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馮和你聊西藏,陪你一起漲見識哈。
真相一
藏民為何有一妻多夫制?
我們都知道,西藏有一妻多夫制,也就是說,一個女人,同時嫁給兄弟幾人。
那么,西藏為什么會有一妻多夫這么奇特的婚姻制度呢?
老馮告訴你答案。
兄弟三人同娶一妻的一個藏民家庭
簡單地說,至少有以下這幾個原因:
原因之一:在舊社會時期的西藏,舊時代的政教合一統治階級,對藏民的征稅、征召徭役,都是按“戶”為單位的。所以,幾兄弟共娶一妻,總人數再多,也只算“一戶”,可以少交很多稅、可以少做很多徭役。說白了,這是很簡單的經濟計算問題。
原因之二:窮。是的,西藏自古以來,就不是富裕之地。藏區的生存環境,是惡劣的。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一些藏民的家庭,兄弟幾個人,各自都娶不起老婆,但是,于是,兄弟幾人合伙娶一個妻,就成為一個解決方案。
原因之三:不愿分家。是的,藏民當中有這么一個觀念,認為幾兄弟分家之后,家庭的財產稀釋了,所以,幾兄弟各自娶妻、然后分家,一部分的藏民是不認可這種生活方式的,他們認為:這不利于家財的聚集,所以,藏區有這樣的諺語:“一家分開,乞丐一堆”。由于藏區存在這樣的觀念,那么一妻多夫的制度,自然就產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有《西藏自治區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變通條例》,對婚姻法進行變通,所以,在藏區一妻多夫,不算犯法。
真相二
什么是仁波切?
仁波切,其實是藏語單詞(拉丁化:Rinboqe)“上師”的漢語音譯。
是的。仁波切,是藏傳佛教的上師。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所謂“上師”,就是在佛學上有造詣的大學者,是這個意思。
說得更清楚一些,仁波切,大概相當于漢語里的“高僧”、“大法師”的意思。
簡單地說,就是這么回事。
真相三
什么是唐卡?
“唐卡”其實也是音譯,它是藏語單詞 (拉丁化:Thangka) 的漢字音譯。
“唐卡”的意思是指:刺繡在布、綢、厚紙上的彩色卷軸畫,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個美術品類。
唐卡最常畫的題材是藏傳佛教相關
那么,故弄什么玄虛呢?畫就是畫嘛,為何偏偏要叫唐卡呢?
答案是這樣的:不是我們故意管它叫唐卡,而是藏民自己叫它唐卡,我們只是翻了個音譯而已。
而且,如果不叫唐卡的話,就得叫它“藏族繪畫”,其實也是一個新詞,所以,一樣的麻煩,沒什么區別,相反,叫唐卡,還顯得它與眾不同,而且,藏族的繪畫風格和材料,確實與眾不同,所以,給它安一個專用詞,沒毛病。
真相四
扎西德勒是什么?
藏族同胞的問候語“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呢?
扎西德勒,藏語單詞(拉丁化:bkra shis bde legs)。
其中“扎西”是好運的意思,“德勒”則是幸??鞓返囊馑肌?/p>
整合在一起之后,扎西德勒,大概理解成漢語的“吉祥如意”,是這個意思。
真相五
藏文是誰創造的?
藏文字的來歷,是這樣的:公元7世紀的時候,西藏這個地方,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名叫吐蕃帝國。
吐蕃帝國的皇帝,名叫松贊干布。
對,就是娶了文成公主的那個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派了一個名叫吞彌·桑布扎的藏族大臣,到古印度去學習梵文。
吞彌·桑布扎去了古印度學完梵文,學成回到吐蕃帝國,然后,吞彌·桑布扎參照梵文字母,創造了藏族的文字。
第一行是藏文“唵嘛呢叭咪吽”,第二行是同一個意思的蘭札體梵文
是的,藏文,其實是吞彌·桑布扎創造的,而且是參照梵文的字母,來創造的,所以,藏文和梵文,有一定的淵源。
真相六
藏民有姓氏嗎?
