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寒靜)
在《山地車外胎知識科普》的系列文章中,我們已經為大家講解了有關胎寬、胎齒、胎壓、真空胎等知識。不過,這些對于大多數混跡車圈許久的資深玩家來說,似乎沒什么吸引力。那么,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鮮為人知”的輪胎填充物。
隨著科技的發展,山地車上的各個部件也都有著不少的改進提升,唯獨外胎 “幾十年如一日”。雖然,各個廠商們都在潛心研究胎齒、材料等等,但即使這樣,這些外胎仍然并沒有什么大的變革。
傳統的結構;“傳統”的在高強度定位產品上使用更多的材料;抓地力、滾阻等特性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有著不小的進步,但在外胎的可靠性上,你們懂的……
面對越來越高難度的賽道,這樣的外胎可靠性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尤其是“蛇咬”這類故障頻發。外胎本身已經很難提高,但車手卻又切實需要能滿足使用需求的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輪胎填充物應運而生。
輪胎填充物就是在輪胎內安裝特制的高密度聚合物,代替部分空氣。聽上去很高大上,對不對?其實,通俗來說,就是在輪胎內安裝“泡沫”。
輪胎填充物的出現,主要實現兩項作用:一是防止爆胎(或者說在爆胎后維持輪胎造型,提供足夠支撐性,保證可以繼續行駛);二是保護車圈,避免磕碰,尤其是昂貴的碳纖維車圈(雖然它們非常結實)。
輪胎填充物最早出現時,很多人對此并不感冒,畢竟在輪胎里塞泡沫,這看上去就傻乎乎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產品在職業賽場上幫助到了車手們之后,越來越多的廠家對這類產品展開研發。
速降賽場上的傳奇車手Aaron Gwin就是最早使用這類產品的車手之一,同時其一直在協助開發 Flat Tire Defender輪胎填充物。
輪胎填充物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最為普遍,也是產品最多的真空胎輪胎填充物;
配合內胎使用的輪胎填充物;
最為冷門的,完全代替空氣的“泡沫內胎”。
職業車手們使用的幾乎都是第一類產品。
真空胎輪胎填充物是最早面世的,也是發展最好的產品。代表產品有: Huck Norris、Vittoria Air-Liner、Cush Core、 Flat Tire Defender等等。
這類產品中,絕大多數產品的設計都是貼近輪圈的造型,這樣的設計可以保持輪胎本身的“緩震能力”,同時提高輪胎可靠性、保護車圈以及在爆胎時維持行駛。
配合內胎使用的輪胎填充物,方便了各類用戶,但品類較少。目前主要就是Tannus ARMOUR 。
“泡沫內胎”,完全不需要充氣就可以使用,代表產品:AirFōm。
▲一輪份只要84克的超輕產品Huck Norris
使用這類產品,車手們的第一反應除了好不好用外,肯定是安裝了“這玩意”之后會增加多少重量?就目前的產品來看,重量并不是什么大問題,部分產品每輪增加的重量在百克以下,當然這類產品價格也不便宜就是。多數產品增加都在兩百克上下。
那么,輪胎填充物對于職業車手們來說怎么樣,對于我們來說有沒有必要呢。
首先,輪胎填充物這類產品已經在EWS以及DH世界杯的職業賽場上非常普及。絕大多數的車手都會使用輪胎填充物,降低爆胎的可能性以及保證在爆胎后可以盡可能完成比賽。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的車手都會前后使用輪胎填充物,部分車手會只單單在后輪使用(EWS的賽場上這點比較常見)。
當然,輪胎填充物并不能保證百分百可靠,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意外,造成爆胎甚至是脫圈的發生。因此,絕大多數車手(EWS)還是會帶上備用內胎和 工具,以備不時之需。
對于,我們愛好者來說,輪胎填充物有必要嗎?有,但不是“剛需”。
輪胎填充物可以極大程度上減少爆胎的發生,這是非常有用的,畢竟沒人想要背著一堆備件,動不動就要換胎補胎。另外,輪胎填充物在爆胎的情況下也可以維持騎行(雖然最好別這樣),這可以讓你在爆胎后能夠騎著車回家。
不過筆者認為,對于我們愛好者們來說比較重要的是,輪胎填充物可以基本上避免磕圈的發生,保護輪圈不會坑坑洼洼或者斷裂。不過輪胎填充物的售價并不便宜。
這樣看來,輪胎填充物還是非常有用的,看到這可能有的車友會想,既然這玩意就是泡沫,那那種圓柱形的泡沫材料是否可以通過裁剪,作為輪胎填充物使用呢?
筆者想說,某寶上真的有這樣的產品,價格也非常便宜,但至于使用效果嘛,筆者未實際使用過,不做評論。
目前國內可以方便買到的產品一是真空胎用的:Vittoria Air-Liner。
二是搭配內胎使用的:Tannus ARMOUR。
你用過輪胎填充物嗎?不妨在評論區聊聊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