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累是一種充實,心累是一種折磨。
你有沒有這樣子被人說過:
“你怎么這么玻璃心啊”;
“你這明顯是想太多了吧”;
“你怎么會這樣子想哦,我完全沒那個意思”;
“我并沒有這么想啊,你別亂加戲好不好”......
于是你開始陷入自我懷疑的階段,是不是自己真的太敏感了?導致自己想太多?
敏感者想太多
研究敏感人格的先驅者—— Elaine Aron 曾發表一項調查數據顯示:
世界上有 15% - 20% 的人是高度敏感:意思是每 5 人中就會有 1 人的內心很敏感。
敏感群體其實無處不在,抱持固有認知的人,以為只有內向型的人才是敏感的代表,其實外向的人也會有隱藏著高敏感度的人。
數據研究呈現: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的人。
外向敏感者表面看起來熱情洋溢,與人相處融洽,但內心很敏感,非常感情,容易被他人的情緒感染。
敏感的人,對身邊的人事物的心靈觸角延伸較長,容易給自己造成心理疲勞,時常感到心很累。
心累的敏感者
為什么會這樣子呢?
因為敏感者容易夸大發生的事情,歸納過度,把失敗小題大做,認為一次失敗,就導致了整個人或者整個局面都是失敗的,甚至覺得會一直失敗下去。
那么,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是自我察覺:自己的這個想法,有沒有從客觀事實中過度延伸,把事情放大聯想到了過往和未來上去?
然后是落實行動:跳出“放大”、“過去”、“未來”的思維,只從客觀事實去推理想法和事件的可能性。
最后,我們可以具體到以下這3種方法,去調節敏感者想太多的高內耗行為。
心理學家:敏感的人容易想太多,心很累怎么辦?這3個方法可以停止高內耗:
停止內耗的3個方法
1、把關注點,從別人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
敏感是由內向外的釋放,對于自己很不利,于愛自己的身邊人更加不利。
要想不敏感,就得把注意力從日常的點滴轉移到人生戰略性目標上面來。
有了大方向的導向,做起事來,心中才會存在一個桿秤,保持平穩前進。
什么需要拿起來,加以利用;什么需要放下,及時止損,就會清晰于心。
當你的思維走向大局觀,就不會耿耿于懷那些小執念、小破事,才會感覺到身心輕松去奮戰。
敏感的人,通常會很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眼光與行為。
因此,當我們把關注點轉移到自身,接納自己的存在,看見自己的優缺點,那么外在的評價就會不攻自破。
停止想太多
向日葵對著太陽開放,并且隨著陽光的轉移挪動自己碩大的花盤,是因為在它的花朵背后,有一處敏感的地方,十分畏懼那抹無法讓人直視的日光。
敏感的人,就像向日葵背后的敏感之處,不敢與光對視,但是看到的可能卻是人事物的本質。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個性,不必狹隘地認為“活潑”、“開朗”等這些標簽就一定是好的性格。
更加不要孤立和墨守成規地認為“敏感”、“安靜”、“內向”等這些一定是不好的性格代表。
國際級NLP大師李中瑩說過:
你有多接受現在的自己,就有多快的速度成為更好的自己。
敏感的人,不必總是對別人的話語想太多,對他人的評論胡思亂想,陷入自我糾結的漩渦里。
而是學會嘗試接納自己,關注自己的發光點,不為他人活得心累,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富足。
接納自己的敏感者
2、拓寬視角看待問題,不要死鉆牛角尖
敏感的人想太多,活得累,是因為他們傾向于單向思維,并且偏向于消極層面解讀。
那些想太多的敏感者,在處理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把自己的消極體驗和對自己的負性認知放大,導致自己只會在消極的狀態里越陷越深。
更甚者,還會聯想曾經的消極體驗和狀態,并將自己又代入到過去的情境中,將過去的消極和現在的消極進行累加。
其實,高敏感者的這種過度思維習慣,在生活、工作、情感上都不利于建立良性的發展循環。
其實很多時候,事情本身本無絕對的對錯好壞之分,是人對事情的不同看法賦予其各種定義。
國際級NLP大師李中瑩說過: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分有沒有效果。
所遇之事,我們都可從中挖掘正反兩面的東西。
而敏感者傾向于關注負面的信息,而忽略正面。
想要卸下我們“想太多”的包袱,就需要拓寬角度看待問題,不要鉆牛角尖。
在消極狀態來襲時,才能更加理性地認識到自己的狀態,有勇氣和執行力去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邁向積極的方向。
樂觀一點,不要總把人生往壞處想,總覺得別人不喜歡你,要學著活得更舒展點,更自信些。
不要被自己那些敏感的小情緒綁架了,要學會讓自己的心情平和,讓神經松弛,讓狀態淡定。
人生在世,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不糾結于過去的不愉快,遲早會過去的;不預設未來的不確定,終究還未到來的。
而是專注當下,珍惜和接納眼前,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心靈輕松、自在的事情上。
把所遇之事,都當成是自我成長的契機,思考自己能從中收獲怎樣的啟示去超越。
拓寬角度看待問題
3、通過正念冥想來放空自己,重新出發
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自己的過度敏感,影響到自己的內在情緒和行動效率。
正是因為這種內在的承載太多雜念,導致正念無法進入到自己的思維渠道里面。
所以,想要讓自己從胡思亂想的漩渦里走出來,擺脫“共情疲勞”、“心理疲勞”的狀態,正念冥想是佳法寶。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啟動十分鐘的正念冥想,打開自己,就能釋放生命能量,擁抱輕松的人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你精神內耗過多的時候,那么你外在投入的能量就少了。
正念:停止內耗
正念冥想,是幫助我們“覺知當下”的絕佳療法,讓我們能夠活在當下,感知和悅納自我,生活在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中。
通過正念冥想,不但可以停止想太多的精神內耗,而且可以讓靈魂安靜下來,聆聽內在的聲音。
很多時候,敏感者會討厭自己想太多,想不通自己為何會這樣子,甚至逼自己融入脫敏者群體。
其實我們要精準認知到,敏感不是一種壞毛病,也不是一個問題,更加不是一個人的性格缺陷。
敏感的人,最大優勢在于,可以輕易地察覺到別人細膩的情感,不被注意的動作,微妙的情緒。
正念冥想手勢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這甚至是一種天賦,我們要懂得去激發這種“保持溫柔”的天賦。
敏感者并不是一個被上帝忽視的孩子,而是一個賦予責任去發現更多內在本質的使者。
你身邊有沒有敏感想太多的人,或者自己本身就是?
持續關注我@心理學大咖集結號一起品人間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