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半發酵,是烏龍茶中的重要品類,原產于福建泉州市安溪縣。
因其天然蘭花香,獨具“觀音韻”,深受南北茶友歡迎,在蘇州也有許多愛好者。
鐵觀音有兩個大類,各有韻味。
濃香型鐵觀音,由傳統鐵觀音工藝制作而成。口味醇厚,香氣高長。
清香型鐵觀音,90年代中期,福建引進吸收臺灣烏龍茶技術理念,在傳統鐵觀音制作工藝上改良而成。滋味清淡,香氣馥郁。
工藝不同
有種誤解,認為清香型鐵觀音是毛茶,半成品,濃香型鐵觀音是成品茶。清香型鐵觀音經過焙火就可以制成濃香型鐵觀音。
其實我們買到手的茶,都是成品茶。兩者的不同,不在工序,而在工藝,主要不同在做青和焙火上。
做青:
清香型鐵觀音,做青時輕搖、薄攤、長晾,發酵程度更低。
濃香型鐵觀音,做青時重搖、厚攤、短晾,屬于傳統的中度發酵。
焙火:
清香型鐵觀音,文火慢烘,采用50~70℃的中低溫焙火。
濃香型鐵觀音,采用90~120℃中高溫焙火。
色香味不同
工藝的不同,造成了色香味的不同。
清香型鐵觀音,發酵程度較輕,采用文火慢烘,茶葉中的水分較多,強調清淡與鮮度。
茶葉翠綠美觀,有類似綠茶“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的三綠特點。
茶湯很像綠茶,清湯綠水,滋味鮮醇高爽,尤其香氣高揚,很有沖擊力,這也是清香型鐵觀音能迅速流行的重要原因。
濃香型鐵觀音,采用傳統工藝制作,在清香型鐵觀音剛開始流行的年頭,被認為代表鐵觀音的“正味”,綠葉紅鑲邊的葉底,是其典型特征。
茶條卷曲,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顏色更深,偏墨綠色;湯色金黃,清澈明亮;香氣更豐富,蘭花香外,又有栗香、甜香。
因發酵程度更足,焙火更重,使得觀音韻更明顯,滋味更醇和厚重,回味悠長。
市場占有量
清香型鐵觀音占據市場大頭。
清香型鐵觀音剛興起那幾年,爭議很大,不少茶人、茶商甚至茶葉專家都不看好,認為“血統不正”,視之為異類,更有甚者,判定它不出三五年,就要退出市場,自生自滅。
2000年前后,清香型鐵觀音爆火,風靡全國,培養了一大批清香型鐵觀音茶友,雖然經過2010年前后的農殘超標和假冒偽劣的負面影響,迅速沒落,但仍然保留了眾多的消費者。
濃香型鐵觀音市場占有量較低,但韌性十足,其傳統“正味”,吸引了許多忠誠的消費人群,而且隨著口味的變化,也有些喝清香型鐵觀音的人轉向濃香型。
適宜人群及沖泡建議
清香型鐵觀音,適合口味清淡的茶友,新手友好度高,不喝茶的人,可以從清香型鐵觀音入手。品飲時建議快速出湯,久泡容易發澀。
濃香型鐵觀音,有焙火香,口感較重,適合資深茶友和口味偏重的新茶友。品飲時建議適當延長沖泡時間,茶湯滋味會更加濃郁,更富有層次感。
具體的沖泡,則要因人而異,因茶而異。
陳香型鐵觀音
清香型和濃香型之外,還有陳香型鐵觀音。
無論是清香型鐵觀音,還是濃香型鐵觀音,貯存五年以上,期間經過烘烤、炭焙等工藝,反復加工,就是陳香型鐵觀音了。
陳香型鐵觀音,又叫老茶、熟茶,戲稱老鐵,有陳香,湯色趨紅,滋味醇和濃厚,受到一些老茶鬼的追捧,一般人喝不慣。
烏龍茶國家標準鐵觀音部分
陳香型鐵觀音定義及感官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