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這個詞由“老子”創造,出自老子所著《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是中國傳統哲學文化中最豐富的表達之一,
“道”便是我們世間的萬物之理。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此外還有地道、商道......
不同的領域講究不同的“道”,
作為世人的我們又該遵循什么樣的道呢?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源于《周易》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上天會根據每個人的勤奮,給予相應的酬勞。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份收獲”。
何為勤?
珍惜時間,辛勞認真為勤。
何為奮?
奮發有為,自力創造為奮。
聞雞起舞、懸梁刺股、鑿壁偷光、臥薪嘗膽......
天道酬勤,是中國民族從古至今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
自強不息,也是激勵一代代國人拼搏進取的力量源泉。
作為清朝中興名臣,
曾國藩以其思想與修為砥礪后世,
但他兒時天賦卻很一般。
年少時在家讀書,
一個小偷潛伏于他家中,
希望等曾國藩睡著后撈點好處。
可是等來等去,
曾國藩翻來覆去還在讀那篇文章。
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
立即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但曾國藩并沒有玻璃心,
堅持勤奮好學,終成一代之圣。
而那位聰明的梁上君子,
卻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一個人的成功,
天賦與環境等外在因素很重要,
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靠自身的勤奮與努力。
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經歷,
勤奮才是真正的成功法寶。
也許你輸在了起跑線上,
但只要你肯付出勤奮,
堅持長線努力發展,
一樣可以贏在終點!
地道酬德
地道酬德,出自《周易》卦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大地承載萬物,滋養萬物,萬物沒有貴賤,同等對待,這便是坤卦的德。
君子應如大地般增厚美德,助人行善,方能逢兇化吉。
春秋時期,趙盾在翳??匆娨蝗丝煲I死,趕緊給他食物。
餓漢卻只吃了一半,趙盾問其原因,餓漢說想把食物留給母親。
趙盾憐其孝心,讓他敞開吃,又為他單獨準備了一籃飯與肉。
后來,晉靈公襲殺趙盾,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倒戈一擊,救出趙盾。
趙盾問他為何這樣做,他說:“我就是當年翳桑的那個餓漢。”
趙盾再問他的姓名時,武士不告而退。
原來那名餓漢為靈輒,是春秋時代著名的俠士之一。
《道德經》有云:“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人存于世,要為人厚道,不要淺薄;心地要樸實,不要虛華其表。
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但若品行不好,將很快出現發展瓶頸。
厚道于人,樸實敦厚,方能得到更多人支持而持續向上。
《太上感應篇》有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世人的禍福,全是自己感召來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古往今來,所有圣賢的教誨,都是讓我們培養自己的仁愛之心;
如此才能不傷害到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將因此而從中受益。
若想走得更遠,攀得更高,擁有仁厚的品德是根本!
人道酬誠
《易經》有云:“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人道,做人的道理,是人應該遵循的規范與準則。
《中庸》有云:“誠之者,人之道。”
誠,是做人基本價值的追求,也是為人的底線。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真誠,
不勉強而剛剛好,
不用思考就能得到,
從容地走在中庸之道上;
學習去做真誠的人,
就要選擇做善事,
且堅定得做下去。
具體的為人之道,
要在“身、言、心、孝”四方面做到誠。
身誠:以“誠”立身行事,先學做人,再學做事,能辨善惡,行事誠實,態度友好。
言誠:說話要誠實,以誠待人,不說謊,不失信。
心誠:真情實意的對待工作,胸懷坦白,光明磊落。
孝誠:以恭敬的心對待父母,讓父母衣食無憂,心寬康泰,尊重父母的意見。
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出自《論語》:“民無信不立”。
經商講求誠信之道,
方能在商場得到回報。
投機取巧只能得意一時,
終不是長久之計。
《禮記·儒行》有云:“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君子行事,
一言九鼎,
自然能左右逢源,
無往不利。
紅頂商人胡雪巖因官而商,
因官而盛,亦因官而敗。
即使他的商業帝國遭到毀滅性打擊,
但他的藥鋪卻屹立不倒直至今日。
究其原因,在于創店之初,
他就立下“誠信”之本,賣藥貨真價實。
比如有一種藥叫“金鹿丸”,
制造這味藥需取鹿的30多種東西。
為保證原料質量,
胡雪巖不惜血本,
建設了一個養鹿場,
以確保原料品質。
傳統的商幫如晉商、秦商、閩商、徽商等,
都堅持“先義后利”的價值觀,
所有的商業活動都遵循“義立則王,信立則霸,信義失則亡”的經營準則,
遵守“平則人易親,信則公道著,到處樹人脈,無往而不利”的經營口號,
以此來主張“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的經營作風與“以義取利”的商業道德。
這便是早期中國企業經營中所總結出來的企業文化雛形。
結語
天道酬勤,自強不息是我們拼搏進取的力量源泉;
地道酬德,厚道于人,方能走得更遠、攀得更高;
人道酬誠,做一個真誠的人,這是為人的底線所在;
商道酬信,做事一言九鼎,方能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這便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最經典表達,
得其神髓者,
不僅可獨善其身,
亦能兼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