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觀點能輕而易舉地贏得支持,即使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而有些人則會遭遇強烈的抵制。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難道有說服力的人具備某種別人沒有的特殊天賦?還是說他們的成功歸因于習慣和技能?
天賦當然是一個因素,但說服力主要還是習得行為。
想要成功說服聽眾,你需要掌握4個必要的小技巧。以下,Enjoy:
作者:文森特·賴安·拉吉羅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
有說服力的溝通會促使受眾拋棄原有的想法,接受他們以前從未聽過的想法,或者是曾經拒絕接受的想法。
在很多情況下,有說服力的溝通還能促使受眾投入時間和金錢,甚至承擔風險來協助想法的實施。
說服不會自動發生,要想成功地說服別人,你需要的不僅僅是精通思考。
僅僅有了高質量的想法還不夠,你還必須幫助受眾認識到那些想法的品質。
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掌握4個技巧。
01 弄清楚人們為什么排斥新想法
人們原有的想法和信念越是受到質疑和挑戰,他們的反對就有可能越強烈,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例如,當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他的原創觀點,說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時,他換來的不是稱贊而是鄙視。
時隔31年后,哥白尼總算在臨終前看到了自己的學說得以發表,但即使到了那時,他的觀點仍不被人們所接受。
即使是最有建設性、最有幫助的想法,一開始也會遭到拒絕。
當查爾斯·紐伯德發明鑄鐵犁時,農民們拒絕使用,認為它會污染土壤;
約瑟夫·李斯特開創了無菌外科學,但卻被當成多余的家務無人理會。
成千上萬類似的實例都告訴我們一個教訓:對新想法的消極反應是預料之中的。
你應該記住人們通常拿來拒絕新想法的如下理由,為你預測可能的異議打下基礎:
這個想法不切實際。
這個想法代價太高。
這個想法不合法。
這個想法不道德。
這個想法效率低。
這個想法行不通。
這個想法會顛覆現有程序。
這個想法缺乏美感(丑陋或缺乏品味)。
這個想法會挑戰公認的信念。
這個想法不公平(無憑無據地支持爭論的一方)。
02 了解你的受眾
這一步是為了確定對于所討論的主題,你的受眾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最重要的是,他們持什么看法。
他們的看法很可能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包括年齡、性別、教育背景、宗教信仰、收入、種族、民族以及商業或專業上的隸屬關系。
你幾乎不可能獲知一個受眾的所有這些細節,但你應該盡最大努力去了解。
甚至更重要的是,你應該想到受眾可能對爭議持有的各種觀點,并確定其中哪些觀點出現的可能性最大。
下列問題可以給你提供一份有幫助的核對清單:
1. 你的受眾是否有可能——直受到普遍誤解的影響?
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態度誤導了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聰明人,嚴重削弱了他們的創造和批判能力,使得他們淪為了誤解的受害者。
在很多情況下,只有先幫助你的受眾超越那些誤解,他們才能領會你的深刻見解。
2. 受眾的觀點是否有可能過于狹隘?
受眾是否傾向于“我的更好”、挽回面子、抗拒改變、從眾、刻板印象和自我欺騙等思維,以及這有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妨礙他們充分理解你的觀點。
對于某個特定的問題或爭議,要想了解那些傾向可能會怎樣影響你的受眾,一個線索就是過去那些傾向怎樣影響了你。
你越能誠實地面對自己偶爾的不理性,你就越能體諒受眾的不理性。
3. 你的受眾是否有可能忽視重要的考慮因素?
大多數人會在年紀很小時就喪失了好奇心,此后再也無法完全恢復。
培養好奇心有難度,如果你的受眾沒有付出這樣的努力,他們的觀察就很可能漫不經心,因此可能就會漏掉所討論議題的很多微妙之處。
思考他們最有可能忽略哪些東西,這樣你就能確定哪些東西需要更充分的解釋。
4. 你的受眾對問題或爭議的理解是否有可能跟你一樣透徹?
