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無人駕駛明星公司易控智駕迎來重量級人物加盟。
近日,易控智駕對外宣布,前阿里菜鳥網絡 ET 實驗室硬件負責人林巧博士已于今年 4 月以合伙人身份正式加入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副總裁。
在此之前,林巧于 2011 年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2015 年聯合創立鑼卜科技并擔任 CTO,2017 年 10 月加入阿里菜鳥網絡組建的自動駕駛部門 ET 實驗室,擔任硬件負責人。
林巧博士在阿里菜鳥期間工作照
從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巨頭之一阿里巴巴轉型到幾十人規模的易控智駕,對林巧而言,這是一次公司規模的降維,也是自動駕駛在應用場景上的降維。
從萬億市場規模的物流賽道切換到百億規模的礦山賽道,是他在充分調研后的一次變道和冒險。
在林巧看來,未來幾年在自動駕駛行業,礦用無人駕駛無疑是最值得選擇的賽道。
縱觀整個行業,從大型互聯網公司切換到創業公司、從落地遙遠的公開道路場景切換到即將開啟商業化的低速限定場景,已經成為 BAT 工程師們在事業進階上的常規操作。
伴隨著場景的降維,這些工程師們的職業通道往往能得到一個重大提升。
林巧離開阿里加入易控智駕,從大廠螺絲釘轉型成為創業公司合伙人、副總裁,顯然是一次升級。
易控智駕透露,除了林巧,公司還陸續有百度、騰訊的中高級別的工程師加入。
2020 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的仿佛不僅僅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職業選擇——有機會就去創業公司拼一把。
這樣的選擇,今年在不少港口、礦區、機場及園區等特定場景自動駕駛頭部公司中,也能見到相似的案例。
1.易控智駕突圍礦用無人駕駛
易控智駕成立于 2018 年 5 月。
在過去兩年里,公司的礦用車無人駕駛技術研發進展迅猛,到目前已經形成了「5G 網絡+無人駕駛技術+露天采礦工藝+土方剝離工程」四位一體的礦用自動駕駛運輸運營落地應用體系。
截至 5 月底,易控智駕累計無人駕駛里程數已經超過 15000 公里,無人駕駛土方運輸量超過 86000 方,這兩個關鍵數據目前都居國內行業第一位,而且其無人駕駛車隊的運輸效率已經達到人工車隊的 80%以上。
與其他無人駕駛公司創始人多為主機廠、Tier 1 或科技公司背景不同,易控智駕創始人兼 CEO Wason 是一名 80 后的連續成功創業者。
自 2012 年起,Wason 創辦的公司已連續多年實現年銷售收入超過 10 億元。
此外,他還擔任上市公司寶通科技的股東。該公司是礦用運輸設備生產商,也是神華集團(神華集團后與中國國電合并成為國家能源集團)的 A 類供應商,每年為神華集團提供近 2 億元的礦用設備。礦業巨頭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BHP)也是寶通科技的重要客戶之一。
在多次成功的創業中,Wason 積累了豐富的團隊管理與運營經驗。
受 Wason 邀請,林巧幾次到礦區調試現場實地調研,最終被易控智駕團隊的專注和拼搏精神打動,決定 ALL IN 礦用無人駕駛賽道。
易控智駕無人駕駛運輸運營車輛
2.從導彈控制系統到低速無人車
2011 年,林巧從浙江大學博士畢業,隨后就加入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屬的某研究所,開始做導彈控制系統方面的研究,整日與雷達、慣導、控制器、舵機等控制系統部件和算法打交道。
林巧博士學生時代
那時候中國的自動駕駛行業還尚未萌芽,google 無人車剛剛在硅谷開跑。
4 年后,在一位朋友邀請下,林巧加入一家剛成立不久的創業公司——杭州鑼卜科技,擔任 CTO。公司最早的方向是開發面向消費者的平衡車,平衡車的技術核心也是控制系統。
2015 年,由于小米進入這個市場,并推出 1999 元的九號平衡車,鑼卜科技選擇了轉型進入 2B 市場。
