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里,「上蒸下煮」耗津氣,該如何給身體補充津液,滋陰潤燥?
一個三成熟的牛排和四成熟的雞蛋走在路上,為什么他們一見面就像老熟人一樣聊了起來?
因為——天太熱,他們全都被烤熟了!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現在的天氣,那就是——熱,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蒸桑拿!「出門5分鐘,流汗2小時」真不是開玩笑。
圖源:攝圖網
看著臉上流的汗,不由得讓人思考,在沒有空調、風扇的古代,古人又該怎么避暑呢?
● 啥涼爽穿啥:古人在夏天會選擇比較涼爽的材質來做衣服,「富人披絲綢、窮人穿麻衣」;
● 哪涼快待哪:樹蔭下、深山密林里相對比較涼快,或者像陶淵明「高臥北窗」,等風來。富貴人家會給自己建個「清涼殿」,也就是古代版空調房;
● 只要能降溫就行:白天熱用折扇,夜晚睡覺太熱?那就枕高高的瓷枕,「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這里的玉枕就是李清照用的瓷枕。
圖源:攝圖網
外部環境是涼快了一些,可是身體還是燥熱啊,尤其三伏天,在外面走上個幾分鐘,簡直熱得要「當場去世了」好嗎?
別急,針對身體的燥熱,古人也是有方法的!
● 喝消暑的飲品:最早的降暑飲品為井水,到了宋代人們會喝一些冷飲,到了明清時期,消暑飲品就更多了。《紅樓夢》中,寶玉被打后,第一個想吃的便是酸梅湯。
到了近代,酸梅湯更是一道大家都愛的消暑飲品,老舍在《茶館》中就曾寫過「大熱的天,難道不得喝碗酸梅湯什么的呀?……酸梅湯還沒鎮涼,他就喝了半罐子!」
夏天消暑,當屬酸梅湯!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由正安資深中醫師專為都市人調配,藥食同源食材科學配比,烏梅為君藥,主收斂,佐以桂花、陳皮、山楂,酸甘生津行氣,正宗酸梅湯味道,當以烏梅味正為是。
大暑耗津液,要注意補充身體內的津液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大暑節氣,天氣越來越熱,人在這個時候,汗孔處于開放的狀態,氣機處于發散的狀態,津氣耗得是十分厲害的,所以大暑宜解暑熱、補津液。
為什么大暑適合消暑生津呢?這是因為夏季人體腠理疏松,暑邪使人大汗,傷害人的津液。中醫講的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內在液體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如果津液匱乏,身體防御機制就會出現問題,此時,外邪立刻趁虛而入。
圖源:攝圖網
用著名中醫專家羅大倫博士的話說就是:津液在身體里運行,就好比是火車道上的火車,載著戰士到各地駐防巡查,如果津液不足了,火車少了,那么部隊自然無法到達邊疆,被外邪侵體。
所以此時可以用酸梅湯來為身體補充虧耗的津液,滋陰潤燥。
酸梅湯中的主藥是烏梅,有生津止渴、收斂元氣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在津液消耗得厲害時,有些煩躁、神定不住的時候,一杯酸梅湯能達到酸甘化陰的效果。
酸梅湯,橫貫古今皇家名人都愛的消暑飲品
酸梅湯是我國傳統的夏季飲料之一,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中曾寫道:「夏天喝酸梅湯……在北平是不分階級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酸梅湯,酸中有甘,甘里又帶酸,酸收、甘泄,夏天用來消暑真是再好不過了。
孫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中就有記載「烏梅湯」。
元末明初的食療家韓奕在《易牙遺意》中,記載了以烏梅為主藥的鳳池湯。
清乾隆時期,經御膳房改進成為宮廷御用飲品,并被譽為「清宮異寶御制烏梅湯」。
到了近代,酸梅湯更是非常受大家喜愛的一道夏日飲品,唐魯孫曾在《說東道西》中記載了一件趣事:「打賭來喝酸梅湯,張澤圃喝了十四碗……張稔年面不改色一口氣喝了二十六碗」,足見人們對酸梅湯的喜愛。
盛暑時節,若是沒了酸梅湯,真要少很多滋味。
