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林輝通訊員魏佳琳
近幾年來,人們關注自身的健康方面,“濕氣”漸漸變為眾矢之的。濕氣究竟是什么?濕氣對人體有哪些危害?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病科外治室專家權春分來給大家科普下。
自然界中潮濕氣候會造成濕氣侵犯人體,現代人以肉食為主,或喜肥甘厚味,且室內久坐,長期缺乏鍛煉,加之冷飲、非當令果蔬、熬夜等不利攝生因素,最終導致脾胃陽氣受損,運化水濕能力下降,濕氣就會在體內堆積。
濕氣給人體增加的不僅僅是體重,還會引起多種疾病。濕氣最容易滲透到身體的各個臟器、關節、肌肉、皮膚等。譬如痰濕積于肝膽,會造成口干口苦,頭暈心煩、眼睛干澀等;痰濕積于脾胃,會造成腹部脹滿、口臭,大便黏濁等;痰濕積于肺,會造成咽干痰黏、甲狀腺結節等;痰濕積于腎,就會造成耳內潮濕、失眠健忘、頭發易脫落等,另外痰濕積于關節處還會引發關節僵硬酸痛、韌帶老化、腱鞘囊腫等;積于肌肉、皮膚,會造成身體困倦、皮膚發癢等。
除了避免坐臥濕地、防寒保暖外,平時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水果蔬菜(選擇時令果蔬)、谷物能起到淡滲利濕的作用。禽蛋、肉類、奶制品烹飪易少油、少糖、少鹽。避免冷飲,多進行戶外鍛煉,適當發汗,幫助身體排出多余的濕氣。
作者:林輝
來源: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