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印邊境的
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典角村
不僅是
扼守阿里通往克什米爾地區的重要節點
其周邊地區也是我國牧民世代放牧的傳統牧場
這樣的邊境村
對于保障我國領土完整具有重要意義:
距印度碉堡僅600米的典角村民
堅持“抵邊放牧”
就等于宣稱
村民活動的區域,都是我國固有的領土
◎ 典角村所在區域衛星影像圖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典角村所在地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是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三大山脈交會之處。流經典角村的獅泉河向西北流淌約80公里后拐彎,切穿拉達克山進入了克什米爾地區,此后被稱為印度河。這條河谷,是我國西藏阿里地區通往克什米爾的一條重要通道。
印軍碉堡近在咫尺:典角村是阻止
印度非法侵占我國領土的重要據點
獅泉河遇到阿伊拉日居山阻擋
轉向西北流淌的拐彎處
就是扎西崗鄉政府所在地
河谷一側,是筆直、平坦的邊防公路
沿公路從扎西崗鄉繼續向西北前行約12公里
路的左側就是典角一組
村民住的都是新修的獨棟別墅,獨門獨院
這是噶爾縣實施的安居工程
被當地人稱為“第五代房”
如果從高處俯瞰
整個村子看起來就是一個大寫的漢字
——“國”字
◎ 典角一組
從典角一組繼續前行
經過一處需要出示“邊境通行證”的關卡
走了十幾公里,就到了典角二組
(當地人通常把二組稱為典角村)
這里是獅泉河與其支流典角曲的交匯處
典角村就位于典角曲的沖積扇上
周圍草甸豐澤,土壤肥沃
遺憾的是,如此沃土,因為海拔過高
很難大面積種植糧食和蔬菜
村里建筑都是2018年修建的二層別墅式新房
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算是本地“第四代房”
而村民過去住的都是低矮的土坯房
◎ 典角村(典角二組)
抬頭向西北方向望去
遠處直線距離600米處
就是印度非法侵占我國領土后
興建的村莊巴里加斯
這個村子散落著十幾戶人家
都是白墻粉刷的平房
◎ 距離典角村直線距離600米處,就是印度非法侵占我國領土后建起來的巴里加斯村
在中國與印度的邊境地區,典角村與巴里加斯很可能是相距最近的兩座村莊。在典角村周邊地區,有1950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位于傳統習慣線中方一側,為我國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的一部分,歷來屬于我國領土,但目前還有450平方公里被印度非法占領,中國政府歷來不承認這一地區存有領土爭議。
把視線再抬高一些,就能看到
巴里加斯村緊靠著一個山頭
這個山頭是周圍最高的制高點
也被印軍非法占領著
山頂上修了一座軍事崗樓,外墻是紅色
起初我還以為是觀光塔,上邊有人影晃動
崗樓下面,還有一排建筑
在制高點山頭的山腰上
有一條“之”字形的羊腸小道,盤旋勾連
連綴著或方或圓的一些物體
我仔細一看才發現,那些或方或圓的物體
竟然都是碉堡,槍口全沖著中國典角村方向
◎ 印軍碉堡
我曾沿著喜馬拉雅山
走訪過很多邊境地區
發現中國和印度兩軍“面對面”距離最近、
又向游人開放的地方
是在日喀則市亞東縣的乃堆拉山口
而要說中印兩國村莊靠得最近的
應該就是典角村與它對面的巴里加斯了
在典角村,看著對面山頭近在咫尺的印軍碉堡
我才深刻體會到
如果沒有典角村,印軍早就順著獅泉河谷
一步步挺進阿里高原了
而典角村東側直線距離30公里處
就是我國西藏與新疆交通的生命線
——219國道
想想就會感到事情的嚴重性
要是丟了典角村,219國道就有被斬斷的危險
◎ 典角村所在地區的獅泉河畔有一座紅山,山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堡——熱拉城堡,該城堡的存在,是說明典角村周邊地區屬于我國固有領土的歷史證據。歷史上,吐蕃王朝崩潰后,最后一位贊普朗達瑪的后人吉德尼瑪袞,為逃避追殺,約在公元10世紀30年代遠走阿里高原,在獅泉河畔修建了這座熱拉城堡。吉德尼瑪袞的三個兒子,后來分別創建了古格王朝、拉達克王朝和亞澤王朝。
“抵邊放牧”的重大意義:
邊境邊境,沒有邊民,哪有國境?
