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有消息稱,一些地方的養老資格認證已于3月底截止,逾期未認證就將領不到養老金。這是真的嗎?
據了解,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即退休人員生存認證,是保障各類人員按時足額領取養老金的重要舉措。過去,很多老年人要到社區或人社部門服務窗口排隊,或者“舉著當天報紙拍照”辦理認證手續。這兩年,依靠互聯網技術,人社部門已經全面取消了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集中認證,利用信息化便利讓群眾“少跑路”。
目前,全國已有三分之一的退休人員是通過數據比對方式完成認證的。也就是說,各地社保部門通過與公安、民政、醫院、交通運輸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來獲取退休人員的情況。
多久認證一次呢?現在的通行做法是一年認證一次。如果在認證期間內,社保部門沒有通過信息比對找到退休人員信息,個人也沒有其他認證方式,那么才有可能暫停養老金發放。
記者獲悉,即便是這種情況,領取養老金的人員也不用擔心。如果發現養老金被暫停,可以主動和社保部門聯系按要求完成認證,就會恢復養老金發放并進行補發。
為什么要規定一年認證一次?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險系教授褚福靈表示,設定年限是為了防止養老金“跑冒滴漏”,是維護社保基金安全的有力手段,不過全國并未在時間上步調一致,這是因為各地調整養老金上浮的情況不一樣,時間由各地自行確定。各地會在調整養老金發放金額前進行認證,有些地方是3月份,有些地方是7月份。褚福靈建議,各地在條件成熟時,可以確定一個相同的時間,在方便參加認證人員的同時減少誤解。目前,與此有關的數據都能在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上共享,可以在便民化、適老化方面做更多努力。
目前,我國已建成部級社會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系統,面向各地提供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遠程資格認證、出行數據、異地協助認證等查詢下載服務,對群眾來說,還能通過相關系統進行待遇測算。
同時,山東、江西、湖北等地正在依托大數據交互開展“靜默認證”。即人社部門定期將待遇領取人員全量數據與公安人口庫生存數據、司法部服刑數據等進行比對,通過大數據交互識別出因死亡、服刑等喪失待遇領取資格人員,從而實現對待遇領取人員免打擾的“靜默認證”。其中,山東省“靜默認證”率已達99.9%,群眾只需通過記錄備案的手機號就能查收個人的“靜默認證”結果,不用主動認證。在沒有實現“靜默認證”的地區,老年人還可以通過“手機刷臉”、附近銀行等網點,以及人社服務窗口進行辦理。甚至老年人出國定居,也可以通過外交部“中國領事”手機App完成認證。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行風辦副主任謝瑗日前表示,將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全面推行綠色通道、全程代辦、預約辦理等服務,對行動不便的群體,可依托基層經辦力量,積極提供上門服務。(經濟日報記者 敖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