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情商”一直是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有人說情商是會說話,有人說情商是待人待事圓滑變通,有人說情商是善于社交左右逢源,但也許,所謂情商,更多是溫暖真誠,是懂得換位思考,是讓人如浴春風百處不厭。它的底色應該是善良。

所謂情商,說白了其實是善良
作者/張佳瑋
《紅樓夢》里,有好幾組“窮親戚求富親戚”的故事,對照起來看,很好玩。
賈蕓去求他舅舅卜世仁,想賒點香料。
舅舅推脫說之前鋪子里伙計賒賬沒還,所以有了合同,不讓賒,何況現在也沒現貨。反過來又念叨賈蕓,說他不立業,不懂去找管家攬事做。臨了還和自己老婆唱雙簧:一個說要留賈蕓吃飯,一個說沒米了要借錢吃飯。硬生生把賈蕓氣走了。
“卜世仁”諧音“不是人”,作者的意見自然明白。
主要是,人惡劣,推脫的方式也很拙劣,就差明晃晃在臉上寫著“我就是不給”了。

比卜世仁高一點的案例,是這樣的:
劉姥姥來賈府求人,先去求托周瑞家的。倆人寒暄完了,周瑞家的就問劉姥姥:“今日還是路過,還是特來的?”
劉姥姥便說:“原是特來瞧瞧嫂子你,二則也請請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領我見一見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轉致意罷了。”
這話沒明說,但周瑞家的聽了,已猜著幾分來意,于是先給劉姥姥吃個定心丸:“姥姥你放心,大遠的誠心誠意來了,豈有個不教你見個真佛去的呢?”
上面這兩段翻譯過來:
“您干嗎來了?”
“看看您,也想問姑太太要點好處。”
“包我身上!”

再高一點,就是周瑞家的帶劉姥姥去見王熙鳳的情景。
鳳姐見劉姥姥那段,姿態擺得很足,但場面話一句都沒少說:“親戚們不大走動,都疏遠了。知道的呢,說你們棄厭我們,不肯常來;不知道的那起小人,還只當我們眼里沒人似的。”
之后劉姥姥真要開口了,卻不知道說什么,只好老實地訴苦求懇:“今日我帶了你侄兒來,也不為別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連吃的都沒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沒個派頭兒,只得帶了你侄兒奔了你老來。”
這里的旁白妙極了:
鳳姐早已明白了,聽他不會說話,因笑止道:“不必說了,我知道了。”

卜世仁是聽賈蕓開口反復求告,不肯給。
鳳姐是一聽劉姥姥不會委婉求人,直接訴苦,就替她停了。
如果她不制止劉姥姥會怎樣?情況就會變尷尬。
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定都有類似體驗:當對方低聲下氣地說出尷尬話來時,自己也會跟著尷尬。
而那些真正聰明的人,就懂得如何不讓情勢尷尬。

王熙鳳之后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而且行云流水一段話解決了:
這是二十兩銀子,暫且給這孩子做件冬衣罷。(錢給你了,說給孩子做冬衣是給你們留面子,其實是解你們燃眉之急)
若不拿著,就真是怪我了。(免得對方推托了)
這錢雇車坐罷。改日無事,只管來逛逛,方是親戚們的意思。(強調我們是親戚,抹去高下施舍的色彩)
天也晚了,也不虛留你們了,到家里該問好的問個好兒罷。(干脆利落,雙方都有結束此次談話的臺階)

王熙鳳真尊崇劉姥姥嗎?
未必。
但在聽出劉姥姥來意且發現她不會說話后,提前中止,避免了雙方的尷尬。給了錢,一溜話干脆利落,也沒有留太重的施舍痕跡,雙方都有臺階下。
她是個體面人。所謂體面人,不只是自己體面,還得懂得給對方臺階下。

還有后來平兒那段:給了劉姥姥一堆東西,叮囑了用法后,還給她留臺階。
平兒笑道:
休說外話,咱們都是自己,我才這樣。(其實并不沾親,真就是給面子)
你放心收了罷,我還和你要東西呢。到年下,你只把你們曬的那個灰條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干菜帶些來,我們這里上上下下都愛吃。這個就算了,別的一概不要,別罔費了心。(說到底還是為劉姥姥省錢)
你只管睡你的去。我替你收拾妥當了就放在這里,明兒一早打發小廝們雇輛車裝上,不用你費一點心的。(不用劉姥姥費一點心,平兒自己得費多少心?)
明明是處處給劉姥姥留面子,處處給劉姥姥叮囑細節,明明是“施舍”,卻盡量不留痕跡。

能在對方快要尷尬時不讓對方尷尬,能順著對方的話茬與邏輯幫著捋下去,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稍微考慮一下,這樣的人就很好。
所謂教養,所謂情商,所謂真會說話,說白了,就是帶著點基本的善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簡簡單單的同理心。
文自/公眾號“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圖自/電視劇《紅樓夢》
在現實生活里,
如果你覺得某人“情商很高”,
仔細咂摸下來,
多半是因為這人是善良而溫柔的,
所以言語帶著善意,行為透著關懷。
01
我和丈夫教育的背景不同,知識量相差懸殊,他知道的比我知道的多太多了,我每次都驚嘆:“你太厲害了,連這個都知道。”
他說:“我只是比你早一點知道而已,現在你不也知道了。”
我好喜歡他這一點。知識和信息密度遠大于你的人,愿意俯下身來和你交流,尊重你,鼓勵你,引導你,這便是溫柔。
——一個溫柔的小故事

02
有一期《開講啦》的其中一位青年代表,是個失聰的姑娘。問答結束后,主持人撒貝寧對那位姑娘說的話體現出了極大的關懷和善意:
“可能上帝太疼愛你,一個這么美麗的姑娘。這個世界太嘈雜,所以他忘了把他堵在你耳朵里的手指拿掉。他一直呵護著你,不想讓你被這個世界的紛亂所干擾。”
又有一期《開講啦》,嘉賓是一位眼科醫院的院長,院長在演講一開始提到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畫家。撒貝寧在最后總結的時候說:
“您原來是想當一個畫家,但是當了眼科醫生。我就在想畫家在做什么,畫家無非是把這個世界畫在畫布上。但是哪一個畫家能把這個世界所有的顏色都畫出來呢?沒有。但您不一樣。如果您用您的醫術真的能讓一個人從黑暗中走出來,當他睜開眼睛看到這個真實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顏色、最美的畫面,都是您最棒的作品。”
——一位知乎匿名網友的分享
03
之前我做吐司,因為是第一次做,又不喜歡用色素,蝶豆花水的比例掌握得不太好,最后成品的顏色不是特別美麗。發了朋友圈之后,有人好嫌棄地回復:這什么顏色啊?有人回復:星空?味道是不是也跟畫一樣絢爛?
——@134340號小行星普魯托鴨
04
她上舞臺送花,觀察誰沒收到花,然后把花給了沒收到花的人。
——@JHatu
央視新聞《夜讀》整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也許,這世上確有
許多練成“高情商”的技巧,
但一個人最重要的“情商”,
可能并不是培養和學習來的,
它更像是一種選擇:
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
選擇做一個有情的人,
選擇做一個對他人的境遇有體察的人。
如此,便很好了。
你覺得真正的情商是什么?
制片人丨王興棟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楊瑜婷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