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防爆胎”,估計那些之前沒有嘗試過這種輪胎的朋友可能滿眼都是羨慕的眼神;但今天這篇文章,我想通過自己的實際使用體驗來分享下用防爆胎的車主,其實多數都是有苦說不出(說出來怕掉面兒,哈哈)。
字面上“防爆”二字確實已經給人帶來了極大的安心感,而事實上防爆胎其實并不防爆,反正根據我自己使用下來得出的結論是,防爆胎算的上是"智商稅"的一種。
你們肯定很好奇得出這個結論的事實狀況和理論依據是什么,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原來非防爆胎也能“防爆”?
首先要明確的是,“防爆胎”只是一種三人成虎的說辭,世上幾乎不存在防爆的輪胎(當然除了類似特朗普的凱迪拉克防彈車上的特制輪胎)。
▲普利司通軍用防爆車輪示意圖(也就是貨真價實的“防爆車輪”)
防爆胎學名其實叫“泄氣保用輪胎”,或者叫“失壓續跑輪胎”,英文縮寫為RSC(RUN STABILITY CONTROL)所以,顧名思義,防爆胎不僅防不了爆胎,也不防漏氣。
▲ 一般帶有胎壁上“RSC”標識就說明輪胎具有缺氣保用功能
防爆胎的最大作用,其實是在輪胎的氣壓(也就是胎壓)低于標準值或者幾乎漏完的時候,還能讓車輛繼續行駛一段距離。注意,這個“一段距離”非常重要,稍后再展開細聊,而這恰恰又是防爆胎的一個巨坑。
那么,防爆胎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原理其實也并不復雜。為了比較兩者差異,我們先從一般的非防爆輪胎開始說起。
我們在大街上見到的汽車的輪胎幾乎都是子午線輪胎。1946年,法國米其林公司試制生產了全世界第一條子午線輪胎,自此,世界上的幾乎所有家用車幾乎都采用了這種輪胎設計。
事實上,子午線輪胎的結構并不復雜,從上面的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其簾線排列方向與輪胎的子午斷面一致,輪胎的簾布層相當于其基本骨架,而輪胎中的鋼絲帶又具有較好的柔韌性以適應不規則路面的沖擊,所以相對也比較經久耐用。
而廣義上的防爆輪胎則是在一般子午線輪胎的基礎上增強了輪胎側壁的橡膠結構,簡單說,就是防爆胎的胎壁會比非防爆輪胎的胎壁更厚、更硬,而且更重。
子午線輪胎公認的另一大優點便是無內胎的設計,這使得輪胎在即使被扎破后也不會呈現爆裂狀的散開,而是仍會緊緊裹在輪輞上,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還是會保持一定氣壓,提高了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這種情況,用簡單的表述就是“慢漏”、“慢撒氣”,說人話就是幾乎所有車主都會遇到的“扎釘子”的情況。
很多時候,如果釘子夠細的話,幾乎很久都不會感覺到其實輪胎已經被扎到了,可能得過一段時間,胎壓降到標準胎壓以下,或者怎樣都打不上標準胎壓的時候,不少車主才會發現自己的輪胎被扎了。
——等一下,那不是幾乎市面上所有的家用車輪胎都已經有“防爆”功能了嗎?
當然了,這里也并不是想玩什么文字游戲,而是想要讓各位知悉的是,當下的汽車輪胎科技甚至與10年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是“非防爆”的所謂普通輪胎在安全性上幾乎與防爆胎是一致的。
防爆胎聽著唬人,性價比真不高
郭敬明好像有一句口頭禪,叫做“存在即合理”;但李誠儒老師教育他:“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只能說存在是有原因的”。
而上述這段對比其實挺能反應當下防爆胎的處境,接下來我們就試著模擬這種情況:
假設,一條已經鼓包的防爆胎,在車主沒有發現的時候,以每小時120km的速度在高速上行駛。此時,這條防爆輪胎由于時速與胎壓超過承受極值,突然爆胎。在瞬間,這條已經失去輪胎壓力的防爆胎由于更為厚實的胎壁使之支撐起了整個輪圈,好讓車主進行大力制動,并穩住方向,讓車輛成功停下。
之后,車主緩過神來,查看車況,發現由于搭載了防爆胎,似乎還能繼續行駛一段路程,于是便發動車輛在慢車道繼續以低于80km的時速行駛,隨后經最近的匝道離開高速,來到就近的4S店或者修理廠進行輪胎的更換。
這個預設場景雖然有些夸張,但幾乎只有如此程度的假設才能展現防爆輪胎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的真正作用。
德國大陸集團曾表示,旗下的某款防爆輪胎在漏氣后依舊能正常行駛一段時間,甚至可以做到在極端的零胎壓的情況下以80km/h的速度行駛250km。
但問題就在于,防爆輪胎真的是那么用的嗎?
