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阿甘正傳》,1994年上映,第二年一舉摘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名垂影史。
《阿甘正傳》故事并不復雜,就是傻子阿甘一步步打怪升級的故事,說升級或許還不準確,因為智商75的阿甘恐怕到最后智商也沒有增加,還是邊緣智力的屬性。
《阿甘正傳》之所以能打動千萬人,和女主珍妮的感情線是重要原因。
珍妮就是來虐觀眾的,阿甘對她一往情深,珍妮卻視若無睹,一次一次離開阿甘,寧愿結交一些狐朋狗友,哪怕被男友家暴也不愿跟阿甘走。出走半生,等到繁華落盡終于想到回歸阿甘身邊,奈何已身染艾滋,沒多久就告香消玉殞。
這真是個悲傷的故事,從愛情角度來解讀的話,珍妮和阿甘青梅竹馬,但對長成楚楚動人少女的珍妮來說,智力捉急的阿甘不可能是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況且珍妮有音樂夢想,想著出名,注定無法在阿拉巴馬綠蔭鎮那個小地方呆下去,離開阿甘成為必然。
阿甘之于珍妮,就是個萬年備胎的角色,年輕漂亮的女孩很少會喜歡老實巴交一根筋的男生,尤其阿甘還是個傻子。
一句話來說,就是珍妮看不上阿甘唄。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會得到不一樣的感受。
《阿甘正傳》其實是部政治諷刺片,這在上映以來就得到美國社會公認。
1995年,美國《國家評論》把《阿甘正傳》列為100大保守派電影之一;2009年,它又華麗升級,成為了25部最佳保守派電影排行榜的第四位。排名第一的是德國的《竊聽風暴》,這是一部公認的驚悚政治片。
阿甘的形象就是美國保守派的代表,相對應的,珍妮就是自由派的代表。在美國,保守派被稱為右派,自由派被稱為左派,它們表現出的
這完全體現在阿甘和珍妮身上。
嬉皮士運動是當時自由派的文化運動,珍妮不顧一切投身其中。
同時期的阿甘在干嘛呢,他服兵役去了,還參加了越戰。
越戰是執政黨共和黨的政治主張,共和黨在1994年取代民主黨成為美國國會的多數黨,靠的就是南方白人保守派的支持。
越戰歸來,阿甘成了光榮軍人,受到總統嘉獎,又靠打乒乓球出名,是保守派的成功代表,榮譽等身。
珍妮呢,她加入了黑豹黨。黑豹黨是反戰的政黨,珍妮成了黑豹黨首領的女友,慘遭家暴仍然執意離開阿甘。
阿甘混得越來越好,靠捕蝦發了大財,又投資蘋果公司,下半生從此無虞。
珍妮卻越混越慘,吸毒賣唱,幾次想輕生,還染上了艾滋。
阿甘這樣純良無知的保守派是不會染上艾滋的,只有憤世嫉俗瞎鬧騰的自由派才是艾滋病的高發人群。
《阿甘正傳》就是一部保守派的雞湯片,阿甘就是保守派理想中的美國人化身——虔誠、純粹、堅定、熱愛家庭。
珍妮、丹中尉這些角色就是典型美國左派的形象:放浪形骸,憤世嫉俗,卻又找不到真正的目標與方向。
阿甘和珍妮的故鄉在阿拉巴馬州的綠蔭鎮,這里是美國保守派勢力的大本營。
珍妮是自由派,當然只能離開,一旦她選擇回歸,也就意味她拋棄了她的左派政治傾向,回歸右派的懷抱。
以上,就是阿甘與珍妮愛情線索之后的暗線。
丹中尉和珍妮最后都選擇了追隨阿甘,也就意味著自由派的失敗,“美國夢”的代表阿甘才是最后的勝利者。
所以,珍妮怎么可能早早投降呢,珍妮的一次次離開,對應的是左派在種種歷史事件上的行動。雖然在真實歷史上這些事件未必就沒有積極意義,但在電影的價值觀里顯然不是這樣,保守派不借由阿甘和珍妮的視角,盡情把自由派諷刺一番,是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政治思想的。
說到底,珍妮這個形象披著愛情的外衣,其實只是個政治諷刺的道具而已。
話說回來,阿甘正傳確實是部好電影,現在頭條有很強大的搜索功能,對《阿甘正傳》有興趣的朋友,直接在頭條搜索,就能得到精準有效的信息,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