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退休金的發放問題一直是備受大家關注的,工作了一輩子,在退休后只能依靠退休金來生活,這就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大家自然會更上心,當然大家對退休金的看法也有不同,有的人就希望退休金按照工齡的長短來發放,這主要是因為有很多工齡有幾十年的人,現在的退休金并不多,他們認為工齡達到40年的人應該領取5000元的退休金,不足40年的在依次遞減,但是這些想法終究還是太美好了,和現實生活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一、工齡對退休金總數的影響
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工齡確實對退休金高低有影響,但是在這基礎上是你所工作的工齡期間是在繳納養老保險的,這樣你的工齡就可以理解為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自然和退休金相關聯了,但是有的人在工作期間,所在單位并沒有為其繳納保險,這就使得他的工齡和繳費年限不符,從而導致退休金比工齡計算的要少,還有一部分人雖然工齡和繳費年限是相等的,但是會因為其他一些客觀原因導致加肥年限被全部清空,導致影響退休金的待遇發放。
根據退休金的計算方式,每多繳納一個月的養老保險,就會得到相對高一點的退休金,也就可以說我們最后實際領取的退休金就是每個月養老保險繳費產生的退休金的總和,我國目前的退休金的核算方式,退休金的基礎部分是直接和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相關的,每個月的轉換比例為0.083年,除此之外,也和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有關,當然是基數越高、年限越久,最終所得退休金就越多。
退休金的個人賬戶部分是根據每個月的繳費基數來結算個人賬戶余額的,具體的轉化比例是8%,打個比方,我們每個月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6000元,那么個人賬戶每個月就可以進賬480元,賬戶的余額是會隨著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增長而變多的,但是也不要忽略一個問題,因為在初期的時候社會的平均工資較低,所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也都不高,所以早期的個人賬戶進賬金額都較少。
二、養老待遇的一些調整
具體的養老保險的制度改革是在1991年才實施的,這個機制在我國運行了只有30年,而且事業單位等2014年才正式開始實施相關養老制度的改革,還不足10年,在制度改革之前和改革之后的巨大差異,我國實行了過渡性養老機制為這些人給予一定的補助,這些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歷史原因,當然對于退休金的發放問題,大家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有出現應有的部分,由政府承擔,如果繳費基金不足以支撐退休金的發放,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補助。
過渡性退休金,主要是在企業的退休人員中,當地正在實行統籌與個人相結合的賬戶的期間的繳費年限,也就是沒有進行改革后的1997年之前的計算方式,其中拿山東省來說,過渡性退休金就是辦理退休的上一個年度的職工平均薪資乘以有個人賬戶之前的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乘以1.3%乘以平均的繳費基數,青島是1994年才開始建立個人賬戶,其他地區還要再晚2年。
現在我們都將辦理退休時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薪資稱之為本年度的計發基數,但是今年的計發基數還沒有正式公布,而且這個整數據在全國范圍內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因為各市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不同,所以工資情況也差很多,例如北京可以達到9910,但是東北的一些發展較好的城市也才能達到7679,中間的差距足足有2000元左右。綜上所述,即使是繳費年限達到統一,但是因為各自的繳費基數不一樣,每個地方的退休金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如果大家在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繳費基數都能做到100%,且可以完成40年的繳費年限,那么退休金達到4000元不成問題,在一些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退休金達到5000元也是非常正常的。
結語:現在養老問題是全國共同關注的問題,我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也會繼續對養老待遇方面的改革,繳費一致,待遇一致都將是我們工作奮斗的目標,但是因為長時間積累的歷史問題存在,所以退休金還是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