與許多人對于防爆胎的認知存在巨大誤差的是,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
還有一句話,防爆輪胎的廠家應該永遠都不會告訴你,但是4S店的技師可能會提醒你:
在經歷過如此工況下的行駛之后,建議最好把防爆輪胎與車輛輪圈一同更換,這樣才能完全保證車輛的安全性。
▲ 以古代馬車的車輪作為例子,可以看到“輪輞”廣義上指的就是輪圈的外圈處
至于為何需要這么做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
在輪胎失去輪胎氣壓,僅由防爆胎的堅硬胎壁作為固體支撐行駛下的輪輞,可能會由于承受不了巨大的壓力而產生微小的形變,也就是“失圓”,進而導致整個輪圈的報廢。而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
現在的家用車可以說很難再找出不用鋁合金輪圈的(同尺寸的鋁合金輪轂在強度以及韌性上其實是不如造型呆板、成本更低的鋼制輪轂的),“失圓”發生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而即使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形變,也可能會讓輪胎的產生氣密性的問題,從而出現諸如“慢漏”的情況。
▲ 本田飛度:想不到我最低配車型的大鋼圈還有這種吹法,我怎么沒想到呢?
▲ 21寸大輪圈配35扁平比“超薄”輪胎,軋個井蓋都是心驚膽戰的。輪輞:心里苦啊
那為什么鋁合金輪轂的使用會成為行業通用手段?
因為鋁合金輪轂的優勢是鋼制輪轂實現不了的,比如輕得多的重量以及相對良好的散熱性能。
所以,對于主機廠來說,統一采用鋁合金輪轂的實質其實是一種默認的取舍問題,更輕更漂亮的東西,大家肯定都喜歡;對比之下,對于防爆胎的使用,其實和輪圈的取舍倒是有些異曲同工之處。
那么,在解釋了防爆輪胎與輪圈的關系之后,想必各位才“恍然大悟”吧?
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在于成本。
無論是時間成本、精力成本,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金錢成本,防爆胎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都不算是一個劃算的買賣。
▲ 首次搭載防爆輪胎的量產車型,是2001年面世的第四代寶馬7系,由克里斯·班戈操刀(底盤代號E65),路上很少見(中期改款車型的能見度就高起來了);倒是底盤代號為E60的寶馬5系能見度還不低
現實生活場景中,其實就算輪胎出現“慢漏”情況,隨便哪一家補胎店都可以很快補好。別因為自己的車不是防爆胎就老是提心吊膽怕被釘子扎。
有過防爆胎補胎經歷的朋友可能知道,有些防爆胎由于更厚重的胎壁,比起一般的非防爆輪胎更難扒下,以至于個別補胎店甚至會拒絕給防爆輪胎補胎,或者可能會多問你收一些工時費(即便如此,這些店家還是不喜歡補防爆胎)。當然,這就變成了店家的問題了。
防爆胎的缺點,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除了防爆胎并不好補胎這一項外,防爆胎的缺點細數起來是有一大串的。
首先,顯而易見的,由于更厚實的胎壁,防爆胎勢必會影響到車輛一定的駕乘體驗,體現在路噪(比起非防爆的普通輪胎)大得多,路感也顛不少,能讓一臺擁有五十萬元級別底盤質感的汽車迅速“自降”二十萬元的質感(這是我個人的體驗,也想聽聽大家的感受,不妨在留言區寫出來)。
其次,同樣是涉及到真金白銀的問題——相同規格的防爆胎比起普通輪胎要貴得多,甚至是貴到離譜。
