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生
古人訂立重要合同,賣房賣地,包括法律允許的特定的買賣,買受人都會依照習慣要求出賣人一方的成年家屬全部打指模,防范其未來以共有權人或近親屬不知情、不同意為由主張合同無效。
《民法典》第490條和第493條有個規定,在合同上按指印,和簽字、蓋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這是一個新規定,也是一大立法亮點。既是對司法實踐證據認定規則的立法認可,更是對古老民間習慣的立法認同。
按照《合同法》第32條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也就是說,書面合同只需當事人簽字或蓋章后即告成立。但針對民間古老的習慣法傳統和迫切的現實需求,最高人民法院在《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五條規定,訂立合同,應當簽字或蓋章,如果用摁手印的方式替代簽字、蓋章,法院應當認定其具有與簽字或者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為什么要認可在合同上按手印的法律效力?因為古代百姓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會簽字,也沒有什么私章,手印就是最好的身份證明。
這是按手印流行的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在民間經濟、社會生活中,很多事情要鄭重其事,除了簽字、蓋章,很多場合都要求當事人按上手印。比如今天的房地產交易中,在自己名字、交易金額、違約金約定等核心條款中,都要求當事人按手印;至于男女雙方自我約定的婚姻條款,家庭的分家析產合同,更需要當事人簽字、按手印。
這樣看起來很瑣屑,過于謹慎,但卻避免了可能的風險和成本。房價暴漲期間,老公以自己名義賣掉房子,不到半年,房價蹭蹭上漲,老公老婆一嘀咕,于是,當妻子的出面了,狀告丈夫無權處分,自己沒同意,丈夫就單方面處分了夫妻共有的財產。為什么會有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和簽名?對不起,是老公盜用身份證,代簽姓名,不算數,不能產生法律效力。
房改以來,特別是房屋私有化、市場化以來,這樣的官司越來越多。如此一來,無論是真的不知情,抑或是純粹的道德投機,對買受人、對法院,甚至對房地產中介,都是一種潛在的危險或負擔,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爆雷。拖死購房人,累死法官,還牽連上中介人。
所以,無論是買受人,抑或是房地產中介,都開始回歸習慣法傳統,簽押署名蓋章后,還得在核心條款、自己姓名下面按上手印。
合同上按手印有什么用?從宏觀層面考察,按手印的法律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功能,確證身份,以防假冒。激光掃描時代,簽字、印章、指模造假都太容易。但在古代,簽字、印章造假較容易,但指模造假難度就太大。所以,根據宋代法律和司法解釋,合同都有法定的格式和要求,一旦出現假冒隱蔽欺瞞等情節,所有人都得承擔法律責任,而指印就是最重要的身份依據。所以,即便沒文化,可以不簽字,但必須打模。
宋代經濟發達,各類造假事件層出不窮,出現了大量的白日鬼、鉆鐵蟲、飛天蜈蚣,讓當事人防不勝防,地方官也無可奈何。《宋史·元絳傳》中記載了一個案例,一個寡婦屬于中產階級,家里廣有良田,一個姓龍的無賴子弟就誘騙寡婦的兒子賭博還放水債,要求用他家的良田抵押。一夜下來,寡婦家的良田十去七八。寡婦氣急了,報官求告。哪知道,無賴子弟不僅拿出了他兒子按手印的合同,合同上居然也有寡婦的簽字,還有寡婦的手印!所以,從縣里打到府里州里,手印是真的,寡婦只能一直輸。后來元絳來了,寡婦又敲響了登聞鼓,擊鼓喊冤。元絳拿著這合同,左看右看,終于發現了問題;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合同是先打了指模,再寫的文字。換句話說,是無賴子弟把寡婦以前簽署合同的手印切下來,粘附在偽造的合同上。喊來無賴子弟一問:為什么先打模,后寫合同?無賴子弟當場認罪伏法。
第二個功能,手印代表了人身信用,可以有效防范無權處分。古人訂立重要合同,賣房賣地,包括法律允許的特定的買賣,買受人都會依照習慣要求出賣人一方的成年家屬全部打指模,防范其未來以共有權人或近親屬不知情、不同意為由主張合同無效。比如南宋紹興十年朝廷就通過法令、敕令形式,要求合同必須親自簽押或打模,否則合同無效。也就是說,代書合同沒問題,但簽押打模必須是本人行為,不得代理,以防各種情弊。
第三個功能,作為訴訟證據,以防欺詐。指模作為生物識別信息,很難隱匿、涂抹。根據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從唐代開始,江浙一帶經濟發達,人心求富,于是出現了一些防不勝防的合同詐騙手段。有些代書人的招文袋里藏著一件寶貝:烏賊的墨汁。寫出來的合同,白紙黑字,油光閃亮,表面上看沒問題,但過上幾年,紙還在,字沒了。這時候,手印就成為唯一的有效證據——沒有合同關系,你在空白紙上按手印肯定不是行為藝術,那又是什么意思?這不僅有利于辨別合同真偽,還有利于分配舉證責任,最大程度減輕合同風險。
(作者系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 不動產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 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