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 | 丈量城市公眾號
本文共5730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一次看不完,收藏/關注!
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在走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階段后,目前已轉入對存量的提質增效階段。住建部黃艷副部長曾表示,對城市建成區的改造提質,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
北京前門區域舊城更新項目:北京坊、古三里河
北京石景山區域首鋼園的更新,與冬奧會緊密結合
而在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劃定的新要求下,各地正加快城市更新改造的步伐。如何在邁向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讓更新成為轉型發展的新動能呢?
廣州城市更新的代表:永慶坊
深圳的城市更新項目:水圍人才公寓,深圳吸引人才戰略的一部分
發達國家的城市同樣經歷過,先擴張再收縮的發展階段,紐約、倫敦、新加坡等一眾國際城市,更是通過城市更新培育出新產業,煥發老城區的勃勃生機。
紐約DUMBO區曾經是工業區,如今是數字產業蓬勃發展的區域
倫敦國王十字區通過更新,吸引科技企業在此聚集
在此一眾城市中,有一座城市更是開創了一種城市更新的全新理念,這便是——巴塞羅那和它的「城市針灸」模式。「城市針灸」即選取城市中重要節點進行空間活化與建筑改造,以「點式更新」帶動全域。
巴塞羅那俯瞰
1999年6月,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RIBA)授予巴塞羅那金質獎章,這是該獎項第一次授予一座城市而不是個體,「表彰其在過去20年對于都市化的杰出貢獻」以及「令人注目的里程碑式項目,對于廣場和街道小尺度的塑造」。
巴塞羅那城市更新經典項目:蘭布拉大街
巴塞羅那街頭隨處可見的「城市針灸」手法
然而,巴塞羅那在知識經濟時代得以成功的原因不止于此,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城市針灸」模式僅是巴塞羅那城市更新初始階段的「對癥下藥」。
巴塞羅那的城市更新歷程,前后共歷時30余年,以其三個時期構成的「更新三部曲」,助力城市把握時機,實現轉型躍遷。
城市更新第二階段:大事件帶動時期(1986-1999年)標志項目——奧林匹克港
城市更新第三階段:「形象帶動內容」時期(2000年至今):22@區
因此,可以這樣說,巴塞羅那的成功在于「城市更新」,在于不斷地「城市更新」,在于把握城市發展階段和機遇,精準施策地「城市更新」。其對于我國城市的借鑒價值,也正在于此!
01、城市更新第一階段:「微觀整治」時期
1976—1986年
以老城和城市邊緣區為核心,實施城市針灸
更新后的老城風貌
1975年胡安·卡洛斯一世登上王位,面對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留下的滿目瘡痍的城市,新政府啟動了城市更新計劃,巴塞羅那首當其沖。
次年「都市總體規劃」(General Metropolis Plan)提出「點式更新滲透」,進行「微觀整治」(即城市針灸)的主張。
巴塞羅那市長納爾西斯·塞拉(Narcis Serra)提出「通過雕塑塑造城市公共空間」的策略,隨后大量出自大師之手的藝術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老城區。
巴塞羅那公共藝術分布示意圖
著名雕塑家米羅的公共藝術作品——《女人與鳥》
同時,針對老舊城區衰敗的現況,制定了「內部特別更新計劃(PERI)」。更新聚焦于如何提升老城品質與魅力,恢復老城活力、留住年輕人,提出具體策略。