同時期內,國內自動駕駛創業爆發,馭勢、智行者等公司紛紛成立。這些公司在創辦早期都需要線控的底盤平臺,以快速開發能夠驗證自動駕駛能力的原型車。
后來大家都知道,在乘用車上這類 Demo 開發的需求捧紅了 AutonomouStuff 和林肯 MKZ 這樣的組合。
而在低速自動駕駛領域,鑼卜科技憑借之前開發平衡車的積累,很快拿出了低速線控底盤,因而也抓住了當時的機會。
一時間,馭勢、智行者早期底盤平臺都是由鑼卜科技提供的。
不過,當時的底盤主要是用于少量原型車的開發,整個行業都還沒有批量訂單,因此線控底盤的出貨規模難以支撐公司長遠發展。
2017 年 10 月,林巧離開了自己參與創辦的鑼卜科技,加入了菜鳥網絡組建的自動駕駛部門 ET 實驗室,擔任硬件負責人。
在菜鳥網絡的時間里,林巧帶領硬件團隊完成了末端無人配送的產品硬件定義、硬件系統設計、線控底盤、傳感器/計算平臺選型以及傳感器驅動、標定等工作,這些工作相當于是打磨出了菜鳥無人配送車的「身體」。
2019 年的一個假期,林巧到鄂爾多斯的露天礦上實地考察。
露天煤礦運輸環節的作業環境十分惡劣,除了肉眼可見的粉塵、顛簸,還有普通人難以想象的非常高的翻車、跌落等事故風險,這給長期在辦公室環境開發的林巧帶來很大震撼。
一位礦上的工程管理人員告訴他,「去年一個礦上有 200 臺寬體卡車在運營,一年中卡車要'摔下去'好幾次。」師傅口中的「摔下去」,是指幾十噸重的寬體車在礦坑里掉下了一個近 20 米的臺階,所幸當時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這次考察后,林巧便開始思考自動駕駛技術是否能為礦山運輸解決這些問題。
3.礦用無人駕駛的剛需與規模落地
作為易控智駕的系統工程副總裁,林巧在 4 月份入職之后只在北京待了四天,其他時間基本都在礦上。
「以前工作都是在大城市的核心地段,環境比現在舒服多了。但是,現在是在自動駕駛落地應用的第一線。」林巧笑說。
林巧認為,礦山賽道是一個能夠更快落地的場景。
林巧去考察的煤礦,「寬體卡車一年摔下去好幾次」,這意味著直接的車輛損失、可能的人員傷亡,以及事故后的停產整頓。對礦業公司來說,安全是所有效益的前提。礦山的智能化改造迫在眉睫。
今年以來,汽車行業與自動駕駛行業都出現了裁員潮。
在硅谷,累計融資超過 10 億美元的 Zoox 被曝出裁員和尋求出售的消息,此外 Cruise、Ike 等明星公司也紛紛曝出裁員,卡車自動駕駛公司 Starsky Robotics 則在 3 月份直接宣布公司停止運作。
礦用無人駕駛領域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今年 3 月,國內慧拓智能宣布完成億元規模融資,踏歌智行和易控智駕的新一輪融資據說也已經完成,三家公司都正開啟「增車加人」計劃。
易控智駕甚至在行業普遍裁員降薪的大環境下逆勢漲薪。
4.全球礦用無人駕駛商業化大幕已經開啟
在全球范圍內,礦用無人駕駛領域的巨頭卡特彼勒 5 月對外宣布,使用其礦山之星系統(MineStar)的卡車累計移送物料已達 20 億噸,累計無人駕駛行駛里程 6760 萬公里,且沒有發生任何人員傷亡事件。
迄今為止,卡特彼勒已有 276 輛自動駕駛卡車在運營,并且正在加速投放。
在此之前,卡特彼勒曾在 2018 年 11 月宣布其礦用無人駕駛卡車運輸量突破 10 億噸,而短短 16 個月后,累計運輸量就翻了一番。
露天礦作業環境惡劣、危險系數高,運輸司機招募和管理尤其困難。
引入無人駕駛系統不僅能節約司機工資成本和管理保障成本,還可以大幅提升車輛的利用率和作業效率。
澳大利亞礦業技術集團在 2017 年公布過一個統計數據:在人工駕駛狀態下,每輛礦用卡車每年可工作 5500-6000 小時,而無人化后每年能工作 7000 小時。
節省司機成本、提升車輛效率的同時,礦用運輸車輛的燃料和維護的成本也不低。
據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商 FMG 集團測算,無人駕駛礦車的生產效率要比人工運輸提升 30%。
巴西著名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淡水河谷公司給出的數據則是:無人駕駛可使燃料成本下降 10% 以上,車輛維護費用降低 10% 以及輪胎磨損降低 25%。
