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河北金山嶺的杏花應時而開。
來自天津的王偉游客告訴記者,他每年都會在4月中旬左右來到長城。他說,這個季節是長城最美的季節。“京幾四月芳菲盡,金山嶺上杏花妍”,嬌艷的杏花與古老的長城相伴,對比強烈,更顯長城的蒼勁。他說“春季滿山杏花盛開,別具一番景象。”
作為距離首都最近的國際型旅游區,金山嶺長城作為旅游精品板塊和京北黃金旅游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因其視野開闊、敵樓密集、景觀奇特、建筑藝術精美、軍事防御體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春天的金山嶺長城,極目遠眺,長城內外杏花爛漫,把蜿蜒的巨龍裝點的分外妖嬈。
四月天,當南國的花卉紛紛落花孕果之時,承德金山嶺長城上的杏花剛剛艷放迎春。
晨起,一抹朝陽從山縫間露出半邊笑臉,點點光芒映照在金山嶺上的杏花之上,暖暖的色調讓潔白的杏花嬌羞無比;此時,黑皴皴的長城磚石與鮮艷的杏花相比,更顯蒼勁。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在華北地區乍暖還寒的清晨,迎著微風的杏花枝亂顫,伴著朝陽起舞。
我總佩服于金山嶺上人,他們為什么會選擇“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的杏花與長城為伴呢?
金山嶺的杏花
萬里長城之中,我最感佩的就是金山嶺這一段的長城。它依山憑險,起伏跌宕于山水之間,體態雄奇世人點贊。先人在山嶺間依山設險、憑水置塞,才讓長城似鋼墻鐵壁能擋住外倭入侵。
而與之相生相伴的杏花栽種在這里,從杏樹的枝節蔓延,古枝生新花,又可和長城同出一脈。其“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的傲霜禁寒的性格又和長城同出一門。
賞花的4月,金山嶺長城的旅游管理機構會適時推出杏花節賞花之舉,以花為媒、以節會友,讓一個看似花節,實則是旅游推介的活動成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到這里踏青賞春。
此時的長城之畔,杏花或許在一夜間就悄然開放,登上長城的高點“將軍樓”往山下四處觀望,點點白花、叢叢綠意,褐色長龍構成了這個季節金山嶺獨有的符號。
金山嶺上杏花盛開
我曾問過多年來多次穿梭于金山嶺長城上的攝影人老姚,他告訴我“西起古北口,東至望京樓,金山嶺長城全長10.5公里,沿線設有關隘5處,敵樓67座,烽燧3座,因為這里的視野開闊,敵樓密集,景觀奇特,建筑藝術精美,軍事防御體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
有文人這樣感懷“長城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山際線,是最唯美的觀景臺,也是最深刻的歷史廢墟。看長城之美有太多的角度,它的美,多少文字也難以盡言。”
以長城為題材的攝影人總喜歡一次次,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氣候環境下登臨熟悉或不熟悉的長城。
我是一個旅游者,對于長城來說是一個過客,我在杏花綻放的時節也曾幾次訪問過長城。
每一次,我都會在凌晨的4點多鐘,背著20多斤的攝影器材從后川口、從沙嶺口、從磚垛口去拍攝長城。
路線的選擇會隨著季節而不同,但一路的風光比較,在春季看花的時節,我總喜歡從沙嶺口到后川口的這一路,這一路無論是手腳并用的夜行,還是在日光下輕閑游走,總有淡淡芳香的杏花為伴。
在拍攝中,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杏花與長城元素攪合在一起。或以長城為前景,或用長城做背景,杏花是不可或缺的。
初來長城的攝影人總喜歡去小金山,那里有攝影前輩于俊海老先生拍的一張照片獲得了國際金獎,模仿是攝影人天與生俱來的天性使然。
在小金山樓上的長城垛口看長城蜿蜒曲折,視野特別開闊,遠處敵樓密集,整個往西方向的長城在朝陽的映照下雄偉壯觀。
與他人的角度稍有不同,我總喜歡去距離主景區較遠的黑樓去拍日出下的杏花,雖然爬上這個高度的長城不僅手腳并用,甚至仰角達到了60度以上。但是在這個角度可以拍攝遠處的巨龍般伸展四肢的完整長城;也可以拍攝鏡頭前不太遠的殘長城。這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轉身去取景,人說一步一景,這里是一個角度一個景,而且總有美麗的杏花就像約好了一樣注定在做你鏡頭前的陪襯。在逆光下“楊柳迷離曉霧中,杏花霧落五更鐘。”的韻味是我最為喜愛的調調。
從磚垛口上行到三岔口,登臨者可以有多種選擇的角度,可沿著東方臺直上將軍樓一覽全景;順磚垛口西線行進,就是著名的五眼樓和六眼樓了。兩條線都可以看到一路上設有障墻、垛墻、戰臺、炮臺、瞭望臺、雷石孔、射孔、擋馬墻、支墻、圍戰墻等。但作為拍杏花的主題來講,這里不是最佳的選擇。“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只有4月末的殘花時節,風兒不經間的賞賜才會有這種意境吧。
金山嶺美景令人陶醉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登上金山嶺長城,傾心感受古長城的壯美與雄渾,便可體會一個民族的偉大與豪邁。品味杏花香,享受小鳥依人般的輕柔和抒懷,自覺地放松身心,感悟自然。
身心的洗滌在金山嶺這個舒服的4月你享受到了。夏季、秋季、冬季,你還會再來,不舍金山嶺,正確的旅游選擇。(文/田桂蘭 孫閣 《綠色中國》2020.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