老城面臨的重重問題
- 策略一:激活小型公共空間
在PERI計劃指導下,老城開發了2個小公園、26個小廣場;鋪筑308條街巷;新開發6個市民中心……90%的規劃設施得到建造,舊城區面貌得到了顯著改善。
巴塞羅那老城區公共空間建設演變示意圖
改造后的圣瓊恩步行道
- 策略二:工業用地功能置換
進入后工業時代以來,城市中眾多工業用地處于廢棄狀態。規劃中提出針對不同形態廢棄用地,實行見縫插針式的功能置換,將原有工業用地轉換為城市公共空間。
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改造項目:米羅公園
米羅公園改造于1983年,其前身是一座屠宰場廣場,在設計中根據原有場地的地勢特征,自西向東逐級跌落,三個不同高度的區域在功能上彼此獨立。
米羅公園的平面及空間
- 策略三:打造老城明星
老城魅力喪失,急需一個改變游客認知,吸引市民回歸的明星區域。西班牙詩人費德里戈·加西亞·洛爾卡筆下「世界上唯一我希望永遠不會結束的街道」——蘭布拉大街承擔起這一職責。
蘭布拉大街鳥瞰示意圖
這條曾被稱為「流浪者大街」的林蔭道,連接了城市地標——加泰羅尼亞廣場和哥倫布紀念碑。改造后的大街毫不吝惜地將道路中央,約12米寬的公共空間留給了市民和游客。
大街兩側為車行道,中間為公共活動空間
漫步在蘭布拉大街,各類露天酒吧、餐館、花店依次排開,而街頭藝術家更是比比皆是;升級后的「西班牙人的廚房」波蓋利亞市場成為食客們聚集地。最終,蘭布拉大街成為游人了解西班牙、體驗西班牙生活的一扇窗口,巴塞羅那每年接待的3,000萬游客中,80%的人都會走過這條大街。
色彩絢麗的「西班牙人的廚房」波蓋利亞市場
大街為街頭藝人提供了生計
02、城市更新第二階段:「大事件引領」時期
1986—1999年
告別「百廢待興」階段的微觀整治,圍繞奧運經濟推動持續更新
奧林匹克港是「大事件引領」時期的代表區域
自20世紀80年代,巴塞羅那的城市規模開始加速擴張,城市發展迫切需要更大的空間增量。原有的「微觀整治」模式難以解決大規模城市擴張下土地更新轉型需求。城市更新之路將走向何方?
遠眺奧林匹克港
1986年,巴塞羅那贏得第25屆奧運會舉辦權,這一重大事件,對于城市來說不僅是一次體育盛會,也是城市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更是實現城市更新的一針「強心劑」。
1992年奧運會地標——蒙特惠奇山通訊塔
「重新塑造城市地中海文化的特質」成為奧運背景下的城市更新目標。為此,奧運會80億美元的投資中,61.5%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空間建設改造。城市更新策略分為前奧運時期「將城市推向海邊」,后奧運時期「將城市內部縫合」的兩步走以實現城市永續經營。
- 前奧運時期「將城市推向海邊」
人們在奧林匹克港感受到「地中海文化」
在奧運會的籌備過程中,政府在城市的邊緣地帶,規劃了「四個奧林匹克區」,意在通過對原有用地功能進行更新,填補城市中這些低效區域,
四個奧林匹克區規劃包含:對角線大道延伸工程、希伯倫谷、蒙特居易克山區、奧林匹克港
希伯倫谷,位于城市北部邊界「空白地帶」,將開發為奧運會配套運動中心。對角線大道延伸工程,重構城市交通結構中心,為奧運會的舉辦提供保證。
對角線大道是城市的主干道
蒙特居易克山區位于城市西南邊界,曾經是1929年世博會舉辦地,將承擔運動會比賽場的建設。
蒙特居易克山區——奧林匹克體育場
奧林匹克港,是城市工業時代東南邊界,承擔著奧運村的建設。被列為奧運建設中最重要的工程,不僅是展現「地中海文化」窗口,還將成為后奧運時代的城市旅游磁極。
奧林匹克港區位示意圖
此時期對于四個奧運片區的城市更新,以奧林匹克港的改造最具代表性。奧林匹克港,曾經是19世紀的航運樞紐,這里鐵路縱橫、倉庫密布,導致城市與海岸的聯系被割裂,城市變得臨海卻不近海。隨著工業的衰敗,港口區域的發展跌入低谷。
工業時代的奧林匹克港是城市與海岸線間的「屏障」
隨著奧運會籌建拉開帷幕,城市的邊界終于擴展到海岸線,衰敗的工業港迎來擁抱城市發展的轉機!