此外,無人駕駛系統還能幫助礦山企業優化業務管理流程,提升整體生產經營管理和決策水平:
- 形成集中管控,對汽車運輸、協同生產、應急處理等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監測和集中控制;
- 優化剝離、采裝、運輸和地面生產過程,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節能減排、綠色開采;
- 實現柔性產能配置,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能,有效解決產能低谷期人緣負擔重、裁員等問題。
中國的政策法規,也在推動礦用無人駕駛的規模部署。
今年 3 月份,發改委等八部委發布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到:
到 2025 年,大型露天煤礦實現智能連續作業和無人化運輸。通過礦用無人駕駛的應用,構建無人駕駛作業集群,可以有效減少工程現場作業人員數量,提升人員安全水平,減少甚至杜絕礦區運輸環節的安全生產事故。
5.礦山自動駕駛落地路徑和難點
如果將自動駕駛按應用場景環境和車速劃分,有:高速開放、高速封閉、低速開放和低速封閉四個場景。
Robotaxi 屬于高速開放的場景,并且要兼顧低速車輛、人車混行,這在落地上是最難的。而礦用無人駕駛剛好屬于另一極——低速封閉場景。
用無人駕駛來提升礦山運輸作業的安全和效率,是近幾年智慧礦山建設的重要方向,也是礦業公司的剛需。
礦上的運輸車輛主要分兩類:
一類是大型礦卡,載重量在 100 噸以上,主要由日本的小松、美國的卡特彼勒等廠商提供,價格高達到數千萬元;
另一類是寬體自卸卡車(簡稱寬體車),載重在幾十噸到 100 噸之間,主要由國內主機廠提供,市場價格在 60 萬 - 100 萬元。
與乘用車和低速物流領域相比,礦用車對自動駕駛系統成本沒那么敏感,其單價比一般的乘用車貴太多,加裝一套 20 - 30 萬元的自動駕駛系統,并沒有增加太多的成本。
易控智駕的打法是只做寬體車的自動駕駛,并且與國內寬體車領域最大的 OEM 同力重工深度合作。
因為寬體車的市場增量規模大,每年有近萬臺新增。
同力重工是國內第一家成功開發非公路寬體自卸車的 OEM,其寬體車的年出貨量在 5000 臺的級別,在無人駕駛礦車上,易控智駕是同力重工的線控寬體車(智能礦車)的最大用戶。
今年 4 月,易控智駕與同力重工已經達成戰略合作。易控智駕與同力重工的合作能夠實現自動駕駛系統的前裝配置,來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相比之下,因為大礦卡的核心零部件大多是進口,并且單價較高,實現礦卡的自動駕駛往往是基于舊有車輛改造,改裝下來「可能會存在很多問題」。
現在,通過與同力重工的前裝合作,易控智駕已經在鄂爾多斯礦上部署了 4 臺無人駕駛寬體車。
除了重大軟件版本更新,這 4 臺礦車日常基本一周 7 天、每天 12 小時,不斷在礦上運送土方。
基于對過去一年多無人駕駛試驗運營數據、現場安全可靠水平及與人工效率對比等因素的評估,易控智駕在 6 月新增了 8 臺新車,自運營無人駕駛礦車到達國內最多。
這一舉措將加速國內礦用無人駕駛的規模化落地進度。
目前易控智駕部署的自動駕駛車車速不超過 30km/h,整個礦山環境相對可控。
盡管也有汽車、行人甚至小動物出現在運輸路線上,但出現的頻次要比其他道路低很多,相應地,自動駕駛系統對這些目標的行為預測要求也要低很多。礦方甚至可以為自動駕駛開辟專門的道路和運載區域。
礦山場景看似簡單,但也有自己獨特的難點。
比如在末端配送場景中,無人車每次跑過同一段路,通常會壓住同一個車轍(最佳行駛軌跡),這樣保持無人車在穩定的狀態行駛。
但在礦山的渣土路上,車輛每次的行駛軌跡最好有一定的位移,否則車轍印會越來越深,輪胎的摩擦增大,油耗也會上升。
因為礦山的渣土路粉塵大的原因,日常運輸路段上,還需要用專門的灑水車定期灑水。
因為粉塵大,易控智駕現在的自動駕駛感知方案以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為主,攝像頭為輔。
