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每個人都需要經歷。老話常說,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生活中發現疾病要積極治療,醫生會按照不同的疾病種類,定制不同的治療方案。有些疾病服藥即可,而有的疾病需要通過手術切除,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例如:切除腫瘤組織、外科清創止血、剖宮產等。
我們都知道手術中是會需要麻醉的,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麻醉也分多種方式,例如:局麻、腰麻、吸入麻醉、靜脈麻醉等。全身麻醉是手術中最常用的一種麻醉方法。很多人認為做過一次全身麻醉等于死過一次,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講一講,身體被全麻后,到底經歷了些什么?
一、全麻過程中身體經歷的事情
許多疾病的治療需要通過手術的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穿插在手術過程中的麻醉安全是保證手術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選定手術方案后,麻醉醫生會根據手術醫生的要求和患者的具體病情,推薦最合適的麻醉方式。在臨床中,許多中、大型手術是需要患者在全麻狀態下才能進行的。
簡單來說,全麻就是指患者全身在手術過程中都需要進行麻醉,一般是通過使用藥物來抑制人的神經系統。經藥物全麻后,患者的神志、意識、痛覺、神經反射等消失,術中感受不到疼痛,從而達到順利完成手術的目的。
全身麻醉是一項醫療操作,有其相應的醫療風險。麻醉前醫生會跟患者和家屬介紹麻醉過程、麻醉風險等,并告知家屬術后護理事項等相關內容,需要患者及家屬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一般而言,需要全身麻醉的患者需要行導尿術。
全身麻醉有靜脈全麻和吸入全麻兩種。靜脈全麻指的是將麻醉藥物通過靜脈通路注入體內的一種麻醉方式。吸入全麻是指將藥物霧化后通過面罩給藥的方式,經過呼吸道進入患者體內的一種麻醉方式。專業的麻醉醫生會根據手術時間長短及手術方式決定用何種全麻方式。
麻醉藥物可以通過抑制大腦的神經功能,讓患者在一定時間內喪失痛覺,才能讓手術得以順利的進行,減輕了患者的心理和身體負擔。麻醉藥物的使用對患者的身體不會造成明顯損傷,麻醉醫生也會根據患者被實施手術的類型、手術時間長短和手術方式,專業的決定麻醉藥物的使用時間和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
很多患者會擔心麻醉藥物使用劑量的安全系數,這是一個人之常情的問題。首先麻醉藥并不是用藥劑量越多就越安全,如果使用過量,對身體是有危害的。首先全麻前,麻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來評估藥物的準確使用劑量,以確保在安全范圍內。
在全麻手術的全過程中,會用心電監護隨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的波動。麻醉醫生也會隨時監測患者被麻醉后的狀態,隨時調整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隨著手術的進展,麻醉師也會隨時調整麻醉藥的使用劑量。在手術即將結束的時候,麻醉醫生也會逐漸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患者就會逐漸恢復意識,直至達到清醒狀態。
在全麻的全過程中,由于個人體質的不同,有的患者癥狀表現輕微,不會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甚至不會有明顯的感覺;而有的患者則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感覺。一般而言,在打麻醉藥后到進入昏迷前的這段時間,大腦會有輕微的刺痛感,此階段身體已經不會明顯感覺到疼痛,也說明了麻醉藥正在逐漸起作用。
隨著麻醉藥物進入身體的劑量增多,血藥濃度逐漸增大,身體會慢慢進入健忘狀態,這時感覺系統、肢體運動、肌肉反射、大腦意識等都會出現短暫喪失現象;呼吸會由快轉慢,心率也會減慢,血壓會有輕微下降趨勢等,有些患者甚至會感到輕微的惡心、嘔吐。
此時患者雖然進入深度昏迷狀態,沒有疼痛知覺、軀體活動、神經反射等,但并不代表無意識。麻醉藥進入大腦后,會暫時切斷大腦發出的疼痛神經信號,使得大腦運行速度減慢,不能回應神經系統傳遞信號,局部也不能接受正常的傳導。身體局部也就暫時失去疼痛記憶,從而達到了止痛作用,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會有人覺得全身麻醉就像死過一次一樣。
隨著手術的完成,麻醉醫生會逐漸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劑量,此時大腦開始自動重啟功能,大腦中的每個區域慢慢進行復蘇,從小區域或集群的方式開始,直至大腦激活所有細胞后,人的意識就會慢慢的全部恢復,直至恢復到原始狀態。
受患者年齡、病情、手術方式等多因素的影響,每位接受全身麻醉患者的全程感受都不完全相同。同樣因個人體質的不同,全麻術后每位患者的蘇醒速度也都不相同,有的患者術后很快就會被喚醒,有的患者被喚醒的速度則相對緩慢。
二、全身麻醉對身體真的有危害嗎?
