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過一個問題:現在社會上,為什么越善良的人反而受到的傷害越多?
評論區不少人“現身說法”,紛紛感嘆“人善被人欺”。
其實,這些感慨人心不古的人,往往把善良和心軟混為一談。
人并不是越善良就越容易受傷,而是一味心軟,一味退讓,最后對他人的心軟,反倒成了對自己的心狠。
人到中年,千萬不能對這三類人心軟。
教育家張捷說過:
“人的天性,首先是好吃懶做,然后是不勞而獲。
如果你想讓孩子們上學很快樂,那只有讓他們少學或不學知識。但少學、不學的結果是什么?長大后缺乏競爭力。”
生活中,不少爸媽和長輩,面對孩子的撒嬌,往往輕易就妥協心軟。
前陣子送孩子去幼兒園,走到校門口時,碰上一個小男孩,一邊拉著媽媽的衣服不肯放,一邊哭喊:
“我不要上課……上課不好玩……”
媽媽一臉無奈和心疼地看著兒子,安撫了好半天,最后還是把孩子領回了家。
這樣的選擇,看似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但也為未來的家庭教育埋下了隱患。
對孩子的一時心軟,會讓他們清楚地意識到:
“家長的權威不是不可挑戰的,只要我哭、我鬧、我強烈反對,我就可以不用完成他們布置的任務。”
長此以往,親子關系的平衡被打破,父母必要的權威和尊嚴蕩然無存,而孩子只會成為下一個沒規矩的“熊孩子”。
有一句老話叫“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孩子小時候小偷小摸,父母因為旁人的求情沒有嚴厲懲罰;
等孩子長大后,作奸犯科,犯下更嚴重的錯誤,甚至毀掉自己的前途時,父母才悔之晚矣。
教育過程中的心軟,不是天災,而是一場“人禍”。
劉墉說過自己教育兒子的經歷。
有一回,兒子淘氣,在他身后佯裝要踢他,結果被他逮了個正著。
劉墉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就輕輕地打了一下兒子的屁股。
結果一旁的奶奶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你要打,就打重一點,你不要只做個樣子,反而傷了你的威儀,否則你就不要打。”
平時最寵孫子的老人,卻說出了這樣一番話,讓劉墉很是震驚。
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比起盲目懲罰,更可怕的恰恰就是讓孩子捉摸不透賞罰的標準,分辨不出對錯的界限。
所以,對待孩子萬萬不能心軟,溫柔地教養,堅定地守住原則,才是真正的教子之道。
人到中年,婚姻成為大多數人不可回避的人生課題。
然而,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婚姻里不合時宜的心軟,是對自己的殘忍。
前幾天,恰逢藏族姑娘拉姆遇害一周年,拉姆的親姐姐在網上發聲怒斥拉姆前夫。
諷刺的是,逝者已經離開人世一年,而兇手依然沒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曾經,拉姆也是個漂亮溫柔、多才多藝的姑娘,和前夫唐某一起長大,后來順理成章地結了婚。
沒想到,結婚沒多久,唐某就開始實施家暴。
剛開始,拉姆的母親還在世,唐某每次動手,母親都會阻攔,拉姆也總是忍耐下來。
隨著母親去世,拉姆父親又病重體弱,唐某愈發肆無忌憚。
身邊人都勸拉姆離婚,可她看著每次動手后都跪在自己面前乞求原諒的丈夫,想著年幼的兒子,還是心軟地選擇了繼續這段婚姻。
然而,她的心軟不僅沒有換來丈夫的洗心革面,反而助長了對方的暴行。
最后,好不容易離婚的拉姆,還是沒能躲過前夫的報復。
他將汽油潑向了拉姆,最終導致這個可憐的女人嚴重燒傷,不幸離世。
當然,我們無意指責受害者拉姆,但對于這起悲劇,旁觀者總是忍不住想要假設。
如果在唐某第一次家暴的時候,拉姆就果斷離婚;
如果面對唐某每次動手后假惺惺的懺悔時,拉姆能不再心軟,堅定自己的想法;
如果周圍曾經勸拉姆忍耐的那些聲音,能變成鼓勵和保護;
這個姑娘的命運會不會截然不同?
