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中國茶,外國人懂得的少之又少?
還不是因為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
【不贊同的也快把贊同打在公屏上~】
就拿茶名兒來說,現在有命名的已有上千種。
拿茶的分類來說,產區、樹種、季節、海拔、發酵程度、葉型、制造程序、原料、茶葉等級、認證等級……也有十幾種分類方式。
今天咱就按認可度最高的茶葉分類方式——加工方法及發酵程度,給茶葉分分類。
目的就是讓咱買茶的時候不慫!走出去了,也有的說。
依據加工方法及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將茶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青茶)、紅茶、黑茶,再加工茶。
綠茶
——不發酵茶,發酵程度0%
綠茶:俗稱“三綠”,干茶綠、茶湯綠、葉底也綠;
綠就綠在不發酵:鮮葉在采摘后,立即利用高溫防止發酵(“殺青”),很好地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
在中國,綠茶產的多,喝的人也多。
綠茶代表:
①杭州的龍井;
②蘇州的碧螺春;
③四川的蒙頂甘露;
④河南的信陽毛尖;
⑤安徽的黃山毛峰;
⑥安徽的太平猴魁;
⑦安徽的六安瓜片;
【哈哈,好多安徽的】
如果你手邊兒剛好有款綠茶:趕緊喝上一杯,當年品飲完最佳,有條件最好單獨!放進冰箱!以保留原味。
白茶
——微發酵茶,發酵程度5-10%
干茶白中帶綠,湯色黃白,葉底黃綠。
白茶是靠曬出來的,制成過程不炒不揉,在反復晾曬的過程中自然產生輕微發酵。
在中國,它不像綠茶那般全國各地都有,主要產于福建福鼎、建陽、政和、松溪等地。但絲毫不影響它近幾年的火熱態勢。
白茶代表:
①福建的白毫銀針,
②福建的福鼎白茶,
③福建的政和白茶 。
白茶密封防潮,常溫保存即可,無需冷藏。
黃茶
——微發酵茶,發酵程度10%-20%左右
黃茶:“三黃”,干茶黃、湯色黃、葉底黃。
在綠茶制作基礎上,增加了道“悶黃”的工藝,才形成如此特點。
七大茶類中,知道黃茶的人很少,喝過的人更少。
黃茶代表:
①湖南的君山銀針;
②安徽的霍山黃芽;
③四川的蒙頂黃芽;
④湖北的遠安鹿苑毛尖;
⑤廣東的大葉青等。
儲藏方式和綠茶一致,盡量單獨放進冰箱,密封儲存,以保留原味。
烏龍茶(青茶)
——半發酵茶 ,發酵程度:15%-70%
烏龍茶:清香型,色澤翠綠,湯水清澈;濃香型,色澤烏亮,湯色金黃;陳香型,色澤烏黑,湯水濃郁。
沒這么多不同香型,都對不起這么大跨度的發酵程度。烏龍茶主要通過抖動搖晃茶葉(搖青),茶葉在碰撞中發酵。
一個獨具鮮明特色的,深受愛茶人士的喜愛的茶類。
烏龍茶代表:
①福建鐵觀音(閩南);
②福建大紅袍( 閩北);
③廣東單樅;
④臺灣凍頂烏龍茶等。
去了福建、廣東、臺灣,海可以不看,烏龍茶一定喝啊。若順手帶了回來,記得放在清潔、防潮、避光處,并保持通風干燥。
紅茶
——全發酵茶,發酵程度70%-100%
紅茶,干茶沖泡后,茶湯和葉底呈紅色。
將揉捻好的茶裝在籃子里,稍加壓緊后,蓋上溫水浸過的發酵布,捂著捂著,綠色的茶就氧化變紅啦。
紅茶是世界范圍內最受歡迎的茶飲,英式下午茶的標配。
紅茶代表:
①云南滇紅;
②安徽祁門紅;
③福建金駿眉;
④湖北宜昌紅茶;
⑤臺灣日月紅茶。
都已經是氧化的茶了,就不怕放常溫了,避免陽光直射,陰涼,干燥,密封就成。
【臺灣茶名兒都超文藝】
黑茶
——后發酵茶,發酵程度100%
黑茶: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而得名,茶湯則是深紅色。
后發酵也就是經過曬青、殺青、干燥后,再把茶葉堆放在一起,灑上水,讓茶葉依靠自身的物質發酵。
黑茶深受少數民族喜愛,更是金融界的新寵。
黑茶代表:
①云南普洱茶;
②湖南安化黑茶;
③廣西六堡茶;
④陜西茯茶。
貯存條件:常溫儲存,陰涼,通風,干燥。
再加工茶類
以六大茶類做原料進行再加工形成的茶類。
日常見到的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都屬于再加工茶。
七大茶類各有韻味,有機會,七大茶類一定要嘗個遍!
你認為哪個省份的茶葉代表最多呢?快快留言告訴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