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是機械運行時必不可少的潤滑用品,很多朋友在選擇機油的時候都會面臨一些選擇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關于全合成,半合成,礦物質油之間差異的疑惑,而有些則是不知道該如何去選擇機油的標號;總而言之國內機油環境較亂,又缺乏絕對標準化的使用要求,所以現在的很多朋友在選擇機油的時候完全是憑經驗,比如常見的德系車用xw-40機油,而日系車則用黏度較低的Xw-30或Xw-20機油,怎么用全靠聽說,至于原因一概不知,所以鄙人經常在問答板塊上遇到一些令人很無語的問題,下面鄙人會針對機油的各種問題進行逐一的解答,便于日后各位朋友可以更合理的選擇機油,還是那句話機油無所謂好壞,只要是正品,并且保證黏度適合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1.機油的作用是什么?
2.機油由什么組成?全合成機油,半合成機油,礦物質油有什么差異?
3.該如何通過標號去選擇合適的機油?
4.品牌專用機油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
5.更換機油的時間以及開封后的機油可保存多久?
以上就是幾個關于機油很常見的問題,在問答板塊中鄙人也經常看到此類的問題,這次就系統的針對機油的種種問題進行一次解答。。。
機油的作用是什么?
提起機油的作用,相信任何一個朋友都明白,是潤滑用的;但實際上機油的工作原理只在于隔離,將存在相互接觸的兩個或多個部件進行隔離,簡單點說也就是敷上一層油膜,讓相互間存在摩擦的部件可以通過機油的潤滑性來避免硬咬合,相互接觸的部位如果形成了硬咬合,那么必然導致摩擦力增加,而摩擦力增加則代表能量通過摩擦被損耗的更多,而更嚴重的就是如果沒有充分的潤滑,相接觸的位置很可能產生形變,甚至是不可逆的形變,當然這些形變大多數是無法通過肉眼看出的(等肉眼看出來了,也就等于報廢了,機體精度很高);所以根據不同發動機的工作特性來選擇合適的機油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多高精度的加工方式,也無法做到各個部件絕對的光滑,雖然在我們的肉眼看來部件表面似乎很平整?但實際上看似光滑的部件表面會存在無數的坑坑洼洼,兩個表面坑坑洼洼的零部件相互接觸,摩擦,產生磨損或者嚴重磨損是必然的,所以機油的作用就在于用油膜來填平這些坑坑洼洼,用油膜來隔離兩個坑坑洼洼的表面,防止兩個粗糙的表面相互磨損;所以機油的作用既降低了摩擦損耗,又保證的零部件不被過度磨損!
機油的組成
機油由什么組成?全合成機油,半合成機油,礦物質油有什么差異?
機油是由基礎油+添加劑(秘方)所組成,而全合成,半合成,礦物質油的主要差異就在于基礎油品級不同(與機油黏度無關),由于基礎油的級別不同,所以導致全合成機油,半合成機油,礦物質油存在較大的價格差異,所以全合成機油貴也是有原因的,下面簡述下各類基礎油的差異在哪。。。
基礎油的分類
按照API標準可以把機油的基礎油分為五類(如上圖所示),一二類基礎油在早期都是礦物質油,只不過現如今一類基礎油基本上看不見了,現如今的礦物質油一般都是二類基礎油所打造的;有機化學就是這樣,同樣為二類油采取加氫處理就能成為半合成機油(類似食用豆油脫氫后變成植物奶油的道理),所以有部分半合成機油是二類基礎油所打造的;三類基礎油按照標準來說屬于正宗的半合成機油,但在殼牌加氫異構處理后就變成了全合成機油,換句話說三類基礎油加氫異構后的全合成機油具備正宗全合成機油的一切標準,要求;這也是殼牌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誰然當時的專利握在美孚手里,后來殼牌首創的這種方式反而成為了各大石油化工廠紛紛效仿的方式,實際上現如今90%以上全合成機油都是三類基礎油加氫異構出來的,而嚴謹的說只有四類基礎油聚烯烴PAO(圖片有小問題,四類基礎油是PAO)以及五類基礎油(人工合成酯類)才算全合成,而且還要100%的含量;所以現在機油市場中絕大多數的全合成機油從本質上看不是全合成,但從功能上看達到了全合成機油的使用標準,至于以四,五類基礎油所打造的全合成機油有,但是很少見而且價格超貴,所以不是一些有特殊需求的車輛無需使用這么高端的機油(五類基礎油怕水,所以開封后盡量妥善保存)。
曲軸的運行
至于全合成,半合成,礦物質機油的差異大體表現在處于較極限狀態下的狀態不同(具體的差異后文會講),而溫和狀態下的差異不大;可以簡單的將全合成機油看作肉,半合成機油看作饅頭,礦物質機油看作粗糧,價格,功效當然都存在差異,但無論是吃哪一樣都能讓我們生存下去,對于發動機也是同樣的道理,全合成固然好,但我們用礦物質機油也不會出問題,保證黏度適合即可;前提就是保證機油是真貨,無論是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用全合成都是沒有問題,至于渦輪增壓不建議用礦物質油,畢竟工況比較惡劣,所以為了讓發動機運行的更穩妥一些,增壓盡量用合成機油。。。
機油的黏度等級
該如何通過標號去選擇合適的機油?