不同時代的海岸線變化
水岸即休閑:從1983年奧運會籌備開始,經過近20年的完善建設,巴塞羅那擁有了自西向東總長4.2千米的濱海步道,沿線分布著不同的休閑內容,成為城市的「休閑旅游走廊」。
濱海步道分為七個主題段
改造后的海灘空間豐富
不同分段的海灘,分布著不同主題的活動
消除隔離帶:此前的海岸線,被12車道的環城路割裂開與城市的連接。更新規劃將割裂感最強的節點改為地下通行,地面改建為步行友好空間,引導行人到達海邊。
沿線的老建筑進行翻新并注入新業態,9500平方米的餐館、酒吧等休閑設施散布其中,通過休閑功能植入,賦予舊港區新的城市功能。
12車道環城路改造工程
橫跨車道的廊橋
老肌理新建筑:方格網狀的路網結構是巴塞羅那的城市肌理標志。濱水區更新的奧運村建設方案,采用了三組方格街區組合的格局,使得老城區肌理在此保留延續。奧運村在奧運會結束后,承擔起濱海區度假旅居功能,吸引了大批中產階級前來居住,至此,城市更新戰略真正帶動了濱海區復興。
奧運村方格格局與老城區肌理保持一致
- 后奧運時期「將城市內部縫合」
后奧運會時期,老城區公共空間更新重心聚焦于「加強內部功能聯系」,打破空間孤島之間的壁壘。首先,通過增加市民可使用的綠化面積,加強民眾間的互動交流。
老城區內綠化面積的變化(1994年-1999年)數據來源:Barcelona Green and Blue,Ajuntament de Barcelona
綠地空間改造不乏精品項目,例如索利達日塔特公園(Parc de da Solidaritat),獲得多項歐洲設計大獎。其場地左右兩側是相鄰卻被城市快速路分割的社區。而其最大的特色也正在于跨越行政轄區,通過公園重建區域間的聯系,解決了社區割裂問題。
索利達日塔特公園
此時,「城市針灸」以2.0版再次回歸——通過文化公共設施縫合城市內部的聯系。老城區新建了巴塞羅那當代美術館、航海博物館、加泰羅尼亞大劇院等文化場館。
巴塞羅那當代美術館及周邊改造
加泰羅尼亞大劇院
波恩市場文化中心
03、城市更新第三階段:「形象帶動內容」時期
2000年至今
科技回歸都市,從舊工業區到知識創新區——巴塞羅那22@區項目
2004年世界文化論壇規劃圖 | 拍攝于世界文化論壇
巴塞羅那2000年后實施的城市「黃金三角工程」(由工業地帶波布雷諾改造、貝索河谷改造、拉·薩格瑞拉衛星城建設組成),包含兩大城市更新項目。
黃金三角工程區位示意圖
黃金三角工程中,波布雷諾區22@改造計劃獲得空前的成功!它洞察到知識經濟崛起,創新回歸都市的趨勢,打造出世界第一個創新經濟區!
22@區地標建筑——阿格巴大廈
- 功能混合,孵化創新小環境
1965年以前,波布雷諾工業帶是城市的工業中心,有著「加泰羅尼亞的曼徹斯特」之稱。隨著工業的衰敗,區域內關閉了1300多家工廠,出現嚴重的城市空心化。
奧運時期在區域內進行過部分街道更新,并未能阻止區域衰落。真正改變區域命運的是1999年對角線大街的貫通,區域與城市成為一體。
1999年對角線大街在22@區貫通
2000年MPGM計劃出臺,該計劃提出「@活動」概念,即知識創新性活動。(MPGM計劃后而被稱為22@計劃,即在工業用地編碼「22a」上加一個圓變為22@,改造后的波布雷諾區被稱為22@區)一個以城市更新為抓手,聚集信息技術、媒體、生物醫藥、能源領域,驅動科技創新的計劃在此實施。
22@區改造區域示意圖
22@區的改造中借助方格路網特性,將單個街區作為基礎「創新單元」。功能混合是「創新單元」建設核心,滿足創新人才交流頻繁的需求,以及這群「生活懶人」對便利生活極致的需求。
創新單元模式:新建項目中必須有20%以上為「創新經濟」類型
以榮譽廣場的新媒體園區為例:園區創新區域集中在Media-ITC大樓、TMC總部大樓和CAC大樓;另外20%的土地用于提供配套住宅,以及酒店、餐飲等服務業。
榮譽廣場新媒體園區俯瞰
- 空間多樣,營造創新大環境
環境打造中,10%的土地用于綠地建設,分級打造公園、小廣場、街道等公共空間,為創新人群營造舒適的交流環境。建筑改造提升了建筑密度指標,由原本稀疏的廠區面貌,改頭換面為「科技都市」形象。
CMT辦公樓由低矮的Tiana紡織廠改建而成
波布雷諾超級街區改造,讓人們的生活交流再次回歸街道
