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施耐德電氣
作者 | 石林才
“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高效、可靠的各類自動化機械設備,正是為制造業大大小小各個領域提供生產運營支撐的“利器”。
”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通常將從事產業機械設備生產制造的企業稱為OEM制造商。今天,圍繞著為各行各業“鑄器”的OEM制造商群體,一場轉型突圍之戰已經拉開帷幕。
行業痛點重重,轉型迫在眉睫
毫不夸張地說,這場突圍之戰,決定的正是中國OEM制造商的未來走向和全球市場地位。工信部苗圩部長也曾指出,我國雖然現狀已成制造業第一大國,但大而不強問題仍存在,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于第三梯隊。從目前來看,長期困擾國內OEM行業的痛點重重,使得行業一時間難以整體扭轉“大而不強”的現狀,亦難以適應智能制造等新技術趨勢的要求。
艾瑞咨詢《2019-2025年中國OEM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中指出,當前在我國OEM行業的產品結構比例中,低端機械產品的比例仍然偏高,大量的同質化產品充斥市場。盡管競爭異常激烈,但缺乏差異化的優勢和提升附加值的空間,只能陷入價格戰的慘烈紅海。

而且,OEM機械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圍繞機器的很多環節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來完成。這不但推高了用戶的人力成本,也往往意味著偏高的出錯率,難以為客戶實現高效可靠的生產。
此外,OEM企業及其客戶還面臨高成本以及管理難度大等一系列綜合挑戰。正是由于機械設備的數字化程度低,使得在售后維護和服務支持、能耗及原材料管理以及質量控制等方面缺乏數據參考和優化的手段,難以實現綜合效率的提升,一系列基于數字化的增值服務更是無從談起。
以上困擾OEM企業及其用戶的種種頑疾,是OEM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攀登升級的過程中,必須解決的挑戰。那么,OEM突圍轉型的這條出路,究竟在何方?
從設備到服務:OEM突圍的必由之路
在這方面,一些OEM行業轉型升級的先行者利用“從設備到服務”的行業實踐,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在傳統的模式下,企業將機械設備銷售給客戶后,這筆交易就到此為止。在這種模式下,一旦目標行業呈現下行趨勢,企業勢必遭遇行業“天花板”,訂單和利潤難以為繼。而在創新的“從設備到服務”的模式下,向客戶交付機械設備并非“結束”,而僅僅是“開始”。出售給客戶的設備不僅僅是一件商品,更將成為企業向客戶長期提供增值服務的最佳載體,而長期、優質的運營和服務則成為了企業源源不斷創造和獲取價值的“源頭活水”。
尤其是當前,我國已經開啟了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深度融合的進程,在這一大背景下,這種“從設備到服務”的模式更是當逢其時。在OEM行業內,農化包裝機械制造商江蘇金旺包裝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個例證。盡管憑借獨特的技術創新贏得了很多國內外中高端農化行業客戶的青睞,居安思危的金旺卻力求向領先的全球行業全案服務商轉型。在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助力下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的全球服務體系,成為金旺實現進一步飛躍的關鍵。經過數字化改造之后,金旺面向全球的服務團隊的服務效率提升了35%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拉鏈染色設備和服務提供商成都瑞克西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在當前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市場對拉鏈染色工藝的要求隨之提高。瑞克西在拉鏈染色領域深耕多年,逐漸擁有了自身的技術沉淀。它不但能夠提供業內最為完整的拉鏈染色生產線,而且在布帶定型工藝上還擁有自主核心技術,能夠助力拉鏈企業大幅提升產品品質。
基于這樣的差異化優勢,瑞克西得以開創出不同于傳統OEM銷售模式的“設備+服務”模式,它不僅為客戶提供拉鏈染色的全套產線設備,還要到客戶車間里進行實地生產,助力客戶實現效率提升和節能降耗等改善。這種獨樹一幟的業務模式,讓瑞克西得以同時在制造和運營兩個層面,與客戶實現長期的價值共贏。
數字化機器:從設備到服務的點睛之筆
當然,這種創新和突破,也意味著不同尋常的挑戰。“身兼二職”的瑞克西既要考慮整套設備的一次性交付,又要兼顧設備未來的長期運營,可謂同時面臨著制造和運營的雙重挑戰。在這一背景下,創新的數字化機器,則成為了支撐和實現瑞克西“從設備到服務”模式的點睛之筆。
為了打造數字化機器,以數字化轉型推進創新模式,瑞克西與施耐德電氣進行了緊密的合作。施耐德電氣為瑞克西提供了完整的EcoStruxure 機器解決方案,其中涵蓋PLC、變頻器、伺服、觸摸屏、低壓配電產品等在內的硬件系統保證了產線設備的穩定可靠;而包括AVEVA系統平臺和工業App EcoStruxure機器顧問在內的軟件系統,則為產線的長期運行提供了支撐。
數字化的洗禮,讓瑞克西的拉鏈染色生產線煥然一新。以往,染色生產線必須依靠人工來進行上下料等操作。系統接到訂單后,操作員們便會用小推車將紗筒從原料庫搬運至繞帶機處,每天至少需要上下搬運上百次,不但勞動強度大,而且影響生產效率。此外,工廠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缺乏數字化系統支撐,導致數據記錄靠紙筆,原材料消耗靠記憶,這樣粗放的管理方式,常常讓管理人員很難實時了解到生產的準確狀況。

