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一起聊天時,經常會吐槽職場,很多時候,大家都表達出對職場的失望。問我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想法。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在職場上,都會碰到種種不如意。即使是歷史上那些留名的人物,比我們強百倍不止,也有不滿的時候。比如:
1、錢度。
乾隆年間進士。被二月河寫成師爺出身。因與乾隆的一次偶然相遇,被特簡到地方任職,后到云南任布政使。“監銅廠”,主管銅政,是肥缺。
此有人高于常人的見識。如賀露瑩被殺案,他給旅店老板支招,用最低的損失,最大限度地保全了旅店老板。還有他貪污后被審,將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攬。他是個人精,洞悉官場套路,也洞悉人性。但也是一個能人。在管理銅政期間,確實也做出了成績。
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能吏,也是滑吏。
他能曉官場套路,但他并沒有因此對官場失望。反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在官場游刃有余。
2、張廷玉
也是人精,能力很強,但謹慎有余。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就是他的座右銘。一生都在戰戰兢兢,力求自保中度過的。
他也明白官場險惡,相對來說,對官場是又愛又怕。
3、和珅
是貪腐第一人。滑吏的代表人物。能力強,馬屁功夫也很強。經常把一些人物玩弄于股掌之間。
對敗壞官場風氣,算他一個。你說他會對官場失望嗎?
4、田文鏡
蠻干的典型。因為雍正的提拔重用,樹為模范總督。但能力有局限,只有蠻干的勁。
他是在官場發家的,但也受制于官場,做得心累。
5、范仲淹
是能人與好人品的完美結合者。從寒門子弟到人生巔峰,中間也幾起幾落。最后位極人臣。
對官場的認識不可謂不深。同樣對官場的態度無可奈何,也有失望之時。
6、海瑞
是循吏的代表人物。理想主義者。敢硬剛。對官場的黑暗敢拼。
最后,也不得不罷官。可謂是失望之極。
7、鄔思道
勘透人情世故,智慧出類拔萃,對天下局勢了解非常清楚,并能找出最利的解決辦法。雖然是作者的有意拔高。但也代表一類人。
他們不會留戀官場,能全身而退。
8、陶潛
理想主義者,少年時胸懷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能夠建功立業。但在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后,現實令他感到失望,不想在官場同流合污,選擇了退隱歸耕的道路。
9、孫嘉滏
孫歷經起伏斷續之從仕生涯,他是清朝較有影響的政治家,以直言敢諫聞名。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病而死。乾隆皇帝曾嘆:“朝中少一正臣也。”
是少有的以正直得以善終的高層領導。
但在職場中,也能找到這些人物的影子。有的如錢度,即有才,人又滑,憑借自身努力,一旦機會來臨,也能在職場混得風聲水起。
也有的如張廷玉,一輩小心翼翼,在職場如履薄冰。
也有的如和珅,馬屁拍得響,也能上位。
也有的如海瑞,正直,硬剛,但卻郁郁不得志。
也有的如孫嘉滏,正直,卻得到老板的賞識,提拔到合適的崗位,也能發光發熱。
也有的如陶潛,看不慣,不想同流合污,炒了老板魷魚,不陪你們玩了。
也有的智慧如鄔思道,自己的有能力,洞悉各種套路,了解人性,自有生存之道。不屑于職場爭鋒。甘愿隱身幕后。
也有的如田文鏡,能力一般,靠老板的鼎力支持,樹立成模范。只好以身相報,靠蠻干來報答老板。
也有的如范仲淹,出身寒門,靠自身努力與能力,雖幾起幾落,最終也能成功。很勵志。
那他們大部分人,其實既是職場的既得利益者,不管是得名,還是得利,大多還是對職場既愛又恨的。畢竟要靠這個職場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
而且很多時候,也感覺到很累。也都曾表達過即“職場 ”的失望。
以上這些都是歷史留名的人物,都是成了個數的人物。我們普通人難以望其項背。
所以對于職場上的失望很正常。我們既無法也無力去改變職場中的一些不好的方面。但又為了生計,為了責任,不得不在職場混。
偶爾的情緒發泄,吐槽職場諸多的不是,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
但日子還得過,回歸理性,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好的心態去面對職場的是是非非。
有好的出路了,當然更好。沒有好的出路,還是繼續下去吧,不管是適應環境也罷,還是慢慢變成我們最初不想變成的模樣也好(比如變成老油條),最好不忘初心。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