參考某養車App所提供的當日輪胎價格作為參考,以現款寶馬3系(G20/G28)所搭載的最熱門輪胎尺寸225/45 R18為例,寶馬原廠所搭配的倍耐力新P7防爆輪胎售價為959元/條;非防爆輪胎售價為759元/條。
如果想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能,升級米其林PS4防爆輪胎的話,售價為1429元/條;非防爆輪胎售價則為869元/條。
可以看到,相同尺寸、不同品牌的輪胎差價各異,但無論如何比較,整體性能更差的防爆輪胎甚至普遍比性能更優的非防爆輪胎還要更貴一些,甚至再貴一條輪胎的價錢出來,這顯然已經有些離譜了,誰掙點錢能容易。
此外,說到操控,還有一項參數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所謂的“簧下質量”。
我在汽車之家看到一個實測,同品牌同型號同尺寸的兩個輪胎,如果是防爆輪胎,單只重量為11.7kg;非防爆的普通輪胎僅為8.9kg。單只輪胎就有2.8kg的差距,俗話說“簧下一公斤,簧上十公斤”,這影響沒法量化,但增加了這些重量多少對操控會有影響。就像在自己的鞋子上多綁一個沙袋,那能好受嗎?
于是,胎壁厚得多的防爆輪胎又給車輛帶來了一個“副產品”,那便是車輛油耗的上升。
這里提一句:由于更厚的胎壁,所以防爆輪胎的側向支撐力普遍大于同款的非防爆輪胎,這會造成搭載防爆胎的車輛操控會比普通輪胎更好的“錯覺”。
但請注意,如果想真正提升車輛的操控性,簧下質量重得多的防爆輪胎從來都不是賽道好手的最愛。
這還沒完。上文也提到過,由于防爆胎更硬、更顛的特性,所以防爆胎不僅對輪輞的壓力會更大一些,而且對于車輛的懸架系統可能也并不是怎么友好。只是這點我還沒有找到切實有關聯的證據,但事實上也不能完全否認這種影響的存在。
希望寶馬車主們看到這里能夠踴躍發言,來分享一下你們更換各種控制臂襯套、球頭,甚至是減震器的心得。
▲ 我的這臺公里數不多的328i的前控制臂已經換過一對了,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某些襯套以及球頭的耐用性實在不敢恭維。此外,還有防傾桿連桿(也就是所謂的“李子串”)也一并進行了更換。雖然不能斷定防爆胎對車輛懸架一定造成了額外的負擔,但我猜測這里面應該有關聯
到底應該怎樣選擇合適的輪胎
這里就給出我自己實踐下來的一些親身經驗吧。
一般來說,一套普通輪胎的使用周期普遍就在5~6萬公里,或者是3到5年的時間。
如果你的新車原廠就搭配了防爆輪胎,而你沒有第一時間看到這篇文章的話,那么也不必急著把原配的防爆輪胎趕緊換掉(因為換下來的二手輪胎普遍賣不了什么錢,基本就是被輪胎店給回收了),畢竟當下的輪胎科技還在一直進步,防爆輪胎的行駛質感在逐漸變好也是不可辯駁的事實(當然依舊是會比同品牌的非防爆輪胎差得多)。
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套防爆輪胎最好也不要在輪圈上待太久,如果非要指出個具體范圍的話,大概是不要超過4年。
雖然由于部分材料以及配方的不同,同品牌的防爆輪胎普遍會比非防爆胎還要更耐磨,但千萬不要不舍得換
此外,如果有原廠搭載非防爆胎的車主想要試一套防爆胎“以身試法”,這個誰都攔不住,當然,結果大概率會讓你極度失望。
寫在最后
盡管“防爆胎”被各路主機廠與汽車銷售宣傳夸大了許久,但在特殊情況下,也確實不能說防爆胎完全沒用。還是得看各位的荷包究竟鼓不鼓,腰桿是否撐得住,并且,對“防爆”二字給出的安全感是否認同。
最后再提醒一句,無論車輛是否搭載了防爆胎,最好都記得隨車攜帶便攜打氣機或者加上補胎液,以及善用汽車商業保險所贈送的道路救援服務,或許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