按照 30km/h 的車速,整個傳感器方案的感知確保覆蓋車輛前方 50 - 100 米的范圍。
隨著挖掘機和排土作業的進行,裝載區和排土區也會發生變化,這意味著高精度地圖也要保持同步更新,來準確調度車輛的停靠位置。
在開采作業流程中,礦方通常會有一套「卡調系統」來調度所有作業車輛,以提高挖掘和運輸土方的效率。
為此易控智駕專門為無人車開發了一套「蜂群指揮官」調度系統,實現精準的車輛調度。
林巧說,這些問題,如果在北京的辦公室寫一版代碼,再讓測試人員在礦區現場測,是很難調到最優狀態的。這都需要工程師扎根到場景里,感受真實的場景和車輛狀態,才能做好工程化和產品化。
去年林巧到礦上考察時,就有不少礦上的人都和他反饋易控智駕是一支特別接地氣、專注和拼搏的團隊。加入之后,林巧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些特點。
除了林巧,易控智駕負責產品的副總裁張磊也和團隊一起,一年也都有相當長的時間在礦上進行測試開發。
目前,林巧、張磊以及露天礦總工孫慶山,是團隊開發礦山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的核心技術力量。
張磊曾經在宇通擔任自動駕駛負責人,也有過創業經驗。易控智駕露天礦總工孫慶山則從 1983 年畢業后一直在煤炭科工集團工作,對露天礦的相關工藝、流程有近 40 年的研究。
與單純重視技術的團隊不同,易控智駕創始人、高管有著深厚的創業和商業經驗,重視算法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工程能力和產品能力,其目標是打造綜合能力強且能快速落地,包含算法、整車工程以及露天礦工藝的多元化團隊。
整個易控智駕現在有團隊成員近 50 人,主要來自阿里、百度、宇通、一汽、中煤科工沈陽院、東方測控、千方等,團隊成員扎根自動駕駛、車聯網、智慧礦山等領域多年。
6.扎根場景,走向商業化的新藍海
國內煤炭無人駕駛運輸市場規模有多大的規模?
易控智駕商務總監龐東君引用中煤西安設計院劉光大師的數據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估算:
「截至 2018 年底,我國共有露天煤礦 450 處,產能 9.5 億噸,占總產能 25%,在未來這個數據還會增長。以平均剝采比 7、單方運輸成本 4.5-7.5 元調研數據來測算,國內煤炭市場無人駕駛運輸年度規模大概在 300-500 億區間。」
在煤礦市場之外,易控智駕未來也會向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及砂石骨料等其他露天礦市場拓展,并且會在合適的時機謀求出海。
每年 300 億元 – 500 億元的市場規模,與 Robotaxi、干線物流領域動輒萬億級的估算相比,煤礦無人駕駛看似不大,但國內真正深耕礦用自動駕駛的團隊屈指可數,而易控智駕是這一賽道的領先者。
現階段,易控智駕專注于露天煤礦場景,并且只做寬體車,再通過寬體車實現方案前裝線控和產品化。
基于通用平臺提供產品化的解決方案,而非基于項目制的解決方案,這是易控智駕戰略聚焦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在中國和澳大利亞等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對于礦用自動駕駛的需求逐年上升。
雖然礦用無人駕駛的效率和成本優勢需要量產運營才能完全體現出來,但由于礦山對運營安全的迫切需求,國內礦用無人駕駛公司已處于規模上量階段。
林巧透露,今年內,易控智駕還將在一個更大、更有影響力的礦上擴大無人駕駛試驗運營規模。
這意味著接下來,他們還將經歷更多的「臟活」、「苦活」。而一旦實現規模化,那么自動駕駛的礦山落地步入全新的階段,易控智駕將挖得第一桶金。
在礦用無人駕駛領域,以易控智駕等公司為代表的國內新勢力正在逐漸縮小與海外巨頭公司的差距。憑借接地氣、靈活的打法,拼搏的精神,加上扎根現場、服務場景的本土化優勢。
不出意外,未來幾年內,中國本土的礦用無人駕駛新勢力將很快交出漂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