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杰 陳海江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野外庫所點遭敵炸毀,給養物資告急,請求支援!”7月下旬,一場實戰化后勤保障演練在山城重慶打響。開演沒多久,野戰指揮所就收到前線求援信息。
硝煙之中,隨著一道道指令下達,身穿外骨骼裝置的“未來戰士”輕松地將數百公斤的給養物資安放到無人機上,滿載物資的無人機“蜂群”編隊迅即升空,在戰場前沿接到空投物資的無人車“蟻群”編隊立刻穿越炮火抵達指定位置……后勤補給線迅速貫通,演訓場仿佛變成一個科幻世界。

身穿外骨骼的戰士戰力倍增

無人機蜂群、無人車蟻群整裝待發
科技日報記者7月24日了解到,這場演練由陸軍勤務學院軍需采購系牽頭進行,目的是開展無人智能化補給新模式探索試點,提升部隊復雜條件下軍需物資保障能力。
勤務保障直接影響部隊戰斗力。然而,未來戰場高新武器多,烈度大,受敵威脅嚴重,前送道路損毀多,必將給物資保障特別是給養補給帶來重大困難。為打通軍需保障“最后一公里”,該院軍需采購系創造性地將現代無人機(車)、衛星定位、圖像識別處理、機械外骨骼等技術有機集成,探索研制無人智能化物資補給系統,實現了野戰物資補給無人化,構建了具有新型陸軍特色的野戰快餐化保障體系。

無人機蜂群攜物資升空飛行

無人裝備后方操控組緊張作業
該院綜合演練無人智能化補給科目負責人龔戰勝介紹,“人體外骨骼保障,可增強單兵50-80kg的負載能力,有效解決人體耐力有限的難題;無人機蜂群保障,每架可搭載30kg物資,能實現全天候、全地形投送;無人車蟻群保障,每臺可裝載350kg物資,能實現空地協同保障。”

無人機給養物資投送
龔戰勝指出,“這是為實現‘一體指揮、一體運用’的目標,按照‘前方牽引后方、作戰保障一體’的思路,將無人智能化物資補給新模式納入學院綜合演練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