而在數字化的改變下,工廠實現了拉鏈染色從訂單到產品的全自動少人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和配方管理效率,降低了原材料損耗、員工勞動強度和人為出錯率。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拉鏈染色調度系統”這位“軍師”坐鎮中央,統籌全局。
該套系統由瑞克西和施耐德電氣基于AVEVA系統平臺聯合開發,得益于AVEVA系統平臺良好的開放性和擴展性,系統只用了短短2個月就開發完成,可謂兵貴神速。
每當有來自客戶的新訂單時,拉鏈染色調度系統就會化身精打細算的智能“管家”,根據訂單優先級、設備狀態和下單日期等排產策略進行自動排產,保證設備不閑置,生產不沖突,訂單不誤工。排產完成后,員工便可以根據系統自動生成的工單信息去原料庫領料,這時,系統又像一位嚴格的“海關檢查員”,每種物料都需要通過二維碼“驗明正身”后才能順利出庫,從源頭上杜絕錯誤的發生。
在正式染色的過程中,系統還能自動采集生產過程的所有數據,讓管理者可以對一切生產狀況盡在掌握之中。日常運維時,運維人員也可以通過工業APP機器顧問更好地實現設備維護。應用施耐德電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以來,瑞克西整體生產增效達到10%-20%,生產節能20%,盡享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高效和便捷。
EcoStruxure助力OEM打造數字化機器
可以說,正是數字化機器以及貫穿全局的大數據和信息流,為瑞克西這類尋求差異化突破的OEM廠商得以實現“從設備到服務”的創新突圍。
針對和瑞克西具有類似轉型升級需求的廣大OEM廠商,施耐德電氣同樣能夠以EcoStruxure 機器為基礎,通過互聯互通的產品、邊緣控制和應用分析及服務三層架構。為創新的“綠色智慧機器”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和服務。

其中,互聯互通的產品包括伺服、變頻器、低壓配電等器件;邊緣控制層包括M262邏輯與運動控制器、M580控制系統、巷道堆垛機電氣控制方案等;而應用分析與服務層則包含了AVEVA系統平臺、機器顧問、變頻顧問等,提供了貫穿整個機器生命周期的服務與支持。
當前,智能制造已經成為了中國制造業的“命題大考”,能否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和創新商業模式的數字化機器,則成為了決定OEM廠商能否突圍轉型和贏得未來的關鍵題眼。面對這一挑戰,施耐德電氣助力OEM廠商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使命無比清晰。今天,技術的創新仍在繼續,依托不斷進化的數字化機器,中國的OEM廠商終將開辟出更加廣闊的市場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