機油標號的確定通常需要從兩方面入手,比如字母W前的數字大小以及字母W后的數字大小來判定,不同的環境溫度,不同的發動機運行溫度都可能組合出不同的機油標號,所以機油標號的選擇往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字母W前數字:字母W前數字可以理解成機油在低溫下的流動性,數字越小在低溫下的流動性則更好,簡單點說就是W前數字越小越抗低溫,W前數字大小往往需要通過車輛運行環境的實際溫度來決定,比如家住我國極北部,那么在冬季的溫度往往會達到-35度甚至更低(當然最近幾年東北屬于暖冬),這個時候就需要選擇0W開頭的機油,而除了這些極北部冬季高寒地區,5W開頭的機油基本適合我國其它所有地區使用(全季,全范圍)。。。
字母W后數字:字母W后數字為機油在100攝氏度下的運動黏度,數字越大,在100攝氏度下的運動黏度越高,對機體的保護就越好,正如上文中所說機油的本質在于用油膜來隔離各個相互摩擦的部件,所以100攝氏度下的黏度越高,用于隔離的油膜就越厚,油膜越厚破裂的概率就越低(實際上油膜很難破裂),所以從理論上講黏度越高的機油,保護性越強;但萬事都有個度,講究個合適,更高的黏度適合更高溫的運行環境,而更高的黏度用在較低溫的環境下也就變成了阻礙,這就是早期區分德,日系發動機機油的方式。。。
凸輪軸
機油具備遇高溫變稀(黏度降低,油膜變薄)的特性,無論是多么高端的機油,都逃不掉這種特性;所以往往是通過不同運行溫度的發動機來選擇最適合的機油,比如為什么日系車都推薦使用xw-30的機油,而德系車則被推薦使用xw-40黏度的機油?這并不是說日系車對機油黏度要求低或者德系車對機油黏度要求高,只是二者運行溫度不同,所以導致機油受熱變稀的程度也不同!比方說大多數日系車正常工況下冷卻液溫度可以維持在90-95度,而德系車正常工況下的冷卻液溫度維持在105-110度之間(加壓情況下沸點被提高),這樣一來德系發動機的高溫就會導致機油變得更稀,所以德系車往往需要用xw-40的機油;但實際上90度下的XW-30機油與105度下的XW-40機油的黏度可能一致(只是可能,至少差異不大),所以這就是德系發動機往往使用高黏度機油的原因,并不是機體需要這樣的黏度來潤滑,只不過是因為溫度太高,所以為防止高溫變稀,就選擇了黏度較高的機油;說高黏度機油會導致油耗增加并沒有錯,但得看是誰用,日系車用油耗必然上升(小幅度),但德系車用就沒事,因為高出的黏度被高溫給抵消了,所以德系車用黏度較高的機油還是合理的;下面解釋同樣標號的全合成機油的優勢,同樣都是0W-40標號的全合成與礦物質機油差異
全車成機油的傾點優勢:機油的傾點代表機油還能保證流動的最低溫,全合成機油的傾點要更低,用0W-40的全合成,礦物質機油做比較,在持續不斷的降溫過程中,一定是礦物質機油率先失去流動性,所以通過傾點可以判斷出全合成機油的耐低溫極限更大,即便是與礦物質機油同樣的標號。。。
全合成機油的閃點優勢:如果說傾點是耐低溫極限,那么閃點可以理解成耐高溫的極限,簡單點可以理解成機油的沸點,全合成機油的閃點更高,代表了沸點溫度更高,所以全合成機油在極限狀態下的耐高溫能力要比礦物質機油表現得好,實際上同時不斷升溫,肯定是礦物機油黏度提前一步下降,變稀,最終導致油膜破損,機體受損;不過僅僅是正常工況下的運行,全合成機油的閃點優勢并不大,誰也不能沒事總極限對吧?