在這一點上,藏族和維吾爾族、蒙古族類似。
是的,藏民,一般沒有姓。
不過,這事并沒有絕對。
有一部分藏人的名字中,有類似于姓氏的家族名稱,也叫“房名”,這一類的藏人,以貴族出身的藏民最為典型。
例如:阿沛·阿旺晉美。
在這個人名里,“阿旺晉美”是他的名字。“阿沛”則是藏族一個古老的貴族的名稱。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藏人,把喇嘛廟的名稱,冠到名字之前,例如:熱振·圖旦絳白益西丹巴堅贊,這個“熱振”就是一座喇嘛廟的名稱。不過,這和一般意義上的“姓”,還是不一樣。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藏民,只有名字,沒有姓氏,或者雖然有隱藏的姓氏,但是一般在生活中,并不強調。
舉個例子,唱《高原紅》的藏族歌手容中爾甲,他并不姓“容”。“容中爾甲”是“永遠勝利”的意思,這四個字,就是他的名字。沒有姓。
容中爾甲,一個完整的藏民名字,意思是:永勝
還有前段時間紅的一塌糊涂的藏族小伙丁真,他的全名叫“丁真珍珠”,意思是“勤勞的傳承者”,丁真不姓丁,“丁真珍珠”就是他的名字,沒有姓氏。
“丁真珍珠”是他的完整名字,意思:勤奮的傳承人。沒有姓
再如,歌手韓紅的母親是藏族,韓紅在戶籍上屬于藏族,韓紅的藏文名字叫“央金卓瑪”,是“妙音女神”的意思,而韓紅的母親,一個藏族女子,名叫雍西,也沒有姓。
鮮為人知的是,韓紅其實是藏族,她的藏名是:央金卓瑪
真相七
青稞是什么東西?
我們都知道,藏區有一種莊稼,名叫青稞。
可是,到底這個“青稞”,是個什么東西呢?
簡單地說,青稞,是大麥的一種變種,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裸大麥”。
青稞莊稼
青稞,和中國北方的小麥相似,但是不一樣,和南方的水稻,那就完全是不同的物種了。
是的,青稞,是大麥的一個變種,你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是大麥大家庭的一個成員,但不是中國北方的小麥。
青稞的米粒
青稞,是我們藏族同胞的主要農作物。
那么,為什么我們的藏民不種植小麥和水稻呢?
答案是:西藏的水土氣候等條件,更適合種植青稞。
藏民收割青稞
真相八
藏民的主食是什么?
我們藏族同胞的主食,是一種名叫“糌粑” (zān ba)的東西。
這個“糌粑”,又是什么東西呢?
糌粑,藏民的主食
“糌粑”,就是青稞制成的面粉做成的。
一般的做法是這樣的:
把青稞的米粒炒熟,然后磨成粉,然后呢,在碗中倒入奶茶,放入青稞面粉,再添點酥油、糖、青稞酒等各種配料,用手指在碗中拌勻,捏成一團一團,這就可以吃了。
用手指把青稞粉和調味料捏成團,就成了糌粑
“糌粑”是藏民的主食。
真相九
酥油茶是什么東西?
那么,我們藏族同胞平時喝的“酥油茶”,又是什么東西呢?
簡單地說,酥油茶,就是藏族版本的奶茶。
酥油茶,藏民版本的奶茶
酥油茶的做法,簡單地說,是這樣的:
藏區的牦牛,產的奶,制成奶油,叫做“酥油”。
然后,把酥油和茶葉一起煮水,就成了酥油茶了。
當然了,這是最簡單的做法,還有更復雜版本的做法。
藏民的酥油,牦牛的奶油
真相十
喇嘛辯經辯什么?
我們曾經在旅游電視頻道上,看到過西藏的喇嘛辯經,手舞足蹈,拍手掌,就像吵架一樣。
然而,喇嘛辯經,他們都在辯論什么呢?
喇嘛在辯經
老馮給你說個簡單的例子:
喇嘛A:紅花是紅色的嗎?
喇嘛B:紅花沒有顏色,色即是空,紅色是人的意識對它的解讀。
喇嘛A:(擊掌回答)你中計了!根本就沒有“花”!所謂花,只是自然界元素臨時組合的一個幻象而已。
喇嘛B:(擊掌回答)你錯了!根本不存在“我中計”這種事,因為“我”根本不存在,所謂“我”這是人的意識對宇宙產生分別心的一種誤解,不存在一個和大自然分別的、獨立存在的“我”。“我”也是一個幻象。那么,既然不存在“我”,也就不存在“我中計”這件事。
注意,這里舉的這個例子,只是極度淺顯的簡單易懂版。
喇嘛們日常的辯經,辯的內容,比這個還要更深奧,都是佛學的深度問題,不學佛的人,多說無益,說了也不懂。
真相十一
什么是活佛?
