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上班一整天,終于下班了,結果手機一震:領導發來一條新消息。
回吧,覺得心有不甘,好不容易下班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卻被打亂;
不回吧,又心有戚戚然,總擔心領導會對自己有意見。
所以這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呢?
著名管理學家杰克·韋爾奇的助手羅塞那·博得斯基首次提出了“向上管理”的概念,強調下級應該和上級在總目標上保持一致,通過共同的目標建立穩定的合作,以此來達到你們共同的目的。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著作《怎樣管理上司》里也提到,任何能影響我們績效表現的人,都是我們的管理對象。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面對的是理論上應該管理我們的領導,但是只有在和領導溝通的時候保持主動參與的積極心態,主動“管理領導”,才可以在職場上事半功倍,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01 調整好處理和“領導”“工作”相關事宜的心態
其實我們每天要接受成百上千次各種消息的轟炸,女朋友叒和你生氣了,爸媽和你嘮叨了,孩子悄悄告訴你考試又沒考好了,你都會覺得頭疼,但是未必會糾結該不該回復。
之所以到了領導這里,你就要猶豫一下要不要回復,無非是因為三點:
1)覺得領導的話就是工作,而自己已經下班不應該再聽命于領導
其實這個想法理論上是正確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24小時被工作包圍。但是在某些例外情況并不成立:
a 你負責的工作臨時出現了狀況
我的有一任上司就說過,你下班了,可你的客戶可能沒有。
可能是客戶和我們存在時差,也可能是客戶老板是個工作狂,忽然腦袋一拍就有了什么想法。
不論如何這都是你負責的工作,尤其是很可能是你本人或者你的團隊之前的工作出現紕漏的時候,更應該第一時間加班彌補,而不是裝看不見,覺得能拖一天是一天。
一旦我們有了主動負責自己工作的態度,自然在面對領導的時候也會有更強的底氣。
b 領導和你聊的內容只能下班聊
這里可不要以為是什么限制級話題,而是真的存在這樣的問題。
我朋友之前就碰到過一次。他的老板非常威嚴,平時除了工作很少和下屬打交道,公司團建從不參加,而他也的確忙,據我朋友說,不是在辦公室工作,就是在來辦公室工作的路上。
我朋友和他老板當時中間差了好幾級,平時幾乎沒有私下交流,工作交流也很少直接匯報。結果有一天忽然他老板來加了他微信,把他嚇了一跳。加了之后,這個老板就用微信問了他關于公司里新招的歸我朋友帶的幾個實習生的看法。
你說這個是工作吧?當然是。
這個方便在辦公室直接說嗎?可能不方便。
白天的時候,大家都為了工作忙得焦頭爛額,沒時間來聊這些問題,而且忽然把我朋友叫進老板辦公室問這樣的問題,可能他一下子也反應不過來如何作答。而等到晚上,我朋友可以用文字表達,也可以更謹慎,可見老板的這個決定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2)擔心領導會不會因此得寸進尺,總是在我自己時間把我叫去工作
這個顧慮我覺得對某些領導很有必要。
因為在我之前一個單位,就有這樣一個領導,你前腳剛下班,可能電梯都沒等到,他就忽然靈感涌動,讓你來幫忙做一件事。
而越是這樣不靠譜的領導,越容易被一些老油條下屬拒絕,結果你要答應了,以后八成就會賴上你,遇見事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你。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據調查表明,75%的員工離職,都是由于無法處理好與上級的關系,是不是碰上這樣的領導,我們也只有成為75%之一,只有離職才能甩掉這樣的領導呢?
這里我先賣個關子,大家看到下文針對不同領導的態度就會明白。
3)很多時候這種因為“消息”而加的班很可能都不算加班,沒有加班費
很多人之所以對加班深惡痛絕的一大原因是,很多公司打著高工資的名頭,并不會給你加班費。因此你越多被這樣領導的信息糾纏,越覺得自己廉價,有被呼來喚去之感。
這里我倒建議這樣的心態大可不必。
加班費有當然好,但是如果沒有,我們也并不應該因此就拒絕回復領導的下班后消息。
因為要不要去做一件工作,起決定作用的并不只是加班費,而是給我們帶來的價值。
我就見過很多人每次碰到這樣的意外情況,都會非常主動地提出加班,因為他發現其中可以學習到東西。畢竟如果你想要在和同事的競爭中勝出,大家都上八個小時班,你又憑什么更突出呢?更何況領導臨時加班,很多時候還可以和領導有更直接更細致的溝通方式,也給了我們很多平時無暇答疑解惑的途徑。
但倘若領導找你做的事瑣碎無意義,并且一看也沒什么緊急的,你就可以斟酌一下了
02 不同的問題,分別處理
a 領導只是提出了一個很小的疑問
在之前工作的時候,有的時候我的上級會被他的上級臨時要求完成一份很緊急的工作,其中需要搜索一些文件和法律法規。
當時他就給我發了消息,讓我幫忙。我當時人還在回家的地鐵上,看看只是幫忙查一些簡單的規定,就當即幫他查了,還沒到家就已經完成好發給他了。
麻煩嗎?當然麻煩,這點時間我都好刷完一部劇了。
應該嗎?我覺得應該。
今天就算不是領導,你的普通朋友、親戚、同學向你求助而對你來說并不困難的時候,我們都應該伸出援助之手。
不要因為對方是領導,就覺得好像你的所有舉手之勞都要標價。
b 領導的問題很麻煩,而且并不緊急
這種情況下,我依舊建議你回復,但是不要秒回拒絕,還說出一大堆私人理由,因為這不是領導想看到的。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不必急著回復,大概考慮一下處理這個問題的思路,回復領導一下你明天會根據這樣一個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的回復,既向領導表明了你的工作態度,但也不會占用你太多時間,領導心里也有了底,不至于再對你咄咄相逼。
c 急!很急!
