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車和日系車在全球的知名度和銷量都很高,德系車給我們的印象大多是厚重、嚴謹、駕駛質感好,日系車給我們的印象大多是皮薄餡大、省油耐用。兩者本來就各有特點,所以經常被大家拿來比較。尤其是近年來德系車更容易燒機油這一話題,屢見不鮮。反觀日系車,卻很少出現這一現象,這是為啥呢?
首先我們了解下,為什么會有燒機油這種現象?機油本身是不參與氣缸內燃燒的,但是氣缸內活塞與氣缸壁之間是存在縫隙的。機油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堵住合理尺寸的間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油封。但隨著間隙變大,機油從活塞環躥到了燃燒室與油氣混合燃燒就會導致燒機油現象。
了解燒機油現象的原因,我們再回歸正題,為什么德系車比日系車更容易燒機油,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氣缸工藝的不同;第二氣缸內部燃燒溫度的不同。
>>氣缸工藝的不同
有很多朋友看到這里其實是有疑問的,現在的汽車工業已經比較成熟,作為不同地域的老牌車企,不管是德系車還是日系車其實對氣缸工藝制造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區別在于他們分別希望達到什么目的。
就這好比兩位五星級的大廚A和B,手藝不分伯仲,區別在于他們分別希望做出什么味道的菜,同樣的手藝,A大廚希望做出來的菜讓人回味無窮,B大廚希望做出來的菜讓人更有食欲。
這A大廚就好比日系車,B大廚好比德系車。德系車傾向于制造動力較高的發動機(特別是渦輪增壓車型),但是動力水平越高的發動機,活塞與氣缸壁的間隙就越大。上面我們了解到間隙大,機油容易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
那德系車也不是傻子,也要想對策。于是在氣缸制造工藝上花了點心思,拆開德系車的發動機氣缸,你會發現氣缸壁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而是成網狀結構,目的就是為了存部分機油以封堵間隙,減少發動機的損耗。不僅如此,德系車也更傾向于用高粘度的機油用以輔助。短期內看不明顯,一旦上了年限,燒機油現象就保不準了。
反觀日系車,大部分使用的都是自吸發動機,倒不是說沒有渦輪增壓技術,而是綜合很多因素來看,日系車用自吸更得心應手。這里插一句,自吸熱效率最高的是豐田、本田和馬自達,豐田的41%熱效率更是冠絕全球。
說的還不夠明白?好,簡單點說,日系車更注重實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動力(斯巴魯除外),還要兼容省油、耐用。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上了年限的德系車不如日系車的原因之一。
>>氣缸內部燃燒溫度的不同
這個其實和動力又有比較大的關系,德系車普遍喜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加上德系車的調校比日系車更加極端。在這樣的情況下,德系車發動機內部的燃燒溫度要比日系車更高。而更高的溫度勢必會影響發動機氣缸的密封性。比如氣門油封這樣的橡膠部件很容易因為高溫而老化。這和間隙過大其實原理是差不多的,都會產生燒機油現象。
通常情況下,汽車發動機工作時內部溫度在85至100度之間,而德系車(尤其渦輪增壓車型)發動機內部溫度普遍達到100度以上。而日系車發動機工作時內部溫度普遍在正常范圍內,并不是技術不如德系車,相反,日系車有意調校控制內部溫度,其目的也是為了耐用。
從以上兩點不難看出,德系車更在意發動機動力強勁和駕駛的刺激,從而改變了部分設計,使得德系車上了年限更容易燒機油。日系車更注重耐用省心,中規中矩。各自的側重點不一樣,帶給我們的直觀感受自然就不同了。
想了解更多關于用車知識的朋友,不妨關注我(木沐陽),我會每天給大家分享一段汽車小干貨,讓你們遠離用車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