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極具中國特色的飲品,自古便有, 中國人對于白酒有著濃厚的感情,無論是婚喪嫁娶,升職喬遷,朋友小聚,開心傷心......似乎都要喝上一杯。白酒在飯局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或許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無酒不成席”。
多數人喝了一輩子酒,或許僅僅知道,喝酒要喝高度酒,糧食酒,其實關于酒的知識有太多太多,或許3天3夜都講不完,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個很多人不知道的白酒冷知識,學會后酒桌上可以吹牛了。
人類愛喝酒是不是遺傳的?
人類和猿類源于同一個祖先的基因,這種基因可以使得他們分解酒精,森林里的水果成熟后掉落在地上會慢慢發酵,會形成發酵型酒精飲品,對于這樣的能量型食物,祖先們非常喜歡。而這種飲品在十萬年前便有,那時候祖先還沒完成進化。
500毫升白酒不等于一斤酒
500毫升水剛好是一斤的重量,但是白酒的成分里,除了水之外還有酒精,酒精的密度比較低,因此拉低了白酒的密度,比如53度的白酒,密度約為0.92,500ml約為452克,差不多就是9兩重。
顏色發黃的就不一定是老酒
都說老酒好喝,放置時間越長,酒顏色越黃,其實它和工藝、原料、香型都有一定關系,通常情況下,酒里的“糠醛”含量越高越易發黃,比如醬香型白酒最易發黃,清香型則不易發黃。正常發黃的酒,并不是純黃色,而是泛著一點綠色。如果顏色過于發黃,有可能勾兌了焦糖色。
古代人喝的酒到底有幾度
我們經常會看武俠電影,里面的大俠們都是抱著攤子喝酒,似乎都是千杯不醉,其實古代的酒是沒有經過蒸餾的發酵酒,類似于黃酒、米酒。酒精度略高的都是達官貴人飲用。老百姓喝的都是所謂的“濁酒”,口感發甜,甚至連啤酒度數都不如。
再好的白酒也要勾兌
無論是茅臺、五糧液,還是牛二、二鍋頭,都是經過勾兌的,它是白酒必須的一道工序,目的是為了讓白酒口感更好。唯一的區別就是,勾兌酒時選用的是調味酒和香精。
年份越長不一定好喝
很多人認為白酒放時間長,味道肯定不會差,其實這個和白酒的度數、香型、存放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低于38°的白酒,存放時間越長,酒味越淡,甚至會發酸,因為發生了水解反應。所以要存52度以上的純糧白酒,而且密封要好。
白酒中除了98%的酒精和水之外,還有2%的酯類、醇類、醛類和酸類物質,這些物質經過長時間存放,會相互融合,醇化生香。通常存放10-15年口感最佳,時間太久的話,某一種香味下降,反而影響口感。
糧食酒不一定好喝
都說純糧酒好喝,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生產工藝和技術達不到高標準,發酵過程就會產生雜菌和有害物質。這也就是很多小品牌的酒,看似是純糧酒,其實口感并不好,而且喝酒第二天頭疼得厲害。
喝酒時臉紅、臉白,哪個更能喝
有人喝酒后瞬間就臉紅,有人則從頭到尾面不改色,甚至臉色發白,其實這兩種情況都要少喝酒。因為解酒時人體需要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喝酒臉紅是因為體內缺少乙醛脫氫酶,過量的乙醛聚集在毛細血管,促使毛細血管擴張導致皮膚紅。而喝酒臉白是因為缺少乙醇脫氫酶,乙醇不能及時轉化成乙醛。
喝酒后會降低體溫
天氣冷的時候都喜歡喝點白酒,貌似可以讓身體變得暖和。因為酒精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出現暫時的身體發熱。當你停止喝酒后,身體反而會覺得更冷。這是因為酒精在代謝的時候,會消耗身體的熱量,加上毛孔張開,熱量被帶走,冷空氣順著毛孔進入,身體便會出現越喝越冷的情況。
白酒度數與質量無關
有人覺得低度酒質量不好,不是好酒,其實這樣認為是錯誤的,傳統白酒剛蒸餾出來的度數都是比較高的,低度白酒要保持白酒的風味,就要選擇更好的原酒通過加漿(水)進行勾調降低酒度,因此低度白酒是多了幾道程序而已。
用最簡單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肴,為家人做一頓愛的美食,我是媽咪早早,每天都會您帶來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歡我的話就點個贊,轉發關注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