中陳年時發展出更復雜的口感,會輕微過濾或不過濾直接裝瓶。
但是,打造一款優質的未過濾葡萄酒要求更高的釀酒功底。留存在瓶中的物質過多,所以即便是同一批次的酒也可能有不同的風味;所以買到的酒是好是壞只能交給上天了,大自然是否眷顧到你,全靠運氣。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聯系刪。
寫在最后:
除了要看會看酒渣,我們也要區別是否真的變質。當葡萄酒遇到絮狀沉淀,且酒液渾濁,有令人不悅的氣味時,很可能是受到微生物感染或是儲存不當造成變質,建議不要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