與其他非邊境地區牧民不同的是
典角牧民去高山牧場放牧
不僅是為了填飽牛羊的肚子
更有守護領土的責任
他們自愿組織起來
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
“抵邊放牧,貼邊生活,沿邊巡邏,依邊致富”
對他們來說,放牧既是巡邏,巡邏也是放牧
◎ 典角曲流域周邊地區,是典角村民世代放牧的高山夏牧場
典角曲是獅泉河的一條支流,典角村就位于上述兩河的交匯處。順著典角曲所在的典角溝溯河而上,有一大片優質的高山夏牧場,海拔超過5000米,這里也是典角村民世代放牧的夏牧場。據牧民介紹,這里的草場看似沒有低海拔的草原那么豐茂,牧草長得低矮,但營養很豐富,牛羊吃一天,抵得上在低海拔牧場吃三天。而且恰恰是因為這里的牧草長得根深、葉短、稈壯,牛羊不能一下吃光,可以經得住不斷分層采食。
過去,我對于邊境的認識很膚淺
認為邊境就是由鐵絲網、緩沖區
和崗哨等圍起來的區域
除了軍人,不應該有老百姓出現
但到了典角村
我對邊境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改變:
邊境邊境,沒有邊民,就沒有國境
典角村民的“抵邊放牧”
讓我產生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我曾多次沿著我國西部邊境地區走訪
逐漸意識到
正是典角村民這樣的“抵邊放牧”
才為我國守住了眾多領土
四川大學中國西部邊疆安全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謝貴平教授,一直從事我國西部邊境問題的研究,他認為:“邊民既是邊境的建設者,也是邊境的保衛者,他們在建設家園的同時,也就是在保衛中國。邊境村自然環境惡劣,農牧業生產基礎差,人口流失嚴重。只有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人居及生產生活環境,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改善民生,讓這些邊境村居民安居樂業,才能調動他們守土固邊的積極性。”
顯而易見,這些年典角村的發展
就印證了謝貴平教授的說法:
邊境村民的安居樂業很重要
走進典角村,我發現
每家每戶的別墅式建筑
如果拿到內地任何一個城市或富裕鄉村
也并不遜色多少
要知道,在2011年以前
典角村還缺電缺水
通信不暢,交通不便,條件落后
如今,村里建設完成了村委會辦公樓、
村民活動廣場、村衛生室、籃球場、街道路燈、
2個公廁和1個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
健身器材一應俱全
村內街道實現硬化、綠化、亮化全覆蓋
修復了兩組光伏電站
2017年實現戶戶通電
所有村民都用上了移動電話
還打了兩口井,解決了冬季人畜飲水的困難
◎ 典角村是我國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下設的一個行政村,村里的建筑都是2018年修建的二層別墅式新房,算是第四代建筑了。在典角村西北方600米,隔著獅泉河支流——典角曲,是印度非法占領我國領土后所建的村莊巴里加斯。巴里加斯背靠的那座山包,山坡上都是印軍修建的碉堡,槍口赫然對著典角村。
典角村頂頭的人家
也就是離印度村莊最近的一戶
是村民旺扎的家
50歲出頭的他,是村里的聯防組長
剛從夏牧場下來回家休息
他請我到屋里喝茶
從房屋格局、陳設看起來
他家與城里人的房子沒有多大差異
只是比一般內地家庭多了一個日光廊和佛龕
旺扎告訴我,村民享受了多項政策補貼
包括草場補貼、邊境補貼、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等加起來
每人每年有1萬多元
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
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入學率
都達到了98%以上
旺扎一家四口,老伴叫白瑪格桑
大女兒次仁吉宗,小女兒阿旺卓瑪
次仁吉宗是村里的婦女主任
阿旺卓瑪畢業于
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
在措勤縣磁石鄉小學當語文老師
每月工資9000元
走出旺扎家,拐過一棟房子
前面就是村里的健身廣場
足有三四百平方米大
安裝了十幾種健身器材
三位老太太坐在健身器材旁邊
正聊著家長里短
◎ 典角村建有健身廣場,足有三四百平方米大,安裝了十幾種健身器材。2011年以前,典角村還缺電缺飲用水,通信不暢通,交通道路不便,生活衛生條件相對落后。2011年至2018年,噶爾縣投資4200余萬元,使典角村民們告別了低矮的土坯房,住進了寬敞明亮、設施功能齊全的別墅式新房。整個村莊規劃合理,分居住區、養殖區、人工種草區和蔬菜大棚區。
在村子東北角,有一排平房
過去是國際邊民互貿市場
曾經在1999年至2008年開放過
當時中國的日用品、印度的手工藝品
都深受中印兩國邊民的歡迎
有村民告訴我
他過去在這個市場買的印度卡墊
已經使用了十多年
圖案靈動精美,手工精細考究
這樣的卡墊,當時賣價是二三千元
如今1萬元也買不到了
◎ 典角村曾有一個邊民互貿市場,但后于2008年關閉
典角村是阿里地區噶爾縣唯一一個位于中印邊境印度實際控制線附近的村莊,邊境線長達34公里,與印度村莊相距不到1公里。這里高寒缺氧,一年中多為大風天氣。村子里曾經有一個小小的邊民互貿市場,但后于2008年關閉。這個洗刷完掛在水渠邊晾曬的印度卡墊,就是村民當年在邊民互貿市場購買的,已經使用了十多年。
謝貴平教授還跟我談起了西藏的另一個邊境鄉村
——山南市隆子縣的玉麥鄉
這個玉麥鄉,我也曾到訪過
并給《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寫過報道
謝貴平教授說
如今玉麥鄉在國家投資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
還結合自身特色設計了兩條旅游線路
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
也聯合發布了包括“西藏山南玉麥線”在內的
十條中國“西部行”自駕游精品線路
這一規劃,不僅使玉麥居民富了起來
更加愿意守邊護邊
而且也有利于全國人民更多地了解
我國的邊境和邊境村
由玉麥鄉,我想到了典角村
對內地老百姓來說
典角村比玉麥鄉的位置更為偏僻、遙遠
如果什么時候
像典角這樣的邊境村也開展起了旅游
有更多人來觀光
那么真的是在為我國邊民和邊境造福了
……
本文選摘自《中國國家地理》2020年5月文章:
《西藏典角村,前方距印度碉堡僅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