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為電動車是什么樣子的?
外觀酷炫、動力強勁、高度智能化、擁有無人駕駛的能力。
沒錯,這些都是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可是大家考慮過價格嗎?
蔚來ET5起步價32.8萬,理想ONE指導價33.8萬,特斯拉Model 3起步價26.57萬,“完全自動駕駛能力”選裝包需要6.4萬元,合計32.97萬元。
這些具備高度智能化的電動車,動輒30萬元以上,駕駛感受確實比燃油車強,可是你們覺得這個價格便宜嗎?
我們可以看一下2021年熱銷的車型,軒逸、朗逸、卡羅拉、哈弗H6、英朗,都是十幾萬元的家用車。
這就是國內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大部分人只是想要價格便宜、油耗低,根本不是網友們說的“人均法拉利”,30多萬元的電動車大多數人是買不起的。
我知道肯定有人說,電動車也有便宜的,無人駕駛用不上,百公里能耗不到10元,城市代步真香!
莫非大家的說的是五菱宏光MINIEV、奇瑞QQ冰淇淋、長安奔奔E-stat、思浩E10X?
這些電動車確實便宜,都在10萬元以內,遮風擋雨、上班接娃樣樣都行,可是空間、配置、安全、續航都不具備家用車的屬性。
說得直白一點,電動車真的不便宜,花5萬元買的電動車只能夠城市代步,花10萬元買的電動車跑不了長途,同價位的燃油車代步、長途都不在話下。
一、電動車市場高速發展,小眾品牌碰不得
現在市場上的電動車種類繁多,就好像iphone手機剛進入國內時一樣,各種大屏手機層出不窮,尼采手機工廠店遍布大街小巷。
可是經歷過短暫繁華之后,別說尼采手機不見了,就連酷派、魅族、摩托羅拉、諾基亞都逐漸消失了。
2014年,國內造車新勢力突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活下去”。
可是僅靠賣車顯然不現實,只能不斷講故事、說夢想,讓投資人一直養到自力更生為止。
經歷數年市場洗禮,大浪淘沙,不少造車企業黯然退場,只有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脫穎而出。
經常有讀者問我小眾品牌的電動車可以買嗎?說是續航長、空間大、配置高,各方面都很優秀。
說實話,你買我推薦,我是肯定不買。
購買小眾電動車比購買小眾燃油車的風險還要大,同樣是面臨車企倒閉的風險,燃油車最多是配件維修貴,但貴也只是相對的,基本上都能承受維修成本。
電動車要是在質保期動力電池壞了,廠家倒閉無人管,自費維修價太高,二手甩賣不值錢,那真是打碎了牙齒往肚子里咽——有苦說不出
因此,買電動車不能貪便宜,只能選擇品牌大的,售后保障體系完善的,最好是傳統車企的電動車,不然后期面臨的風險太大,是大多數人承擔不起的。
二、電動車溢價明顯,特定條件下不省錢
目前市場上具備家用車屬性的電動車基本上都在15萬元左右,并且可選的車型非常少,從制造成本的角度出發,動力電池成本占了整車成本的三分之一,相比同級別燃油車,溢價現象已經非常明顯了。
帝豪指導價6.28-9.18萬,帝豪EV指導價12.58-16.18萬,燃油車頂配的價格還不及純電入門版的價格。
以頂配車型為例,純電比燃油貴了整整7萬元,我們算一筆賬,看看7萬元加油需要多久才能用完。
廣東92號汽油8.06元/L,帝豪百公里綜合油耗7L,7萬元用來加油可以行駛12.4萬公里,每年行駛2萬公里,6年才能用完7萬元的油錢;要是每年行駛里程只有1萬公里,12年才能用完7萬元油錢。
如果我們不算這筆賬,很多人肯定認為帝豪EV百公里能耗不到10元,帝豪百公里油耗要56元,光看眼前的賬單,加油比充電貴。
可要是算上綜合成本,電動車入手時就已經比同級別燃油車貴了好幾萬元了,只有行駛里程越長,用的時間越久,才能比同級別燃油車成本低。
這就是為什么網約車司機都選擇純電版的帝豪,他們一年能夠跑10萬公里,基本上一年就把差價跑回來了。
不過,我們還是要實事求是,電動車免購置稅、不限行,在某些限購城市,綠牌比藍牌便宜多了,在一部分人群中,購買電動車比燃油車要便宜一些。
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論,在特定的使用環境下,電動車比燃油車省錢,但要是脫離了某些條件,那么電動車就比燃油車貴多了。
三、公共充電樁太貴,用車成本翻倍
很多人說充電便宜,家用電0.6元/度,朋友們這只是建立在有私人充電樁的基礎上,我們先假設買了電動車沒有條件安裝充電樁。
現在公共充電樁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免費對外開放,一種是收取停車費。
以我所在城市為例,對外開放的充電站,1.3744元/度起,不同的時間段充電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
從夜里12點到早上8點最便宜,每度電只需0.9995元;9點到12點充電最貴,每度電需要1.827元;其他時間段每度電才1.3744元。