其實,藏區并沒有“活佛”一說,準確的叫法,是“祖古”(拉丁化:Zhugu)。
所謂“活佛”,是漢語為了方便理解,創造出來的翻譯詞匯。
藏民相信,藏傳佛教有的大師,圓寂之后,會轉世投胎。
于是,大師圓寂之后,后人找到這個“轉世”的兒童,認為這個兒童,是前不久圓寂的大師投胎轉世的。
被認為是大師死后轉世的藏族兒童
通常自己的孩子被認定是大師轉世,父母都會高興,一般都會同意,讓孩子出家。
這種被認為是轉世而來的修行人,在藏區叫做“祖古”,意思是“再次來到人間修行的人”。
這種人,漢人管他們叫做“活佛”。
而事實上,這些“活佛”都是凡人,一樣要吃喝拉撒,并不是人們想象中那種可以呼風喚雨、大顯神通的活神仙。
真相十二
為什么藏族女孩那么多“卓瑪”?
藏族的女孩子,確實有很多人叫卓瑪。
雖然,并不是每個都叫卓瑪,但是,叫卓瑪的確實較多。
藏族女歌手,降央卓瑪
那么,為何有那么多的藏族女孩叫“卓瑪”呢?
答案是:圖個吉利。
藏語中的“卓瑪”,指的是古印度神話的一個女神,叫做“度母”,這個神,可以救苦救難,可以滿足信眾的愿望。依據藏傳佛教說法,度母(卓瑪)可以度16種苦難。
度母,藏語叫卓瑪,是古印度神話的女神
度母(卓瑪)在藏區,是深入民心的一個女神大V,和觀音菩薩在漢人心中的地位,是類似的,所以,為了圖吉利,許多藏民都喜歡給自己的女兒起名叫“卓瑪”(度母)。
真相十三
什么是轉經筒?
我們說,藏民手中那個轉經筒,到底是干嘛用的呢?
原來,藏民相信:用手把轉經筒轉一回,就等于念誦了一遍佛經。
也就是說,藏民在古早的時候,大家無時無刻,虔誠地念誦佛經,一遍又一遍,后來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這個“轉經筒”,說用手搖一圈,就等于嘴巴念誦了一遍佛經。
藏民一看:終于可以偷懶了,簡直不要太爽,于是,轉經筒風靡藏區,幾乎是人手一筒,一代傳一代,直至今日。
不過,除了“偷懶”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藏民不是每個都識字。不識字的藏民,背誦佛經會有困難,所以,對于不識字的藏民來說,轉經筒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福音,可以省很多事。
真相十四
布達拉宮是怎么回事?
拉薩的布達拉宮,它是怎么來的呢?
答案是:松贊干布叫人建的。
是的,當時,藏區氣候回暖,莊稼高產,吐蕃帝國強大,皇帝松贊干布,在拉薩的一座山頂上,建造了這個宮殿。
為什么要建造在山頂上呢?答案很簡單:為了軍事防御。
當時,梵文有個詞叫“Potalaka”,指的是觀音菩薩的道場,是“光明島山”的意思,松贊干布就拿這個詞,給他建造的這座宮殿命名,漢字音譯叫“布達拉宮”,實際上就是“光明島山大宮殿”的意思。
松贊干布有兩個主要的伴侶:
一個是當時尼婆羅王國(今天尼泊爾)的公主,名叫尺尊公主。
另一個,就是大唐的皇親國戚,文成公主。
從左到右:文成公主、松贊干布、尺尊公主
然而,松贊干布的女人,其實還不止兩個,藏地的史料記載,松贊干布除了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之外,還有三個女人。
換句話說,松贊干布,一共有五個女人。
然而,文成公主嫁過去,也未必很介意這事,因為在古代,皇帝有多個女人,是正?,F象,這一點,想必文成公主在入藏之前,應該早就有心理準備。
好了,老馮今天和你聊到這。明天再和你聊。如果你有收獲,記得分享給你的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