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劃算是相對的,什么事情都要絕對劃算并不現實。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眼界和心胸不同,結論不同。
從成本上講,自己全額買養老保險,意味著自己承擔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全部費用,當然沒有有單位的人劃算,人家是單位和個人各承擔一部分繳費義務,并且是單位出大頭,個人出小頭。

有用人單位的,大多數地區單位繳費比例為16%,個人繳費比例為8%,合計24%。沒有用人單位的,大多數地區個人承擔的繳費比例為20%,其中12%進入統籌賬戶,8%進入個人賬戶。
也就是說,有用人單位的,個人繳費為8%左右。沒有用人單位,個人繳費為20%左右,成本為繳費基數的8%:繳費基數的20%。投入差別很大。這是投入。
而產出呢?如果是按同樣的繳費指數繳納養老保險,將來領取的養老金卻沒有什么差別,投入和產出比不同,說實話,的確不劃算。
但如果糾結于此,不繳納養老保險,將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將無養老金可領,因小失大,甚至可能老無所養,老無所依。
養老金如同可以依靠終身的半個兒女,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有人養老金,最起碼有了吃飯錢,活命錢,有最基本的安全感和生活尊嚴。
為了將來有養老金可領,必須繳納養老保險。沒有單位的前提下,自己全額繳費也得交,和有單位的人比,即使不劃算也得交。否則將來無養老金可領,更不劃算。這就是劃不劃算的相對性。
人這一輩子,要想開些,做人做事都要從大處著眼,不斤斤計較,也不和他人攀比,不然可能會因小失大,或顧此失彼。
誰讓自己沒有單位呢,那就面對現實,從養老保障的大目標出發,咬牙自己交,成本高些也要想得開,不和有單位的人比,否則將來老了,沒有養老金就更虧。不是嗎?
關于自己繳納養老保險全部費用的事情,換個角度想,不和別人比,就想著自己繳養老保險和不繳納養老保險,結果很不同。老了每月都有養老金可領,睜開眼睛就可以數錢。并且每年養老金還會上漲,越領越多,就安慰多了。
另外,要多了解當地政策,如果當地有4050政府社保補貼政策,自己又符合相關規定,那就趕快申請。這樣就可以大幅降低繳費成本,比有用人單位還劃算。比如北京地區,享受4050政府補貼的參保人,個人每月繳納職工養老保險的費用僅有300元左右即可。
說到底,平平安安,好好活著最重要,不要和自己過不去。沒有單位,自己全額繳納養老保險,又怎樣?心無千千結,壽中日月長。
水流云在草青青,社科院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上市公司資深勞動關系顧問,今日頭條2019最受讀者喜愛的創作者Top10,優質財經、職場專欄作者。
常年堅持原創很費飯,關注、點贊、打賞、評論、收藏和轉發,才是真愛,也是我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