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極你會想到什么?毫無疑問:冰。
但是近期的衛星攝像機顯示出一個奇怪的圖像:一團煙霧正籠罩著北極地區。煙霧以及周圍漂浮著的云、熊熊的火焰點綴著這片荒涼的廣闊土地。
換句話說,北極圈著火了。
圖:The Weather Channel
經過處理后的衛星圖(圖源:Medium)
成片的火焰包裹著北極的植被,讓人不知道怎么應對。
圖源:美國國家氣象臺
人類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救火,但就算派出直升機滅火也只是杯水車薪,在山火面前很難有很大效果。
圖源:BBC
這還只是明面上能看到的火光。事實上,當野火燃燒時,除了點燃地表的植被,還會沿著泥炭層向地下的泥炭層蔓延,在我們看不到的地面或冰層下面繼續燒著。
數月后,在其他的位置出現新的著火點 (圖源:Medium)
好在這種悶燒的火在地下或冰層下的傳播速度會慢得多,而且也受制于地下水位的影響,并不能燒得太深。
但是,一旦悶火將地面上的冰層融化,就會再次點燃地表的植被,引發火災。
(圖源:Medium)
這也是為什么在衛星圖上會看到多處火災的原因,也有人將這種現象戲稱為“僵尸之火”。
科學家:北極圈內的“僵尸大火”
北極野火在每年5-10月都有可能會發生,對于關注北極氣候的科學家來說這事并不陌生。
但是今年的這場火,卻讓科學家們格外關注。
(圖源:The Guardian)
近些年,北極的升溫速度至少是世界其他地區的兩倍,遠遠超出科學家的預期。
情況在今年尤其惡劣:因常年的野火肆虐,今年北極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16攝氏度。
(圖源:Phys.org)
個中緣由,還要從今年第一場野火的中心——位于北極圈的西伯利亞地區說起。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北部在北極圈內,常年以寒冷著稱,測得最冷的時候是-71.2℃,被稱為地球上的極寒之地。
圖源: ResearchGate
這個油管小哥還去“極寒之地”體驗了一下。以下是他的原話:
“如果你在室外呼吸,甚至可以聽到呼出的空氣變成冰渣的聲音。”
圖:博主—Saksalainen
在這里,想買一條冷凍的魚只需要從河里撈上來,等上30秒。
圖源:旅行攝影師tehhan lin的博客
可是今年的情況與往常不同,西伯利亞出現了長時間的酷熱天氣。
圖源:《華盛頓郵報》
今年,西伯利亞地區度過了一個有史以來最熱的6月,平均溫度比往常高了9℃。
西伯利亞Verkhoyansk小鎮的溫度甚至升到38℃。
(圖源:CNN)
對居民來說,這算件喜事:可以和家人一起游泳、曬日光浴,享受難得一見的真正夏天。
但對于科學家來說,這種反常,可就不是什么好信號了。
這種酷熱,正是應該引起重視的地方!
(圖源: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
高溫使得這一片土地的土壤極其干燥,為火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加上從西伯利亞吹向北極的暖空氣,瞬間就把火焰燒到了北極的凍土層,也直接加速了永凍層的融化。
(圖源:Phys.org)
凍土研究專家Romanovsky就曾公開表示過:
“許多地區的永凍層已經開始從表面往深處融化了。”
這種融化可能導致永凍層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這是預示氣候失控的標志之一。
永凍層下的悶火釋放了更多碳 (圖源:哈佛大學)
北半球近四分之一的陸地都被永凍層覆蓋著,這一大片凍土中還保存著大約有1.46萬億到1.6萬億公噸的甲烷。
如果這么大量的溫室氣體被釋放出來.....
(圖源:BBC)
隨著永凍層逐漸融化,釋放出的甲烷碰到高溫開始燃燒產生更多溫室氣體,同時在地下蔓延至更多的著火點,造成了更大范圍的火災,火災產生的熱浪再一次加速了永凍層的融化。
這就是個惡性循環。
可是,永凍層融化的后果還遠遠不止這些,甚至已經開始危害到人類的生存。
(圖:電影《傳染病》)
今年,因大家對疫情的關注,這部2011年上映的電影《傳染病》突然又火了。
在這部影片中,貝絲(女主)在一次正常的出差過程中,感染了一種病毒,兩天后死在了急診室中。
(圖:貝絲)
救治醫生表示:我沒見過這種病毒。
隨后這種病毒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三個月,傳染了數十億患者,死者無數。
(圖:視頻截圖)
而在現實的人類歷史中,也曾經歷過幾次全球大流行的病毒,包括天花、西班牙大流感等。
至于這些病毒的來源,有一個理論是:永凍層的融化“復活”了一些遠古的病毒。
(圖源:BBC)
BBC的一篇文章寫著:病毒藏在冰里,但它們正在醒來。
(圖:chargedmagazine)
在科學界有一個共識:微生物和細菌可以存活很長時間。唯一的爭論是他們能存活多久?