很多人草率地介入問題,盡管他們對問題的實質僅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我們應該以很多不同的方式表述問題或爭議,然后從中選出最恰當、最有希望的表述。
如果你能討論各種觀點,或者至少解釋你的觀點比其他觀點好在哪里,那么你的受眾可能就會更容易被你說服。
5. 你的受眾是否有可能熟悉你在調查中發現的事實依據?
一旦你已經調查過了問題或爭議,那么跟沒有做過調查的人相比,你就擁有了一個巨大的優勢。
然而,我們很容易忘記這一點。
對事實依據的不了解會妨礙受眾接受你的解決方案。
要弄清楚受眾很有可能不知道哪些事實和解釋,這樣你就能知道你的寫作或講話應該強調哪些東西。
6. 你的受眾是否了解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否對它們進行過批判性思維?
要想讓他們充分理解你的解決方案的合理性,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認識到其他解決方案的缺陷。
如果你能讓他們認識到其他方案存在難以克服的瑕疵和混亂,行不通,那你就能促使他們接受你的方案。
03 預測受眾的反對意見
預測他人的反應有兩個目的:
你想確定其他人可能對你的想法提出哪些合理的反對意見,這樣你就能據此修改自己的想法,讓他們沒有理由反對你;
第二,你還想找出不合理的反對意見,這樣你就能在陳述時予以反駁。
有兩個技巧特別有用,它們就是頭腦風暴和想象對話。
1. 頭腦風暴
回顧前面給出的常見消極反應的清單,引導你進行頭腦風暴。
換句話說,首先,自問是否可能有人覺得你的解決方案不切實際,然后盡可能多地列出你能想到的可能性;
接著,自問人們可能從哪些方面覺得你的方案代價太高,列出可能的方面;
以此類推,把所有常見的消極反應都過一遍。
每當你使用頭腦風暴的技巧時,一定不要過早下判斷,以免打斷想法的產生。
要記住,付出更多的努力總會帶來回報:
直到你把那些顯然和熟悉的想法從頭腦中清除之后,你才會想到那些最值得重視的消極反應。
當你對所有10種常見的消極反應完成了頭腦風暴之后,你就能確定哪些可能的反對意見最有可能出現。
2. 想象對話
你可以想象某個具體的人,最好是某個你相當了解并且肯定會不贊成你的人。
怎樣在想象中展開對話呢?首先,你要表明你的觀點。
然后,你要站到他的立場上,根據他的心態來替他回答。
接著,你要表明第二個觀點,并構想他可能給出的答復;再接著是第三個觀點,以此類推。
在實際應用時,你不需要在對話中詳述自己的回答,只要能推動對話、促使“對方”回應就夠了。
因為對話中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觀點,而是“對方”的想法和感受。
你越能專注于對方的反應,就越能獲得有效陳述所必需的深刻認識。
如果你的受眾很復雜,而且有理由預計他們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那么就應該考慮進行多次想象對話。
04 有效地展現你的想法
在一對一的情形下,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往往會影響他們的反應,有時這種影響還非常強烈。
例如,“為什么你表現得這么蠢?”所引起的反應,會完全不同于“出了什么問題?”
同樣,禮貌的請求要比粗魯的要求更有效,而情緒克制要比失控的爆發更容易被人接受。
下列原則將確保你的陳述能促使受眾接受你的想法。
1. 尊重你的受眾
只要存在嚴重的分歧和激烈的爭論,那就很有可能同時存在深深的敵意。
一旦我們對某個觀點有強烈的認同,我們可能就會輕易地得出結論,認為那些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愚蠢或惡毒,或者既愚蠢又惡毒。
這種態度不僅會激化爭論,還會使說服難以實現甚至無法實現。
如果對方不尊重你,那你就不大可能會被對方說服,因此尊重你的受眾不僅僅是禮貌或氣度的問題,而且還是一件心理上的要務。
你可能傾向于認為不必真的尊重受眾,靠假裝就能蒙混過關。這顯然是錯的。尊重和不尊重很難掩蓋。
通常來說,不管你多么努力地去掩飾,你的舉止或表情都會泄露你的真實感受。
你說的話以及你說話的方式,往往會反映出你的態度。
怎樣才能讓自己尊重持有異議的人呢?
