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淮水,閱盡千年興衰;峨峨鐘山,鑄就曠代雄杰。
擁有七千多年文明史、兩千多年建城史的南京,是一座有王氣的城,歷史上曾有十二個朝代定都或遷都于南京。
同時,南京也是一座詩意棲息之地,山、水、城、林相映成趣,風光旖旎,秋季尤甚。
一場悄然無息的秋風開啟了金陵城絢爛繽紛的模式。
一入秋,南京就成了金陵。
“六朝金粉地,最憶是金陵”,如果說別的古都把歷史鐫刻進宮殿里,那么南京則把歷史融合于自然中。
南京的秋很短暫,但正因為短暫,那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模樣,才讓人久久難以忘懷。來這里賞秋,你不用特地做攻略,因為你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處風景,處處流淌著這座都城的魅力。
南京的秋,鋪設在大街小巷里
南京的秋天,開始于大街小巷中。
趁著丹桂飄香,明月如霜,涼風便及時來信,樹葉變黃掉落一地,為金陵披上一層金黃色的外衣。
去頤和路走上一趟。
黃墻紅瓦、紅漆門窗、復古路燈··················處處散發出文藝氣息,路邊的法國梧桐也已變黃,與近百幢顏色各異的西方建筑交相輝映,給頤和路平添了幾分浪漫。
被稱為“南京最美600米”的石象路,一入秋就開始上色,秋愈深,景愈美,宛若被鋪上了一層金色絨毯,待到此時稱一句仙境也不為過。
陵園路的秋景與頤和路美得相似但又不同。
那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長得干高冠大,華蓋如傘,將城市的喧囂隔離在外。一到秋天,變紅的梧桐樹葉飄落,好似蝴蝶在迎風起舞,顯得寂靜又溫柔。
南京的秋天是秦淮河畔風流的詩歌。
畫舫凌波、槳聲燈影,游船漸漸靠近,岸邊蘆葦搖蕩,仿佛能看見千年前詩人杜牧眼中的“煙籠寒水月籠沙”。
南京的秋,流淌于湖光山色中
說起秋,人們愛九寨溝的瑰麗,愛喀納斯的夢幻,愛西藏的斑斕···········但南京也絲毫不比它們遜色,那空靈絢麗的模樣融于湖光山色中,美到窒息。
止馬嶺的秋天讓人沉醉。
那一大片池杉林,筆直地穿插在湖水里,朱紅的葉和暗綠的水,在陽光底下,交織氤氳出光怪陸離的色彩,美得動魄驚心。
楓林似火、紅葉如霞,這是秋天棲霞山的真實寫照。
深秋時節,各種楓葉猶如晚霞棲落,由遠及近,那漸變的夢幻感,讓人如癡如醉。
清涼山擁有南京城內最大規模的銀杏林,這些栽種于上世紀70年代的銀杏,在秋風瑟瑟中訴說著百年前城中發生過的故事。
紫金山被一場秋風著色,又被另一場秋風吹遍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
一入秋,燕雀湖就變成了彩色的世界,各色的枝葉映照在水面上,五彩斑斕,會讓人忘了水面原本的顏色。
南京的秋,散發著古色古香
秋天一到,滿城盡帶黃金甲,在濃墨重彩間,古韻籠罩著整座南京城。
明孝陵,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一到秋天,這里秋色明艷,古風威嚴,吸引了無數“長槍短炮”。
通往明孝陵的那條石板路上,鋪砌的是完整的六朝磚,600年的光陰流轉這里依舊如昨,沒有任何下沉的痕跡。
在神道兩側依次排列有獅子、獬豸、駱駝、駱駝、麒麟、馬共6種神獸,呈兩跪兩立之勢,夾道迎侍,標志著帝王陵墓的崇高。
灰黑的石象、金黃的銀杏、火紅的楓葉……六朝如夢的回憶,都化作一場秋雨,遺落在城墻邊、屋檐下、花叢里。
南京的秋,民國獨一份的浪漫
如果說泰坦尼克有一種浪漫叫“海洋之心”,那么南京的秋天也有一份獨特的浪漫叫“紫金山之心”。
每到秋天,樹葉開始泛黃,這條金黃色的項鏈便愈發耀眼,美得張揚。
而這條“項鏈”的綠寶石點綴便是美齡宮。
與美齡宮相隔不遠處,有一座中山陵。
去中山陵必去音樂臺,與羅馬斗獸場極其相似的音樂臺,被斑駁的彩林環繞著,從上空俯瞰,猶如一本彎曲的樂譜,正在演奏著關于秋的協奏曲,那紛飛的落葉就是一個個流淌而出的音符。
南京的秋,是一座座清幽古寺
作為為六朝古都,南京還有割舍不斷的宗教情緣。
赭紅的古墻在暖暖的金黃中,好似一位醉翁,在酣暢淋漓中訴說著過去未說完的故事。
棲霞寺中隨處可見楓葉和銀杏的影子,寺廟和悠揚的鐘聲,與紅柱灰瓦黃墻的建筑相結合,讓這里的秋天多了幾分禪意。
秋天的雞鳴寺是最具魅力的時候,猶如被上了色的水墨畫,既有大自然調色盤中的繽紛,也有千年香火彌漫出的清凈,無比和諧。
紅墻朱瓦的朝天宮在幾顆千年銀杏的襯托下,在光和影的交織中,美不勝收。
七月流火中的螢火蟲是靈谷寺的仲夏夜之夢,秋天的靈谷寺則化身成為童話中的世界,紅墻黃壁在紅黃綠的交相輝映中,更顯精致。
一場秋雨過后,滿地殘葉積水,僧人濺水踏葉而來,仿佛這浮華世間湮滅于天地中,眼前只余這靈谷一寺。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洲“,古今多少事,盡在這秋風秋雨秋城里。
南京,真的能滿足你對秋天所有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