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住宅多元化的國家,根據住宅基本性質劃分,常見的有一般商品房住宅、公寓(住宅公寓和商業公寓),還有小產權房等形式。雖然說都是房子,都可以住人,但由于房子屬性不同,每種房子住起來的舒適度也不相同,市場的喜好程度也大相徑庭。
商品房住宅是最常見、最廣泛、最通用的房屋類型,國家對商品房住宅的建筑設計有著嚴格的規范,例如小區的容積率標準、綠化標準、層高與光照標準等都有一定的規定。只有房子符合了這些基本要求,住起來才顯得舒服,所以,當我們住在這樣舒適的房子中,首先感謝的不是開發商的“良心”饋贈,而是國家對最廣泛住房的舒適度關照。
除了普通商品房住宅外,公寓也很常見。根據土地出讓性質的不同劃分,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的是住宅用地,使用年限40年的是商業用地,所謂的商業用地是指在這片土地上規劃建造的是商場、寫字樓等商業場所,也有在商業用地建造住宅的,這就稱之為“商業公寓”。
公寓分為兩種:住宅公寓和商業公寓,前者產權是70年,后者產權是40年。住宅公寓建造在住宅用地之上,之所以稱之為公寓,是因為通風采光都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據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住宅每戶至少有一個居室、宿舍應每層至少超過半數以上的居室能獲得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少于1小時”。還有對間距的要求“住宅間距,應該滿足日照采光為基礎,綜合考慮采光、通風、消防、管線埋設等要求標準確定。”住宅公寓雖然產權是70年,但是往往采光不足(達不到國家的標準),所以不能被稱之為住宅,只能冠名以公寓。
商業公寓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建造在商業用地上的房子,產權只有40年(也存在50年的情況)。商業公寓在建筑上并沒有嚴格的采光條件要求,所以房子可能出現終年不見太陽的情況,住起來很不舒服,除此之外,商業用地一般出讓于人流量較大的黃金地段,這樣的位置寸土寸金,開發商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肯定會把容積率提高的越高越好,只要能順利通過規劃審批,公寓樓房肯定是建造的越高越好,所以我們經常會見到公寓的居住密集程度要比住宅高得多,多達幾倍。
有人說,過去想買房,但是沒錢買,等到有錢買房的時候,房地產調控出現了,各種限購條件之下,自己失去了買商品房的資格;又或者因為房價上漲,導致自己手上的錢不夠買商品房了。在此背景之下,公寓立即蹦了出來,開發商和房產中介大肆宣傳公寓的好處,例如不限購、房價低、升值快等。不過,行家勸誡:錢不夠也別買“公寓”房,終究逃不開這4大“硬傷”!
第一、居住體驗差。
居住體驗差是公寓的第一大弊端,房子是用來住人的,居住屬性才是房子的根本屬性,國家之所以對商品房住宅的建筑標準有明確的規范,就在于保障居民住宅的舒適度。公寓并不遵循這些建筑規則(至少在采光問題上可以不按照這個標準執行),所以公寓首先的問題就是采光不足。
開發商為了最大化利用土地,建造的公寓經常樓挨著樓、戶連著戶、門對著門。不管是70年的住宅公寓,還是40年商業公寓,每層樓可能多達10-20戶人家,早晚高峰期,電梯都要排隊,朝北方的住戶不能采光,所以公寓房居住舒適度很差。
第二、不能落戶。
無法落戶是商住公寓的最大缺陷,住宅公寓建立在商品房土地之上,是可以落戶的。我們知道,戶口是城市歸屬的象征,只有在一座城市有了戶口,才能享受城市發展帶來的資源,最典型的就是教育資源,在落戶方式上,買房落戶是最為常見(普遍適用)的手段。如果你圖便宜買了商業公寓,最后發現無法落戶,就得不償失,最后孩子很可能無法上學。
第三、生活成本高。
商業公寓使用的是商業水電,商品房住宅使用的是民用水電,二者在成本單價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前者可能是后者的2倍左右(70年產權公寓是民用水電),例如民用電費是0.5元/度,那么商業用電可能是超過1元/度,水費亦是如此。商業公寓的居住成本要高得多,一年下來多交好幾千元。除此之外,不少商業公寓經常還不給通燃氣,做飯都是問題。
第四、市場喜好程度低、升值慢。
正是由于以上三大缺陷,所以公寓不被喜歡,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住起來不舒服、甚至無法落戶、無法上學、居住成本還很高的房子,誰會去選擇呢?所以在二手房市場,公寓(不管是商業公寓還是住宅公寓)都不被喜歡,故而出售轉讓難度大,由此導致房子升值慢。
公寓在買賣交易的過程中,稅費很高,例如住宅繳納1%-3%的契稅等費用,而公寓契稅3%一概不減,還有其他費用也不能免除。公寓不管是首套房還是二套房,貸款利率要高得多、并且只能使用商業貸款、不能使用公積金貸款,首付款比例一般至少50%以上。
看似“便宜”的公寓,仔細琢磨之下,竟然還有這么多的門道,看完以上公寓所有的優缺點,你還打算購買公寓嗎?樓市指聞特別提醒,在商品房出售難時,往往開發商叫的最歡的就是公寓房,殊不知背后貓膩還真不少,買房擦亮眼,不要貪圖便宜買到后悔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