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菜之所以被稱為美食,除“味道”被大眾認可之外,其本身還要具有一定“特色”。
這種特色可以是它的菜肴流派、食材來源,甚至是它背后的歷史故事——只有卓爾不群,才容易給食客們最深的印象。
但話又說回來,美食界講究一個融會貫通,很多菜式互相借鑒,才造就了如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風格。
例如“獅子頭”與“四喜丸子”,雖各具特色,但同為“大肉丸子”的特點,經常讓許多吃貨傻傻分不清楚,以至于鬧出許多笑話。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倆“大肉丸子”到底有啥不同,區別又在哪里。
食材、做法不同
“四喜丸子”濃油重醬,主料是“豬肉+淀粉(或饅頭渣)”,將其團成型后,先炸制七八成熟,再加高湯蒸制成菜。
因為制作過程中,會將肉餡摔打上勁,再加上瘦肉偏多,所以成菜后口感較為勁道,肉香更濃郁。
而“獅子頭”的用料則比較豐富,除五花肉外,還會有荸薺(bí qi)、青菜、甚至蝦仁、蟹粉等,都是江淮地區常見的食材,根據不同季節,荸薺也可以用冬筍、春筍來替代。
淮揚菜比較重湯底,這里的獅子頭不用過油炸,通常以清蒸、清燉為主,以老母雞湯文火慢燉為佳。
味道清香軟糯,同時也能嘗到荸薺的爽脆感,也是“獅子頭”的一大特色。
配置、地位不同
肉餡團成團狀后,可按照個頭大小分為4種,分別是珠、丸、球、頭。
這四喜丸子寓意“福祿壽喜”,在喜宴中,常以“壓軸菜”的身份登場,必須一盤四個才算成菜。
又受限于盤子規格,個頭太大,一盤裝不下,所以才以中規中矩的“丸”為佳。
而獅子頭則因外表粗糙,宛如雄獅之頭而得名,通常是一盅一個,所以占個“頭”的名號。
這里要提一句,在國宴中的獅子頭,一道菜應該有6個,寓意六六大順,每個獅子頭的重量也有標準,必須是“三兩三錢”。
當然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是以“單個”為主,別說3兩重了,就算是2兩,吃起來也絕對綽綽有余。
流派、地域不同
四喜丸子雖歸為“魯菜流派”,但終歸是漢族的傳統名菜,這鮮咸醬濃的口味,在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等北方各省中,都非常受歡迎。
而獅子頭是“淮揚名菜”,歷史也同樣悠久,清鮮的口味,精細的烹制方式,完全符合南方地區精致的飲食風格。
這南北地區的飲食風格差異,也是“獅子頭”與“四喜丸子”容易被眾人混淆的最大原因。
——輕肥說——
一個醬濃汁紅,一個湯頭潔凈,雖同為肉丸,但二者的烹飪、味道、口感都有著巨大差別。
所以各位吃貨們,以后不要再問“為什么南方人要把四喜丸子叫做獅子頭”、“為什么北方人要把獅子頭叫做四喜丸子”這樣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