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報記者/李艾

(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圖源新華社)
7月23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前,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內每一個人都在各自崗位上進行著最后的準備。
12時41分,火箭點火升空,“銅鼓嶺雷達跟蹤正常!”,作為雷達操作手的杜靜嫻向發射場指控中心傳輸了這條語音播報;坐在指控中心監控間內的張晨曦聽到了妻子的播報,同時密切注視著大屏幕上任務態勢的展示情況,各個分系統的數據信息匯總到他這里并得以展示在屏幕上,這其中也包含著妻子傳來的部分。
同為90后的張晨曦、杜靜嫻,相識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又先后前往文昌,圓夢航天。

(受訪者供圖)
在火箭發射的全過程中,杜靜嫻所在的測控站需要對火箭進行瞄準定位,發射塔臨海聳立,因此杜靜嫻的工作也被形象地稱為“萬里海天第一棒”。與之相比,張晨曦則是這場發射接力賽的最后一棒選手,在信息流的末端進行匯總,并做“信息展示的窗口”,信息流上的“一頭一尾”,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書寫著與航天的浪漫。
隨“天問一號”而噗通直跳的心

(受訪者供圖)
張晨曦說,在“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的時刻,甚至聽見了自己的心跳。
為這一刻,張晨曦和同事曾反復驗證測試參試軟件。今年7月初,完成碩士學業的他,重新返回文昌,隨即便投入了“天問一號”探測任務的緊張籌備。
這期間,張晨曦的工作內容包括指揮分系統下的任務態勢展示,三維動畫模擬火箭發射過程,以及利用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研發輔助決策與移動平臺展示兩個項目。雖然需要時常工作至深夜,但在他看來,這并不足以為人說道,“我只是在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與身邊那么多優秀的前輩相比,需要迎頭趕上的還有很多。”
這并不是張晨曦第一次參與火箭發射任務。2016年6月25日,他第一次參與并見證的是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那是文昌航天發射場打出的漂亮首戰。回憶起當時的心情,他說最貼切的形容就是“激動”二字,“那時候第一次參與發射任務,每一步要做什么就像是電影畫面一樣在腦海里飛速且重復地演練著,當任務順利完成后,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與快樂。”
而四年后,面對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張晨曦的心情更加復雜,“這一天我們等了太久,準備了太久!一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再一等就是下一個兩年”。
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沖日,火星沖日意味著這時可以使用較小花費將探測器送往火星。早在2016年,我國火星探測項目正式立項的消息傳出,當年國家航天局即表示,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于2020年前后實施。
張晨曦說,與探月相比,火星探測對于火箭和探測器的要求都更高,目前探測器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僅僅成功了第一步,這一步的成功對于他和文昌發射中心的每一個人而言,既收獲了長年累月埋頭苦干終出成績的喜悅,也對接下來的任務開展充滿著美好的憧憬。
航天賽場上的巾幗風采

(受訪者供圖)
2015年,19歲的張晨曦走出大學校園,出于對航天事業的熱愛,他選擇并最終成功進入了我國首個開放性濱海航天發射基地——文昌航天發射場。兩年后,在夢想與愛情的雙重驅動下,杜靜嫻也如愿進入了文昌航天發射場工作。次年,二人結束五年愛情長跑,正式結為夫婦。
與名字中“嫻靜”的取意不同,在工作崗位上,她展現出的是一副巾幗不讓須眉的颯爽。來到文昌發射場后,她先后擔任安控設備和雷達設備的操作工作,盡管這些都與她所學的專業有很大不同,但是她總能快速掌握,在精準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能有所突破。
杜靜嫻的日常工作需要在海量的測量數據中準確攔截、處理錯誤數據,與此同時,她也會參與軟硬件設備的檢測,曾有一次,她在結合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同事們所討論問題的癥結。
對雷達設備進行智慧化跟蹤,是杜靜嫻下一階段計劃突破的重點,她還希望成為一名雷達測距手,這是一項對操作精細度要求極高的工作,“在執行這次任務的時候,我們部門的一位測距手實現了零丟失,當時分系統的指揮員們全都開心地跳起來了。”她略帶激動地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目前在崗的兩位雷達測距手都是男性,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部門的第一位女測距手。
高精尖稱得上是航天事業的天然屬性,從業其中的女性似乎格外為人所欽佩,而在杜靜嫻看來,這并有什么特殊之處,“現在的社會認知也不會偏見地認為女性理科不行,在我身邊就有很多女性航天工作者,并且個個都很厲害,有很多還是高級工程師,有前輩珠玉在前,我需要在這條賽道上更加努力才是。”
等待一場與航天有關的婚禮

(受訪者供圖)
與航空航天結緣,張晨曦走在妻子的前面。
受父親熏陶,兒時的張晨曦格外喜愛中國近現代史,百年間的民族奮斗史曾讓他在心里暗自埋下了一個愛國熱血的英雄夢,但是究竟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英雄,當時的他卻也說不出來。
2003年,張晨曦七歲,那一年他記憶最為深刻的是電視轉播畫面中多次出現的太空飛人楊利偉。這讓他的英雄夢有了一個具體可感的形象。
“當時有一檔節目是講楊利偉小時候的航天夢想,我還記得一個細節,是關于他在班級里折紙飛機飛出窗外的故事,那時候我也期望著能成為像他一樣飛向太空的人。”
現如今,他雖然沒有成為另一個太空飛人,卻也如愿進入了航空航天領域,“在發射場用自己所學的編程知識助力每一次升空任務,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傳承好航天精神的接力棒”。
兩年前,張晨曦和杜靜嫻一起完成了人生的婚姻大事,不過工作的繁忙卻讓夫妻倆的婚禮延宕了下來。對于婚禮,杜靜嫻沒有太多童話一樣的構想,一切從簡是她所期望的,張晨曦則期望著能有一場結合有航天元素的婚禮,至于婚禮構想的細節,他希望能留一個驚喜給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