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西南部的阿里地區,有一個普蘭縣,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峽谷地帶,與印度與尼泊爾相接壤,是中、印、尼三國交界處。
我們都知道西藏阿里地區海拔很高,基本都在四千多米,完全是高寒地帶,而普蘭縣卻處于一塊峽谷地區,不僅海拔只有3900米,還有1.1萬畝耕地。當我從219國道西邊高海拔地區過來,一路上植被都很少,而這里黃色油菜花大片,真的開心極了。
其實這一路過來還看了很多風景,而普蘭最有名的是岡仁波齊峰、納木那尼峰、瑪旁雍錯等,都是神山圣湖。
上面的就是瑪旁雍錯,旁邊有一座很高的山,叫納木那尼峰,高度7694米,同岡仁波齊蜂遙遙相對,被藏民稱之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
普蘭縣的總面積雖然有12539平方千米,但卻總人口1萬人。雖然人不多,但這里因為所處的三國交界位置卻非常重要。這里的口岸每年有大量的印度、尼泊爾人進入中國旅游和拜神山圣水,帶動了邊境貿易的開展,據說普蘭的邊貿交易由來已久,在500年前就是相當的繁榮,這些年來未曾間斷。
到了普蘭,自然要看看這里的邊貿市場。
“中國西藏普蘭邊貿市場”其實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由印度人和尼泊爾開辦經營。
兩地相鄰,但也互相不干擾。主要都是經營布匹、呢子、床單、紅糖、印度香水、頭油、化妝品、首飾等商品。
比較好看整齊的是印度人開辦的,經營者都是印度人,他們賣印度產的一些特色商品以及服裝、首飾和糖果等。
這些印度人都會一些簡單的漢語,年輕人多一些,商品也可以講價,但幅度不是很大,他們普遍表現的還是熱情的。
印度人商店里服裝占很大比重,另外還有披巾、床單等,都是厚厚的,看著質量不錯,價格也都不貴。
另外就是手工制品,木藝等,但基本都是機械加工的,所以看著好看,價值不是太大。
還有一些銅制品和可掛的金屬飾物,像是鎮宅辟邪之物,都不貴,有興趣可以挑揀幾件,蠻好玩的。
我過去的時候接近傍晚了,市場的人不多了,有的甚至關門了。給我的印象商品檔次并不高,以實用和厚重結實為主,用料都比較多,相比較中國商品,價格還是要低一些。可惜這里來的內地游客不是特別多,而本地的人又不多,這些生活用具、炊具,估計銷量也是不大。
在印度人市場旁邊還有一個很簡易的市場,就是尼泊爾開辦的,這個市場的尼泊爾人相對年紀要大一些,好像在此很久了。
如果覺得印度商品單一,那么尼泊爾人賣的東西品種就更少了,甚至這里有很多尼泊爾飯店來填充這個市場。
尼泊爾這個院子,擠著很多房舍,說實話開始以為是臨時居所,或者“貧民窟”,都是破破爛爛的簡易房子,走進去還有些害怕,但實際這就是他們經營的地方,同我們想象中的市場或集貿是不同的。
越往里走房屋越是擁擠,但是尼泊爾人賣的東西品種就更少了。
最多的是木碗和一些銀器、羊毛被和佛珠、手串之類,每家賣的東西品種和價格都差不多。而木碗顯然是尼泊爾手工商品最大的賣點。這些木碗基本是一個樣式,只是大小不同,我在藏地看到一些僧侶也使用,所以也可以叫做“藏碗”了。
另外這里賣的藏紅花不錯,買了一點,準備回去泡酒,30元一克,在外面買不到這么好的。
這里可看的、可買的東西實在太少了,這看出尼泊爾的落后和商品不發達,同中國不能比,同相鄰的印度也有很大的差距。
除了賣東西,還有尼泊爾人開的一些小餐館,似乎很有特色,但沒有進去看,主要是在藏區很久了,很想吃一點合口味的菜。晚餐在一家毛家湘菜館吃了一盤紅燒肉,價格是75元。
餐館老板說這里的物價要高過拉薩和阿里,主要是交通不便利。從拉薩發東西,最快也要三天到這里,最貴時蔬菜要30元一公斤。
我問他到了冬季游客少了,是不是要離開了,他卻說冬季這里生意也好做,主要是一些單位不開火做飯,人員都在僅有的幾家餐館吃飯,而公職人員冬季的伙食補助也多,每天300元。所以還是有一些餐館愿意留下來做生意,就是條件非常艱苦的。
普蘭是中國最特別的一個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