有人說是一百萬年。
永凍層就是微生物和細菌生存的理想場所。
因為它冰凍著,沒有氧氣,也沒有光線。這樣的環境可以讓病毒能夠存活很長一段時間。
南極的永凍層中發現了休眠的細菌 (圖源:BBC)
通常情況下,每年夏天永凍層會融化約50厘米,到了冬天再結冰,總冰量保持不變,也不會釋放出更多的病毒。
但近些年,受肆虐的野火和不斷上升的氣溫影響,永凍層只會融化的更快,很多以前從未被融化的冰層,也漸漸溶解。
(圖源:NASA)
法國的進化生物學家 Claverie曾經發表過研究:
“能夠感染人類或動物的致病性病毒可能被保存在古老的永凍土中,包括一些過去曾引發全球流行病的病毒。”
這也就是說,一個被冰凍著的潘多拉病毒盒正在被打開。
西伯利亞永凍土區域(圖源:BBC)
2005年,美國的科學家們在阿拉斯加一個凍結了32000年的池塘中,成功地提取了肉毒桿菌。
病毒的一個例子(圖源:BBC)
2007年,科學家在冰凍了10萬年的南極穆林斯山谷的冰川表面下,發現了一種處于休眠狀態的800萬年前的細菌。
2014年,闊口罐病毒和毛狀病毒被發現藏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長達3萬年之久。
(圖:NPR)
這些被發現的病毒都有一個共性:它們的活動十分活躍,似乎沒有受到時間的影響。
換句話說,一旦被激活,這些病毒便具有傳染性。
(圖源:BBC)
炭疽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炭疽細菌是一種在牲畜之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但是人可能因接觸或者食用染病的肉而被感染。此前最后一次爆發是在將近80年前。
可是在2016年8月,西伯利亞北部的一個偏遠村落,至少20人因感染炭疽熱被送往醫院,其中一名12歲的男孩死亡。
最后被調查出來,病原體是75年前感染了炭疽熱而死的馴鹿,尸體一直被凍在永凍層里。
直到2016年夏天的熱浪來襲,永凍層融化,馴鹿的尸體和仍具有傳染性的炭疽熱病毒隨著水和土壤,感染了附近地區的2000多只馴鹿,隨后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炭疽細菌可以存活幾十年(圖源:BBC)
永凍層中被封存的不止動物的尸體,還有人類的。
例如,19世紀90年代,正是天花在西伯利亞大流行的時間。
那時天花導致西伯利亞的一個城鎮失去了40%的人口,那時的人們為了封存病毒,將尸體埋在科利馬河河岸的上層永凍層下。
直到120年后,科利馬河的洪水開始侵蝕河岸,病毒又再一次出現在世界上。
還有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也被科學家在阿拉斯加永凍層的亂葬坑中發現。
(圖源:BBC)
這些遠古的人類和動物已經被埋在永久凍土層中幾個世紀了,所以可以想象,隨著永凍土的融化,可能會有更多未知的病毒被釋放出來。
看到這里,我知道有很多小伙伴想問,冰川融化的速度有多快?
數據是:1979年至2018年期間,北極的冰川以每十年平均損失12.8%的速度融化。
如果還是想象不到情況的緊急,請看下面兩張照片:
這是挪威極地研究所記錄的,1918年和2002年在同一地點拍攝的北極冰川對比照。
如果不是圖片,誰能相信僅過了103年時間,冰川化成了海水,海水沒過了冰川。
隨著北極圈的冰川融化,研究人員認為格陵蘭島可能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格陵蘭島的冰層最厚的地方有3千米,整個冰川的覆蓋面積是英國的7倍。
(圖源:Earthol.com)
如果所有的冰都融化,這將導致海平面上升7米。這對格陵蘭島的鄰居英國來說,一定是相當嚴重的威脅。
可是,英國政府對保護氣候的表現,可以說是比應對新冠病毒更加緩慢。
在去年約翰遜政府提出的實現零碳排放的31項建議中,目前只有兩項得到全面執行。
這樣的后果也是實實在在的:
去年七月,劍橋的溫度已經破紀錄的達到了38.7℃。在英格蘭東南部的沿海地區,更是頻頻出現35°C以上的高溫。
(圖源:BBC)
英國氣象局預測,如果不降低碳排放量,到2100年英國最高溫度將達到40℃。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說:40℃,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這對于英國來說,已經是難以承受的溫度了。
畢竟英國是一個常年陰雨不斷,夏天也經常需要披著風衣、薄外套,連冷氣都不怎么用開的國家。
當英國都40°C了,那些常年高溫地區或是熱帶國家更是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到那時,人們將陷入災難中:部分地區糧食作物難以耕種,數十億人挨餓,沿海城市洪水泛濫,數億人無家可歸的世界...說是末日也不過如此。
(圖源:US News)
也難怪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的McCarthy發出無奈的感慨:
一切都太晚了。
在氣候威脅方面,我們將表現的和去年冬天面對即將到來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時一樣:毫無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