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因瓶」是一種數學模型,表示一種閉合的曲面,它沒有邊界。通俗地講,就是它只有一個面,既是內表面也是外表面,內表面連著外表面。我們現實中有一種玻璃制品能勉強展示這個概念,見下圖,看著像是瓶頸被拉長,又穿過瓶璧,和底部的圈連接在一起。假設有一只螞蟻在玻璃瓶上爬,它是能直接從外表面爬到內表面里的。
分部件制作
這種克萊因瓶玻璃擺件,賣得還挺多,制作上暫時都由人工吹制而成,還沒辦法由機器量產。制作方法分兩種,總體是差不多的,只有部分細節差異。找了個克萊因瓶的圖,我給涂抹了不同的顏色,做了個制作的分解圖,都是「先做瓶身,再接內膽,最后連耳部」。
瓶身接內膽
第一種制作方法我介紹的全一點。首先瓶身就是一個燒瓶,很容易吹成,過。第一個技術難點是用火去烤燒瓶底部,然后再繼續吹瓶管,會出來一個玻璃泡。去掉這個泡泡后,就在底部形成一個開口,方便我們接內膽。
用火燎一下這個敞口瓶底做個整邊,把提前做好的內膽彎曲件放進去試一下尺寸。
對到正確的角度后,把內膽彎曲件在瓶中放置好,繼續火烤連接到一起。
接著用同樣的方法,燒熔內膽頂端再吹個氣,在瓶身上鼓出來一個小包后去掉,內膽的頂端就通透地接到瓶身里了~
內膽整邊
現在的內膽穿行在瓶身中,我們繼續用火撩著,上工具做個微整形,修飾好這個孔洞,做圓潤。
接著把玻璃瓶底部多出來的試管部分(多余的內膽),燒斷去掉。
同樣上工具,弄圓潤底部的開口。
現在來看造型,內膽已經被完全暢通無阻地被裝進瓶身了。
耳部連瓶身
為了方便下一步的制作,我們得先給瓶底粘上一個握持件。這是個玻璃管,但由于是后來加上去的,最后也可以容易地取下,十分適合過河拆橋,不影響大局。
現在,我們只需要把耳部做到瓶身上就好了~比個位置先。
在去掉瓶身的頭頸部后,我們先把這個耳部燒熔,接到之前內膽上端的通透口里。
用工具小心地調整位置,再把耳部和瓶身的頭頸部粘合到一處。
最后鳥盡弓藏,把之前加裝粘連的握持手柄卸下來,搞定!
第二種制法
接下來介紹的做法,獲益于我以前看過的「美哉琉璃:巧匠大比拼」節目,全球各地的奇淫巧技,簡直是大師們在玩五花八門的玻璃。在文章《教堂里美輪美奐的彩窗玻璃是怎么做的?》中還有過一點介紹。其中一位匠人的手藝,和我找到的其他制法視頻結合起來,就補全了第二種制法。
比如制作這種通透孔,可以在這個小部位燒熔后,直接給拉扯出來一些,再擴容整形!這樣就不需要內部件必須有一端是開口的,通過吹氣再切割才能形成通孔。這真是實踐中才能獲得的知識,不細想沒法知道能有多省事兒。
這是國內一個廠家的部分制作視頻。人家是直接把燒瓶的頭頸部燒軟,就彎曲著做成耳部的。我推測是,先用上面那種燒熔的方法提前做出內膽通孔,再把彎曲的耳部一塞入,這一結合,就省力多了。
后面也是手拿握持柄,這里材料就不是玻璃了,直接軟塞一樣的卡進去握持住瓶身,只需要在瓶身上粘合好耳部就成。雖然就是幾個細節,但我感覺這種方法還是能省幾個工序的,省到就是賺到啊,朋友們,我們不愧是制造大國!
等等!小編還有話說...
既然這內表面就是外表面,那想要展示克萊因瓶擺件的特殊性和觀賞性,商家都會習慣地在里頭充填著各類液體,花樣百出...這種往克萊因瓶里裝液體,用常規的灌水法比較麻煩,所以商家在配送時,會額外送你一個注射器,讓買家自己先往玻璃瓶里塞一根橡膠軟管,然后注射器推進去什么熒光液體,瞬間炫目!
校對:Cast + 江小喪
截圖:陽哥
文中 Gif 截取自 YouTube 博主 RV Glass 的 《Making a Klein Bottle pt 4/5》和《Making a Klein Bottle pt 5/5》、University of Leicester News Centre 的 《Gayle Price Scientific Glassblower University of Leicester》、4D Klein Bottle 的 《Klein bottles Production Highlights and Demos》、Kevin Gittemeier 的 《How To Fill a Klein Bottle The Easy Way》、Adam Savage’s Tested 的 《Adam Savage Explains Möbius Strips and Klein Bottles!》以及我的靈魂涂色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來源:有趣的制造
原標題:傷腦筋...克萊因瓶這種玻璃瓶,是怎么吹制出來的?| 有趣的制造
編輯: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