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喝咖啡,好處多多;尤其是對肝臟的保護作用,得到很多研究證實。愛喝咖啡的朋友,有個好消息告訴你們
但每次討論這個話題,總會有人問:
那,速溶咖啡呢?
從健康角度來說,速溶咖啡也是個好選擇;但前提是你沒買錯。
咖啡里有什么?
想知道一杯咖啡里有什么,就要先來了解下咖啡豆的成分。
和其他很多植物種子一樣,咖啡豆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烘焙過程中,這些成分發生反應,讓咖啡豆的外觀從綠色轉變為焦糖色,并散發出令人愉悅的芳香。
▲咖啡生豆By Isai Symens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4936755
另外,咖啡中還有多種植物化學成分,比如綠原酸、咖啡因、葫蘆巴堿等。這些成分和咖啡豆中的糖類、氨基酸、油脂一起塑造了咖啡的風味。
不同咖啡豆中各種成分的含量不盡相同,再加上烘焙溫度等的差異,各種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就形成了不同的風味。
▲卡內弗拉咖啡豆的成分 參考資料 石脅智廣《你不懂咖啡》
烘焙咖啡豆的過程,本質上和炒茶差不多;煮咖啡的過程,也跟泡茶差不多,都是用熱水把其中的可溶性物質萃取出來。
“速溶咖啡”,是怎么做出來的?
速溶咖啡也是用咖啡粉制取的。它的生產流程是這樣的:咖啡豆→烘烤→研磨→萃取→濃縮蒸發→干燥。
自己煮咖啡,是用熱水萃取;而制作速溶咖啡時,為了提高萃取率,對溫度和壓力都有要求,比如水溫可以175℃;
水溫越高、萃取速度越快,萃取率就越高,萃取出來的物質,也會和現煮的咖啡不一樣,所以口感會不同。
萃取得到的咖啡液,經過濃縮、干燥之后,就得到了速溶的咖啡粉。
速溶咖啡粉 By Editor at Larg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981596
干燥的方法有兩種:
?噴霧干燥
咖啡液噴霧遇到熱的干燥空氣后,水氣蒸發,得到干粉顆粒。
?真空冷凍干燥
咖啡濃縮液凍成冰塊,在真空狀態下讓水分升華,得到干燥的咖啡粉末。
現在很多水果干、酸奶干零食就是用這種方法加工的。
咖啡中的芳香物質對熱很敏感,加工過程中的高溫會造成這些芳香物質揮發、流失。這也是很多人覺得,速溶咖啡不如現煮咖啡好喝的原因之一。
相對而言,真空冷凍干燥因為是低溫干燥,能保留更多的香味。
除了不夠香,咖啡中那些有益健康的物質,有沒有損失呢?
喝速溶咖啡,也能補充抗氧化成分
日本、法國等國的研究發現,咖啡是人們日常飲食中抗氧化物的最大來源。
氧化跟衰老、癌癥、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發展都有關,咖啡對健康的很多好處,也跟這些抗氧化物有關。
雖然加工步驟更多,但速溶咖啡也依然保留了豐富的抗氧物。
一項研究發現,1杯180ml的速溶咖啡中,大約含有320mg多酚類物質;而同樣大小的一杯現煮咖啡中多酚物質的含量,大約是400mg。
▲By Julius Schorzma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7645
速溶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更低
調查發現,速溶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普遍低于現煮咖啡。
一杯225ml的現煮咖啡,大約含112mg咖啡因;相同大小的一杯速溶咖啡,咖啡因含量在66mg左右。
速溶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稍高
動物實驗表明,丙烯酰胺有一定的致癌性。關于咖啡和丙烯酰胺的問題,總的來說,你不必擔心;要求擔心咖啡,不如注意下炒菜時放的油。
美國FDA的一份調查顯示,市售多個品牌的速溶咖啡(泡好的)的丙烯酰胺含量,還略低于現煮咖啡呢。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認為,中國人丙烯酰胺的攝入量遠低于1μg/kg體重/天的“警戒線”。
▲丙烯酰胺主要在經高溫烹煮淀粉類食物發生褐變反應而產生。By Peachyeung316.wikimedia.org
你喝的根本不是,“速溶咖啡”!
一般研究中所說的咖啡,是指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
考慮到咖啡豆中很多對健康有益的成分還是得到了保留,所以,研究中所說的那些好處,同樣適用于速溶咖啡。
但是,請注意!這里的“速溶咖啡”是指用純的咖啡粉沖泡的咖啡;而不是那些“三合一速溶”、“1+2即溶”之類的咖啡味飲料。
你看,排在配料表第一位的是植脂末,其次是糖,咖啡粉排第3,還沒白糖多。應該叫“糖水”才名副其實啊。
▲ 這種(下)才是“速溶咖啡”!
參考資料
1.Pérez-Jiménez J,et al.Dietaryintake of 337 polyphenols in French adults. Am J Clin Nutr. 2011Jun;93(6):1220-8. doi: 10.3945/ajcn.110.007096. Epub 2011 Apr 13.
2.Fukushima Y,et al. Coffee and beverages are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polyphenol consumption from food and beverages inJapanese middle-aged women. J Nutr Sci. 2014 Oct 22;3:e48. doi:10.1017/jns.2014.19. eCollection 2014.
3.Gilbert, R.; Marshman, J.;Schwieder, M.; Berg, R. (1976). "Caffeinecontent of beverages as consumed". Canadian MedicalAssociation Journal. 114 (3): 205–208. PMC 1956955?. PMID 1032351.
3.Bonita, J.; Mandarano, M.; Shuta, D.; Vinson,J. (2007). "Coffe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vitro, cellular, animal,and human studie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55 (3):187–198. doi:10.1016/j.phrs.2007.01.006. PMID 17368041.
4.Mojska H1, Gielecińska I. Studies of acrylamide level in coffee and coffee substitutes: influence of raw materialand manufacturing conditions.Rocz Panstw Zakl Hig. 2013;64(3):173-81.
5.https://www.fda.gov/Food/FoodborneIllnessContaminants/ChemicalContaminants/ucm053549.htm#u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