逝者已矣,我們能做的,不過是再三地告誡所有女性,別在垃圾堆里找男人。
婚姻固然是結兩姓之好,但一旦觸及到某些原則和底線,當斷則斷。
家暴,就是原則和底線之中,最不可觸碰的一種。 家暴和出軌,要么零次,要么無數次。
每一個家暴的男人,都有兩只隨時準備向你掄拳的手,和兩條隨時準備下跪的腿。
一次心軟,換來的不是悔過,而是永久傷害。
千萬別讓你的心軟,成了有朝一日砍在自己身上的刀。
有人說,心軟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
尤其對于貪得無厭的人來說,對他們的心軟,是對善良的褻瀆,也是對惡行的縱容。
如果凡事只看情面,不講原則,用心軟來代替應有的決斷,最后既不能堅守善良,又會損害自身的利益,只會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
聽朋友說過她的遭遇。
她剛工作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在同一棟樓上班的老鄉。
一開始,因為和同事還不熟,再加上人在異鄉,對家鄉的朋友總有些莫名的親近,她常常和這個老鄉一起吃飯、一起逛超市、一起下班。
可是,每當結賬的時候,老鄉不是恰好走開,就是在打電話,她抹不開臉,只好默默地付錢。
隨著時間推移,那位老鄉開始時不時向她借錢,用的理由不是“老家有人生病”,就是“家里有急事等著用”。
她覺得同在異鄉緣分難得,又總想著只是幾百塊的“小錢”,每次都沒拒絕。
直到一年過后,她無意中聽到那位老鄉得意洋洋地和別人聊天,說她“人傻錢多”,她才認清了老鄉的真面目。
最后,她還是沒能要回自己的錢,和我們提起時,長嘆一口氣說:“算是踏上社會的第一課。”
生活中,不乏“好人沒好報”的事,不少人因此常常懷疑:我們還要不要做個好人?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不要做濫好人,而是做一個有原則、有底線、帶著棱角和鋒芒的好人。
所謂善良要長出牙齒,菩薩心腸固然難得,但也得金剛手段相輔。
小區有位開飯店的熱心大姐,是遠近聞名的好人。
她的飯店,不僅價錢公道,食材保質保量,還經常為附近的孤寡老人和流浪漢提供免費餐食。
她在飯店外張貼了一張公告,告訴大家,如果有什么難處,就向店員說一句“我要1號套餐”,店員就會免費提供一份有菜有飯的餐食。
雖然大姐熱心助人,但對于明顯混吃混喝的人,她從不姑息。
有一次,幾個吊兒郎當的年輕人大搖大擺地來吃飯,開口就說要“1號套餐”。
大姐笑著接待,讓服務員上菜,轉頭就在對方拒絕付錢的時候,直接把門關了起來。
她干凈利落地說,自己已經報警,如果不付錢,就得去警局走一遭了。
幾個小年輕有賊心沒賊膽,嚇得馬上付了十幾元飯錢就溜走了。
人生在世,可以善良,但不能心軟。
只有把善良留給真正值得的人,這份善意才能傳遞下去。
《教父》里有一句臺詞: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
這世上最經不起考驗的,就是人性;最廉價的投資,就是毫無目的的心軟。
對孩子的心軟,換來的是恃寵而驕;
對渣男的心軟,換來的是變本加厲;
對貪婪者的心軟,換來的恩將仇報。
行走人世間,不妨保持一點“狠”,一點“剛”。
對不值得的人,沒必要忍讓;對觸及底線的事,沒必要含糊。
該倔強時,不必低頭;該發聲時,不必強裝大度。
就像作家余華說的:“當我們兇狠地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溫文爾雅了。”
往后余生,請收起無謂的心軟,守好心底的原則和棱角。
你的善良和美好,要留給配得上的人。
作者 | 居瀟瀟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