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蛋白質,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此話一點不假,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在我們的頭發、指甲、骨骼等器官和組織乃至每一個細胞中都有蛋白質!
一個體重70千克的健康成年男性體內含有約12千克的蛋白質。
人體中的蛋白質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始終處于一個不斷分解和不斷合成的動態平衡之中,每天都會有一定量(3%左右)的蛋白質被更新。
那更新的蛋白質從哪里來?
一方面我們機體會自身合成;
另一方面需要我們從食物中攝取。
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來保證身體所需,維持生命。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只知道補充蛋白,卻不知道蛋白質也有優劣之分,以為自己量補夠了就OK了,但其實補“質”也很關鍵。
1、什么樣的蛋白屬于優質蛋白?
可以說,基本上每種食物都含有蛋白質。那是不是每種蛋白質對我們人體的作用都一樣呢?
答案是NO!
我們知道,食物中的蛋白質并不能直接被人體利用,而是需要先經過機體消化,分解成短肽或氨基酸后才能吸收,然后在人體內被重新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質,補充到機體各個部位。
沒有被利用的一些氨基酸會被分解成尿氮及其他代謝產物,排出體外。
構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共有21種,其中有9種為必需氨基酸,分別是:
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組氨酸。
這9種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機體需要,必須從食物中獲得。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體內可以利用其它氨基酸轉化生成,稱為半必需氨基酸。
其它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利用其他氮源合成。
不同食物蛋白質中的氨基酸組成有所不同,被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也有差異,因此就有了優劣之分。
通常,評價一種蛋白質是否“優質”取決于兩點:一是其氨基酸組成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組成的接近程度(越接近,利用率越高);二是消化吸收率。
簡單來說,優質蛋白質(或稱完全蛋白質)就是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氨基酸模式與人體蛋白質氨基酸模式接近,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營養價值較高,不僅能維持成人健康,還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蛋白質。
2、哪些食物中含有優質蛋白?
在日常生活中,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有蛋、奶、肉、魚等動物性蛋白以及大豆蛋白等。
在2020年全民營養周之際,中國營養學會根據蛋白質含量和氨基酸評分,對常見食物進行了營養評價,列出了排在前十名的“優質蛋白質十佳食物”,它們依次是:雞蛋、牛奶、魚肉、蝦肉、雞肉、鴨肉、瘦牛肉、瘦羊肉、瘦豬肉、大豆(干)。
其中,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是唯一上榜的植物來源蛋白,其蛋白質含量約為35%~40%,必需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
科學研究表明,大豆蛋白不僅能與動物蛋白相媲美,還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和總膽固醇水平。
大豆蛋白營養這么好,趕緊吃起來吧!豆漿、豆腐腦、豆腐、豆腐干、豆腐絲……
圖 | 豆類食物互換圖(按蛋白質含量)
3、蛋白質每天吃多少量合適?怎么吃?
我國成人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為每天55-65G(根據1g/天/公斤體重換算而來,可以簡單記為多少公斤體重,就吃多少克蛋白)。
其中,要求膳食中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應占到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
舉個例子:1杯300mL的牛奶可以提供9克左右的蛋白質,1個雞蛋可以提供7克左右的蛋白質,2兩(100克)豬瘦肉可以提供20克左右的蛋白質,2兩(老)豆腐可以提供9克左右的蛋白質。這些食物加起來的蛋白就已經達到了45克,就能保證身體所需優質蛋白質的量。
另外,再加上每日需要攝入的谷類食物(250~400克),就可以輕松達到人體一天所需的蛋白量。雖然谷類蛋白非優質蛋白,但由于食用量大,仍是我們獲得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而且,如果飲食中我們將2種或2種以上的蛋白質混合食用,可以使營養價值達到1+1>2的效果。比如:谷類蛋白缺乏賴氨酸,而雜豆類食物富含賴氨酸,兩者搭配著一起食用,可以很好地發揮蛋白質互補的作用。類似的還有很多,這也是一直強調大家在飲食中食物種類要多樣化的主要好處之一,各種蛋白質可以取長補短。
不過,對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孕婦等,還是建議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比例和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