1.你要把想法和人區別開來
一個正派可敬的人也可能會有荒謬的想法,而一個聲名狼藉的人也可能會有明智的想法。
其次,在有爭議的情況下,你要提醒自己,分歧的存在更有可能反映了議題的復雜性,而不是那些與你意見不同的人有什么缺點。
2. 從受眾熟悉的要點開始
第一印象或許并不非常可靠,但通常影響很強烈,因此很難克服。
如果你從受眾不熟悉或者反對的要點開始,那么他們就會對你的整個陳述心生戒備或抵制。
這樣一來,即使你講得天花亂墜,也很難改變他們的反應。
正因如此,你一定要從他們熟悉的要點開始,如果可能的話,最好選擇一個他們認同的要點。
這種做法可以讓第一印象的心理影響有利于你,而不是對你不利。
從受眾熟悉的要點開始并不意味著欺騙和掩蓋分歧——
通常來說,只要你認真找,至少能找到幾個重要的認同點,即使你跟他們的基本觀點完全背道而馳。
如果確實找不到任何認同點,那么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你可以首先陳述議題的重要性。
3. 選擇最恰當的語氣
語氣是個很微妙的概念,可以定義為陳述所暗示的情緒或態度。
某些語氣永遠不該出現在說服性的寫作和演講中。
例如,“你給我聽著”的語氣不是權威,而是獨裁,暗示著陳述者正在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受眾。
還有一種不恰當的語氣是“你們現在就得同意,因為沒時間了”——
重大的問題和爭議需要慎重考慮,沖動地做出任何重要決定都是不負責任的;
因此,要求受眾立刻做出決定,這只會讓他們懷疑你的動機。
他們就會嘀咕:“如果他真的有理有據,為什么不肯給我們時間認真研究、好好考慮一下?”
在說服性的寫作和演講中,最安全、最恰當的語氣是平靜、客觀、謙和的語氣。
這種語氣能反映出你對待爭議的從容和淡定,以及你對受眾的正確看待。
4. 強調支撐觀點的證據
有些作者和演講者認為,要想說服別人,最重要的因素是清晰、有力地表述自己的觀點。
他們錯了,最重要的因素是支撐觀點的證據。
原因很簡單:只有證據能讓受眾確定觀點是深刻還是膚淺、是明智還是愚蠢、是站得住腳還是站不住腳。
僅僅表述你的觀點只是在說你相信什么,只有拿出證據才能證明你所說的東西值得別人支持。
如果數據中包含你的經歷和觀察,那你就要設法為受眾重現那些經歷和觀察,使他們猶如身臨其境。
你的陳述要力求生動,設法傳達一種臨場感和原始事件的戲劇效果。
5. 回應所有重要的反對意見
不合理的反對意見也可能成為障礙。
因此你必須直接、徹底地處理所有的反對意見,并且要做得巧妙、順暢。
6. 時機的重要性
成功的說服還有另一個因素——時機。
它并不是準備陳述的指導原則,然而的確會對陳述的效果產生很大影響。
很多深刻見解之所以遭遇挫折,就是因為陳述的時機不對。
你應該弄清楚對說服最有利的條件,然后盡可能地把握好陳述的時機。
這些條件如下:
● 受眾應該認識到了問題或爭議的存在,并且知道其重要性。
● 受眾能夠相對自由地探討你的想法——沒有其他緊迫的問題讓他們分心。
● 受眾未對其他沖突的解決方案做出承諾——如果已經支持了另一個方案,那就不大可能考慮你的方案。
關于作者:文森特·賴安·拉吉羅,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德里分校榮休教授,國際公認的“使思維成為教育重點”運動的先驅。暢銷作《思考的藝術》被譽為批判性思維領域的“圣經”,將創造性、批判性思考作為解決問題和爭議策略的早讀本之一。
本文摘編自《思考的藝術》,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內容有刪減。華章管理(ID:hzbook_gl)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系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