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趙艷艷)把牛群趕進擠奶廳,讓他們一頭挨一頭站好隊,挨個殺菌消毒,裝好取奶設備,按下開關,不到15分鐘,28頭奶牛的牛奶就順著管道流進了存奶容器里。“方便、快捷、衛生!”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哈克鎮扎羅木得村現代化牧場,扎羅木得村黨委副書記王玉軍一邊介紹他們最新引進的智能化擠奶器,一邊快速總結了它的優點。
據王玉軍介紹,扎羅木得村現代化牧場的每一個牛舍都配備了一個這樣的智能化擠奶器。
工人正在用智能化取奶器給奶牛取奶 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
從15分鐘擠一頭奶牛到15分鐘擠28頭奶牛
現代化牧場大大提高了牧民的生產效率
配備這樣一臺智能化擠奶器所費不少,給每個牛舍都配一臺這樣的取奶器更是一筆極大的投入。一下子花這么大一筆錢,值嗎?王玉軍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以前,按照傳統人工取奶的方法,一個人取一頭奶牛的奶大概需要15分鐘,那28頭奶牛就是7個小時;現在,我們15分鐘就能取28頭奶牛的奶,節省了人力同時,還完成了殺菌、裝運、存儲的工作,這個效率提高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像智能化取奶器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扎羅木得村現代化牧場還有很多。牧場場區內分標準化牛舍、擠奶廳、飼草存放區、輪牧區、污水處理及糞污處理等多個區域;擁有TMR飼料攪拌機、滑移式裝載機、智能化擠奶器等多種現代化機械設備;牛舍采用熱風循環、飼槽式自鎖頸枷、牛臥欄、恒溫水槽等多項專利技術,在提高奶牛養殖現代化水平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農民的增收。
扎羅木得村現代化牧場牛舍里的奶牛 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
從奶牛年單產4.5噸到奶牛年單產6噸
集約化牧場極大地保證了農民的收益
扎羅木得村現代化牧場采用“合作社+牧場+農戶”,即農戶組建合作社,合作社經營牧場,牧場反哺農民的經營模式。“牧民們把原來每家每戶散養的牛交給我們,由我們來托管;我們根據牛的產量和奶價來付給牧民一定的費用。”王玉軍介紹,由于不用每天將牛趕到遙遠的牧場去放牧,原本奶牛散養時普遍存在的掉膘的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從產量上來說,原來散戶飼養每頭奶牛每年單產大概是4.5噸,現在我們牧場的牛平均每頭每年單產6噸,有的高產的牛達到了8噸。”王玉軍又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平均算下來,如果牧民在我們這里托管一頭牛,一年大概有7000-8000元的收入。像有的牧民家里原來養了20頭牛,在我們這里托管一年就有14萬的收入!而且他還有空閑時間去做其他的營生,對牧民而言是非常合算的!”
集約化牧場的建立,一舉解決了傳統養殖模式生產力水平低下、產品質量不高、環境衛生臟亂、生產效益不高等日益凸顯的生產問題。截至目前,扎羅木得村現代化牧場可實現集中飼養4500頭奶牛。目前存欄奶牛1000頭,日產商品奶8噸,為呼倫貝爾市現代化、集約化奶牛飼養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哈克生態奶源基地的標準化牛舍 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
從北方傳統養牛大鎮到哈克生態奶源基地
規模化牧場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像扎羅木得村現代化牧場一樣的現代化、集約化牧場,哈克鎮還有好幾個。作為北方的傳統養牛大鎮,近年來,哈克鎮依托百年養牛史這一突出特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重點實施“哈克生態奶源基地”建設工程,共建設8個牧場(國家級奶牛標準化示范場1個,自治區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個),合理分布在扎羅木得、哈克、團結、孫家屯、十六號、一五窯和謝爾塔拉農牧場。基地總投資2.5億元,總占地面積890萬平方米,標準化牧場建設面積達到27.4萬平方米。
目前,畜牧業在全鎮大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中占到80%以上。牲畜總頭數達12.69萬頭(只),其中奶牛存欄2.1萬頭,年產商品奶8萬噸以上。
哈克生態奶源基地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管理、飼料、喂養、繁殖、檢驗、防疫、環保”七個方面達到標準化,實現了牧場管理、飼料生產、育種方案和生鮮奶銷售的“四統一”,極大地解決了環境衛生、人畜不分、食品安全、百姓生計四個方面問題,開啟了由家庭牧場和奶牛小區向現代化牧場快速整體過渡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