API標準分類
通常而言各位老車主往往通過黏度等級(看標號)來選擇機油,采用這種方式大體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需要注意一下細節,比如說機油的灰分;通常而言為了保證機油的潤滑能力,都會或多,或少的添加一些金屬添加劑,而機油在發動機長期運行中都會被燒掉一部分(無論任何車系,都會燒掉一些,只是自然消耗而并非燒機油),機油可以被燒掉,可那些金屬類添加劑并不會被一同燒掉,這些殘余的燃燒產物就叫灰分,灰分多了必然對發動機造成磨損;所以對于那些直噴渦輪發動機來說,選擇機油的時候不僅要選對黏度等級,還要注意行車手冊上是否要求使用低灰分機油,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低灰分要求,那么一定注意別選錯了,直噴發動機相對而言嬌氣一些。。。
品牌專用機油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
現在的汽車品牌機油太多,很多朋友都疑惑這品牌機油到底好在哪?實際上世界上沒有一家汽車企業可以生產機油,主機廠是玩機械的,而做機油玩的是石油化工,所以這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這些所謂的品牌專用機油都是主機廠委托幾大機油商如美孚,嘉實多,殼牌,道達爾以及長城代工的,所以品牌專用機油并無特殊之處,比如某品牌車專用機油由美孚代工,品牌專用版可以提供出6種檔次,而美孚對外公開銷售的機油也能找到6種檔次與品牌專用一一對應,所以所謂的品牌專用機油的背后往往隱藏的只有利益,但同檔次比較,專用機油對比公版機油沒有任何的優勢,相反個別的品牌專用機油還不如公版零售的機油呢。。。所以對于那些車輛已經出保的朋友來說放心大膽的選擇幾大機油商的零售機油即可,只要黏度合適,灰分合適就一定不會出現問題(機油得是真的,假冒偽劣可不行),而還沒有出保的車輛建議還是用品牌專用機油吧,因為咱們的4S店太容易耍賴了。。。
更換機油的時間以及開封后的機油可保存多久?
如上圖所示不同類別機油的平均更換周期,但實際上即便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任何一家主機廠或實驗室對機油的更換里程與時間做出過具體明確的規定,因為機油在不同工況下遇到的衰減,老化問題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同樣的機油,同樣時間,同樣里程,一輛車長期保持高負荷運轉,而另一輛車長期保持佛系運轉,那么這兩輛車的機油衰減程度就會存在非常巨大的差異,而現如今基本上是一刀切,不能針對不同車輛機油的具體狀態進行判斷并計算出機油的更換節點,所以現如今的所謂機油更換的標準實際上根本就不標準,誰也說不準到了更換周期時舊機油的實際狀態究竟怎么樣,而未來的發展趨勢則是取消機油的固定更換周期及里程,而是用車載電腦對機油狀態進行實時分析,來決定是否更換;所以就目前的標準而言,按照行車手冊要求的更換方式進行即可,而完全不必聽4S店的,行車手冊的要求永遠比經銷商要全面也專業的多。。。
至于機油開封后會快速變質的說法其實并不準確,添加了大量防腐劑的機油絕不會那么容易的變質;其實有些說法是很可笑的,如上圖中的全合成機油的更換周期為12個月,也就是說機油在發動機中每天在惡劣環境下運行可以挺12個月不變質,那么為什么有些說法說全合成機油開封3個月甚至不幾天就會變質?這是什么邏輯?機油在發動機中與高溫,空氣相接觸都能挺12個月不變質(機油在發動機運轉時是可以接觸到空氣的),為什么在擰緊的瓶子中幾個月甚至幾天就會變質呢,所以即便開封后的機油也同樣不容易變質,而且比加入到發動機中能挺12個月的機油更不容易變質!不過采用五類基礎油的酯類機油一定要注意避免與水接觸。。。
實際上關于機油的是是非非還有許多,就不在這一一贅述了,還是那句話能用全合成就用全合成,肯定最好,但用低級別的機油也不代表發動機會受損,全合成機油往往在極限狀態下對發動機所提供的保護更強,而普通工況下全合成機油的優勢不大;選擇機油是根據環境溫度以及發動機對黏度等級的要求確定標號即可,值得注意的就是對灰分的要求,要求使用低灰分的一定使用低灰分,這一點對直噴發動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