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一生中,睡眠占據了1/3時間。睡個好覺,極其重要。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睡眠醫學學組兩位專家汪瞻、歐陽萱撰寫的這部作品,就叫《睡個好覺》。全書分為失眠篇、安眠篇與科普篇三個部分,直擊中國人的睡眠狀況,深入淺出地為讀者解疑答惑,從結構安排就可以看出,這部作品是以實用為上的,面對實際問題提供解決之道,最后才是睡眠知識的理論普及,塑造并強化我們的睡眠觀念。
“失眠篇”是現象的呈現。為什么睡不著覺呢?困擾著我們的“睡眠殺手”究竟是什么呢?早在2007年,世衛組織就把“熬夜”定為2A類致癌因素,熬夜會導致肌體疲憊、記憶力下降,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本書也用生動的案例說明了白天補覺、周末補覺的不可行性。現代人還有個壞習慣,覺得人生的“幸福”時刻,大概就是晚上在被窩里玩手機,作者認為這是極不可取的,睡前吃夜宵、思考白天的事情,這些也都會影響入睡。本書借用阿森斯失眠量表作為自我評估的參考,我們可以自己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去看醫生。
“安眠篇”是實用操作指南。有些大方向的建議,比如:保持規律的作息,累積足夠的睡眠能量,學會如何放松身心等等。作者提供了兩項具體方法,即“刺激控制法”和“放松訓練法”。前者的目的是重新建立睡眠反射弧,后者的目的是平復情緒性失眠。兩種方法都陳列了基本步驟和助眠小貼士,可以學起來。本書還強調了基于接納的心理訓練,兩位作者都擅長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正念治療等循證心理治療技術為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等常見心理障礙提供系統心理治療服務,這是他們長期工作的成果總結。
“科普篇”是理論說明。繼續解說何謂“睡眠障礙”,關于安眠藥應該知道的常識,科學的運動助眠攻略、當前國際研究動態、儀器發明等等。最后提到的“湘雅模式”展現了我們中國醫學界在睡眠研究領域的突破和成果。 這部作品清晰明確,符合大眾需求,可以作為睡眠健康教育參考,也可作為失眠患者的指導意見。不過,它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第十九個“世界睡眠日”,根據知萌咨詢、《健康界》、巨量引擎、春雨醫生、蝸牛睡眠、咕咚運動等機構協同合作的一項調查,2020年國人平均睡眠時長僅6.69小時,相比2013年平均減少了2小時。其中,外賣騎手、快遞員、醫護人員、淘寶店主和自媒體從業者平均睡眠時間僅3—6個小時,凌晨后入睡更是普遍現象。調查還顯示,2020年達到深睡的人群占比不足24.9%,相比2019年下降3.1%。城市維度方面,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有45.9%的人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深圳人壓力最大,平均每天只能睡6.91個小時。58.5%的中國人認為自己睡得淺,國人深睡遠不夠達標。
該書落足實際,這是優點,也是缺點。作品視野局限,作者關心的是具體問題怎么解決,但實際上,除了個人的原因,我們絕不能忽視社會大環境造成的影響。“焦慮”是導致失眠的重要因素。我們為何焦慮?如果沒有多層級干預措施,沒有政府、社會與公共輿論的齊心協力,沒有個人睡眠權益的有效保障,要想睡個好覺,就只能是奢談。 (據《西安日報》)
來源: 呼和浩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