建筑分級保護,留住歷史融合現代:依據受保護程度將舊建筑分為A、B、C、D級,其中A級保護建筑是維持不變;B級和C級允許部分拆除、擴建及重組內部功能;D級保護建筑允許拆除,但必須要保留其詳盡的歷史信息記錄。區域內多為B、C級建筑,改造在適當保留的基礎上,鼓勵形式創新,以塑造創新區「科技形象」。
BAU設計學院(前身是19世紀末的舊制衣廠)屬于B級別的舊改
老功能保留延展:因坎茲市場歷史可以追溯至14世紀,自古以來就是民眾市井生活的聚集地,見證了城市的歷史發展。改造后的新因坎茲市場,老功能與「酷形態」結合,成為城市特色旅游目的地。
成為旅游景點的因坎茲市場
如今的22@區人口近10萬人,公司數量增長105.5%(共7000多家,2000多家知識密集型公司),每年創造89億歐元價值,微軟、賽諾菲-安萬特制藥集團、施耐德電氣、英德拉等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入駐。
9所科技研發中心在此建立,龐培法布拉大學、巴塞羅那大學、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等高校在此設立機構,22@創新區成功從舊工業區轉型科技創新區!
依然在逐步完善的22@創新區
04、巴塞羅那城市更新帶來的啟示
根據吸引人群的喜好進行更新,警惕只為「事件」改造的大空間
巴塞羅那衛星圖
從「微觀整治」到「大事件引領」,再到「形象帶動內容」,巴塞羅那的「城市更新三部曲」,抓住了新政府上臺、舉辦奧運會、知識經濟轉型的三次城市發展機遇。而在更新策略的選擇上,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則是抓住了人群回歸的不同需求,即市民、游客、科技人群。
2004年世界文化論壇俯瞰
然而,巴塞羅那的城市更新并非一帆風順,在「黃金三角工程」中的貝索河谷改造的失敗給城市好好「上了一課」。
貝索河谷項目是2004年「世界文化論壇」場館所在地,緊鄰奧運會濱海建設區域,其前身是一處被遺棄的工業區。巴塞羅那政府希望通過再一次的「大事件引領」實現工業廢地的重塑,將城市空間從濱海休閑區,延伸到東北部貝索河谷發展。
完工后的世界文化論壇極具人氣
世界文化論壇場館設計可謂大師云集:有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荷西·安東尼奧·馬丁涅茲、艾里亞斯·托列斯等。2004年,為期141天的文化論壇召開期間,場館共迎來332.3萬名參觀者,可謂是盛況空前。
荷西·安東尼奧·馬丁涅茲與艾里亞斯·托列斯所設計的太陽能面板地標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共同設計的普遍文化論壇
「出乎意料」的是,會議結束后貝索河谷地區并未迎來預想的繁榮,反而又回歸到「新廢地」狀態。后續到此的游客對它的評價是:「在冬季,論壇廣場比珠穆朗瑪峰更冷,更不友好。在夏季,廣場比撒哈拉沙漠更熱,它們像老工廠一樣荒廢。」
文化論壇大會結束后,該區域的人氣急劇下降
希望借勢「世界文化論壇」的更新計劃,機械地為大事件服務而照搬之前的做法,在當時的城市發展階段下,已不再適應城市產業發展的新需要。
脫離生活需要而設計的超大尺度空間,在短暫的「狂歡」之后,必然走向衰落。
巴塞羅那的得與失,為我國當前的城市更新,如何引領城市永續經營,如何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借鑒。
文化論壇大會會址的俯瞰美輪美奐,但欠缺后期運營的考慮,無法滿足游客「不僅有得看,還要有得玩」的需求
如今,經驗滿滿的巴塞羅那,提出了「榮耀廣場再更新計劃」,
榮耀廣場再更新計劃
計劃提出將原有立體交通拆除,建設地下交通,改造后將直接轉化37.8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增加1.7萬平方米的綠地空間,實現城市「更綠,更宜居」的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