不管領導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如果真的緊急,那就必須第一時間回復,哪怕你要拒絕,也要第一時間拒絕,不要裝沒看見。
我記得當時有一次我們幾個朋友約了周末去外地玩,周五下班當晚就坐高鐵離開了城市。結果剛下高鐵,就有一個人收到了領導的消息,說是領導現在在外地出差,登不上公司的內部數據庫,又急需要一份公司文件回復客戶。
當時我這個朋友肯定不太可能再坐高鐵回去拿電腦,但他第一時間回復領導自己的現狀,并且表示會幫領導聯系自己組內的其他人。
領導不是傳銷團體,當他發出消息時并不會群發一群人,等著看誰回復。如果他發給了你但你卻長時間置之不理,除非你真的有過硬的理由(比如你在飛機上),不然領導本來對你的期待有多大,最后的怨氣就會有多大,實在是得不償失。
03 不同的領導,分別處理
領導的不同風格決定了這個問題的不同處理方式。
a 強勢工作狂型
一般強勢的領導,都是對工作非常有極強掌控欲的人。他們希望自己負責的工作都能最快最好地完成。
這樣的領導其實反而相處起來是最容易的,因為他唯工作實績論,只要你做好了事,他絕不會多為難你。但如果你事情沒做好,他會拒絕你的任何理由和解釋,而且他們有的時候會對自己的工作能力過于自信,可能會忽略下屬的付出。
對于這種領導發來的消息,如果真的是工作相關,那我的建議是要回,而且盡快回,并且回的時候,不但要專注在工作本身,并且要給予他強烈的參與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人們往往對自己付出過的東西,認可度更高。所以在回復消息的時候,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態度,同時還可以盡可能多地去征詢領導的意見,提高領導的參與率,不要讓領導覺得你就是一個人傻干,最后還不見得領你的情。
但如果他發來的是和工作無關的消息,比如關于一些辦公室內部事務,你反而可以坦然和他交流,如果不緊急要反饋可以明天再進一步具體交流,因為對于這樣的領導來說,他也清楚沒有必要在和工作無關的事情上浪費過多時間。
b 萬事好商量型
有些領導脾氣溫和,平時看起來也很好說話,就會讓我們造成一種錯覺,好像這樣的領導發來的消息回不回就沒什么關系,這就無意間犯了職場的大忌。
每一個領導,最在意的都是自己的權威。可能不是每一個領導都需要你畢恭畢敬,但是至少要給予足夠的尊重,顯然發消息不回并不是尊重。
只是和這樣的領導發消息的時候,你可以不必要以過于嚴肅的方式,比如如果是一件小事,你可以回復消息確認領導方便,直接打電話溝通以節省時間。
c “沒事找事”型
這種領導真的很討厭,就是我在前文提到過的,不但喜歡糾纏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而且一旦你是個好說話的人,就會成為他手里的軟柿子,有事沒事都會來找你麻煩。
可其實這一切,都只是表象。
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痛點,我們應該對癥下藥,有跨級思維,理解領導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我記得我之前工作的時候,隔壁部門有一個經理可以算得上“臭名遠揚”,一度到了他帶著團隊出差,最后團隊其他成員竟然直接在外地公然罷工,表示無法滿足他的要求,讓他另請高明。
后來我們部門一個同事轉去了那個部門,沒想到不出一個月,就成為了這個經理的心腹大將。后來我們幾個部門里的老同事聚餐聊到這個經理的時候,他才告訴了我們真相。
原來這個經理其實并不是真的喜歡沒事找茬,而是總是對工作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后來他發現了這一點之后,就養成了在工作的過程中,每完成一階段就會主動向這個經理匯報,得到任何新的信息也會第一時間和經理溝通,讓他對這個項目始終有掌控感,后來也漸漸讓經理對他建立了信任。
所以,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在回復這些看起來喜歡找茬的難纏領導前,我們要先想一想領導到底“糾纏”的是什么,然后再具體情況具體回復。
總結: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你不必喜歡或崇拜你的老板,你也不必恨他,但你得管理他,好讓他為組織的成效以及你個人的成功,提供資源。
回復消息,只是我們和領導溝通的一部分。簡而言之,也不過是三條原則:
- 永遠不要裝作沒看見領導的消息,你裝傻,領導卻不傻
- 不用怕拒絕或無法立刻完成領導的任務,但要即時給予領導回復,讓領導有再作安排的余地
- 了解領導的焦慮和痛點,才能讓我們不會白白浪費自己的精力和時間
面對領導,我們要有主動向上管理的心態,占據主動權。而掌握主動權,并不是要我們對領導評頭論足,更不是要和領導針鋒相對,而是要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我們的目標。
嗨,我是蟹肉,曾就職于五百強、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外資律所。點擊關注,每天分享職場干貨,與你一起實現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