如果你是電動車主,你會選擇在什么時間段充電呢?太早了不方便,合適的時間太貴,充電還要計劃好時間,這也是所謂的“補能焦慮”。
收取停車費的就更貴了,同樣是不同的時間段電費的價格不一樣,停車費按小時計算,半個小時免費,一個小時以內5元,1-3小時10元,一天不超過30元。
30分鐘肯定充不滿,超過1小時要收10元,以小鵬P7 2022款 670N+為例,從30%充至80%需要0.55小時,算上停車、充電的時間,基本上就超過1個小時了,10塊錢停車費就必須要交了。
如果想要充滿,小鵬P7 2022款 670N+ 電池容量80.9kWh,按照1.3744元/度計算,充滿需要111.1元,考慮到電池不可能完全用完,基本上也在100元左右了,比家用電貴了一倍。
電費確實比油費要便宜不少,但要是沒有自己的私人充電樁,只能選擇在公共充電樁充電,不僅是用車成本翻倍,浪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將是非常大的成本,這就沒有燃油車省心、省力了。
四、停車位不便宜,買還是租,這是一個問題
不知道大家的停車位是買的還是租的?
在買電動車之前,我幾乎沒有固定的停車位,連租車位都省了,找個空地直接停進去就好了,停車成本為零。
在買了電動車之后,沒有停車位可就太難了,沒有那么多時間去公共停車場充電,買還是租成了一個問題。
買一個停車位需要6萬元,租一個停車位一年1000塊錢,6萬元可以租60年車位,稍微有點經濟頭腦的人都知道租車位劃算。
燃油車可以租車位,電動車租車位的問題就比較多了。
一是無法保證連續租到同一個停車位,電動車第一個充電樁是免費送的,后續再安裝就需要花錢了,如果是租車位后期將面臨挪充電樁的風險,潛在成本不算低。
二是現在很多小區連充電樁都不讓安裝,租車位安裝充電樁可能會面臨阻擾,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買車位。
我的城市買車位只需要6萬,可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小區,停車位的價格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車位很便宜,有的車位比電動車還貴。
也就是說,買電動車時就要把停車位的預算考慮進去,對于很多人來說,買電動車前期投入成本比燃油車高多了。
五、電動車保費持續走高
新能源車專屬保險已經上線了,以后新能源車只能買專屬保險,電動車和燃油車不屬于一個系統了。
新能源車的保費相比燃油車漲了10%-20%,很多人調侃買電動車省的油錢都交給保險了。
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新能源專屬保險相對于之前保障的范圍擴大了,三電系統都有了保障,不用擔心三電維修成本高昂的問題了。
二是保費上漲和車型的出險率有關,某品牌的保費高,說明車型出險的概率就高,很多新能源車的保費還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的。
也就是說,如果買電動車沒有選對品牌,保險費是非常昂貴的,省的油錢還真不夠交保險的。
六、保值率較低,短期出手賠得多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給出的2021年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上顯示,3年車齡的二手電動車保值率平均在41.1%,5年保值率在30%左右,而燃油車3年保值率最低也有61.1%左右。
造成電動車保值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電動車只有首任車主享受電池終身質保政策;二是動力電池具有衰減的特性;三是現階段電動車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車型更新迭代過快。
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保值率過低,電動車在短期內出手肯定是不劃算的,簡單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20萬的電動車,3年后殘值只有8.2萬元,燃油車3年后殘值還剩12.2萬,將近多了4萬元,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筆賬,看看多出的4萬元加油可以跑多少萬公里。
也就是說,考慮好買電動車就不要著急換車,電動車是開得越久越劃算。
寫在最后
很多人買電動車后悔了,或許只看見了電動車百公里能耗不足10元,卻忽視了各種附加的用車成本。
任何車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買電動車,最起碼是有自己的專屬停車位,其次是選對品牌,最后是多開幾年,這樣開電動車才能比燃油車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