雖然麻醉是醫學的一部分,但很多人對麻醉缺乏相關知識,得知自己手術中需要被麻醉,尤其是當麻醉醫生講述麻醉風險后,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的心理。擔心自己在麻醉過程中出現危險,或麻醉失敗導致的手術不順利。
有人擔心麻醉藥物的劑量掌握不好,有人擔心自己術后是否能夠順利醒來,有人擔心麻醉師的操作手法是否會引起麻醉失敗,或給自己留下后遺癥等。雖然這些想法都是人之常情,但卻不是患者能夠操心的問題。患者需要做到的是,麻醉前保持身心放松,不要過度緊張,配合麻醉醫生擺好相應的體位即可。
在諸多的問題中,患者最關心的就是,全麻后對身體有危害嗎?麻醉藥畢竟是一種藥物,是藥三分毒。一般情況下,麻醉藥并不會對身體產生永久性或嚴重的危害,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對身體產生輕微的危害。全麻后,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也可能出現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情況。
有的患者由于個人體質原因,在全麻后會對麻醉藥發生過敏反應,對身體造成危害。麻醉中如果麻醉藥吸入過量,會造成患者呼吸減慢,甚至心臟驟停出現。對于某些有基礎病的患者,麻醉藥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危害。例如,心臟病患者全麻后可能會誘發心臟??;有代謝性疾病或高齡患者,可能會出現蘇醒延遲等情況。
可以肯定的說,麻醉藥的不恰當使用對人體可能會產生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等傷害,但麻醉藥在正規手術中的合理應用,對人體很少有危害。麻醉藥對身體的損害是一過性,呈可逆性恢復,最主要的是手術后的治療效果遠大于麻醉藥對身體的損害,綜合而言,利大于弊。
三、全麻術后護理注意事項
任何疾病都需要三分治,七分養。全麻術后同樣需要良好、細致的護理措施,才能使身體盡快恢復如初。這不僅包括了對手術部位傷口的護理,還包括了對全麻術后身體的護理和觀察。首先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手術過程等情況,決定患者術后是到重癥監護室觀察一段時間,還是直接回病房。
對于直接回病房的全麻患者而言,需要做到的是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隨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傷口是否出血等。醫生會下醫囑給予心電監護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即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
全麻術后六小時內,患者需要采用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這樣有利于呼吸道保持開放狀態,即使患者口中有嘔吐物也會流出嘴外,不會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同時給于的持續低流量吸氧,可以促進清醒速度,保護大腦血氧的持續供應,緩解全麻術后的不適癥狀。
全麻術后,有的患者意識輕微恢復,有許多患者意識沒有完全恢復或仍處于意識喪失階段,此時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或意外,一定要有專人守護,直至患者徹底清醒為止。全麻術后六個小時內,患者仍要禁食水。如果患者躁動不止,為防止誤拽導管、墜床等風險,必要時可以使用彈性繃帶進行束縛。
全麻術后處于初清醒期的患者,通常會有頭部疼痛、身體躁動等癥狀,這些是全麻后的正常反應,隨著血藥濃度的下降,6小時后這些癥狀會逐漸緩解和消失。此時患者盡量放松緊張情緒,保持安靜,按時吸氧,深呼吸,轉動頭部時盡量緩慢,以免活動度過大,造成頭痛加重,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
需要全麻的患者,術前護士會告知術后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注意事項,術后需要家屬幫助患者按摩雙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患者清醒后要自己在床上活動雙下肢,做順時針繞腳踝運動。術后六小時,在體力、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流通,防止形成血栓。
全麻術中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術后要及時觀察尿量,尿管間歇開放有利于膀胱恢復排尿功能,期間注意會陰部的清潔、消毒,防止發生泌尿系感染,拔尿管后要及早排尿,防止出現尿潴留。全麻中未留置尿管的患者,6小時內有尿意可以在床上排尿,千萬不要憋尿,以防發生尿潴留。
全麻6小時后,不適癥狀會逐漸緩解,但仍然需要謹慎行動。先枕上枕頭,輕微變換體位,讓身體逐漸過度、適應。起身不要過于猛烈,下床前先坐一會,不要將動作一氣呵成,以免因為體位驟然改變,身體出現不適,例如跌倒、惡心、嘔吐、頭痛等。
小結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疾病遠離自己的身體。但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往往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和控制。生活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情,例如突發車禍、剖宮產、惡性疾病等,一旦出現醫療意外,就必須求助醫生的幫助,才能使身體盡快康復。
許多疾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而手術中的麻醉也是我們躲不開的。隨著醫學的進步,麻醉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可以在極大程度上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患者能做到的是放松心情,積極配合醫生操作,進行良好的術后護理,盡快促進身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