酷暑當空,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后進屋,一碗酸梅湯下肚,真是舌冰齒冷,涼入心脾,可以連喝好幾碗。
這樣的人都適合喝:心煩、燥熱、口干、胃口差、經常曬太陽、需要解暑熱、容易出汗、津液耗散得厲害的人。
一盞寒漿驅暑熱,梅湯常憶北京味
說到酸梅湯,尤以老北京味道令人稱贊,唐魯孫在在《中國吃》中載:「北平酸梅湯是馳名中外的。」而國貨鋪的酸梅湯,以上好烏梅為原料,有著正宗老北京煙熏味。
? 正安中醫把關,精研古方,精選原材
經過明清宮廷的改進并流傳后,老北京味的酸梅湯更是受人稱贊。國貨鋪的酸梅湯由正安中醫把關,精研古方,并在研究了從宮廷流傳開的老北京酸梅湯配方后,研發出了非常符合我們現代人脾胃酸梅湯。
其實熬好酸梅湯沒有太多秘密,主要在烏梅和其他原料要選的好。采用純正中藥材,精心挑選,國貨鋪的烏梅選用的藥用級別煙熏制烏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有淡淡的煙熏味。
加甜用上等冰糖,帶著淡淡香味的桂花,分量搭配的剛剛好,加水煎煮,有一股淡淡的正宗老北京煙熏味,生津止渴,收斂肝火,稱之為解暑逸品一點也不為過。
? 六味藥食同源,亦藥亦食,消暑生津,收斂肝火
彭子益先生在《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暑厥篇中,特地寫了一段話:
「暑月熱極之時,心慌意亂,坐臥不安,面紅膚熱,身軟無力,不思飲食,舌凈無苔,或舌色滿紅。此暑火不降,木氣失根也。方用烏梅五大枚,冰糖二兩,煎湯熱服,酸甘相得,痛飲一碗立愈。」
「暑月發熱,烏梅白糖湯特效。」
不過烏梅白糖湯雖好,卻不太適合濕氣重、舌苔厚膩的人,更適合生活在干燥地區,身體內沒什么濕氣,舌紅無苔,或少苔的人群。
對于有濕氣的人群來說,如果要在夏天喝酸梅湯的話,則需要加入除濕理氣、消積導滯的藥。
國貨鋪的酸梅湯便是在考慮了現代人的身體情況后,在古方的基礎上進行新的配伍。用的都是藥食同源的原料,加入了除濕理氣的陳皮、消積導滯的山楂,非常適合現代人體質。
國貨鋪酸梅湯組方由:烏梅、山楂、陳皮、甘草、桂花、玫瑰茄組成。
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可消積食,為消導之藥。
陳皮,《本草匯言》:味辛善散,故能開氣,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玫瑰茄,味酸、可清熱解暑,色澤自然,聞之解郁令人神怡,芳香濃郁,行氣和血,解郁止痛。
桂花可養顏美容、潤脾醒胃、解郁。
甘草能益氣補中,潤肺止咳,調和諸藥。
各種藥材用藥比例恰到好處,科學配比,在這個濕氣重重的暑天,家里備一盒國貨鋪的酸梅湯,暑熱濕氣來了,也不用擔心,拿出這個有烏梅、陳皮、山楂等藥材配搭的酸梅湯,不僅消暑生津,還不用擔心生濕,還可以消食健胃。
? 以煙熏烏梅為君藥,君臣佐使,消暑生津
酸梅湯核心的一味藥材,便是烏梅。《本草綱目》載:「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
烏梅,味酸入肝,《黃帝內經》云:「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說的是酸味能夠刺激肝分泌津液,所以酸梅湯可生津止渴。
烏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實。5月間采摘將成熟的綠色果實(青梅),煙熏或炕焙至果肉呈黃褐色起皺皮為度,焙后再燜2~3天,待變成黑色即成。
就是說,烏梅要經過熏制,皮肉鼓起,表面焦黑,味酸略有苦味,才能發揮藥效。國貨鋪用的是藥品級別的煙熏制烏梅,這樣煎煮的烏梅湯,保留了老北京酸梅湯的正宗煙熏味,消暑生津、解膩消食。
口感層次豐富鮮明,初入口酸味,后有回甘,以及烏梅獨有的淡淡煙熏味,而且還有淡淡桂花清香。
▼ 看買過的朋友怎么說:
? 熬煮簡單,零基礎也能做
將原料洗凈,倒入鍋中(非鐵鍋),注入1500ml的水,浸泡一小時。
用大火燒開,然后轉小火煮30分鐘。
在大火燒開后加一次糖
過濾掉渣方后再加一次糖
一共約100克冰糖,分量可根據個人口味濃淡適當調整。
▲加糖的時間點就是煮出琥珀色酸梅湯的秘密
酸梅湯的味道是一種富有層次的韻味,入口微酸,細品回甘。那種味道令人感動——你待食物以誠意,食物終予你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