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停止向中國科技公司供應芯片,并威脅臺積電將不允許給華為代工芯片的新聞下,有人評論:“因封鎖而主動把市場讓出來,這是頭一次!”
作為領先者主動放棄市場可不是一步好棋,一般情況下,科技市場很難出現大的反轉,尤其是在美國壟斷的情況下,但現在美國正在主動與中國到處脫鉤,這將促進了中國一些相關產業的得到發展。

美國限制是為了讓中國在某些問題上做出讓步。白宮認為,中國無法大量生產芯片,因為中國缺乏生產芯片的光刻機。據報道,中芯國際可以批量生產14納米芯片,但是由于缺少EUV光刻機,它生產不了7納米及以下的芯片。
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真的那么被動嗎?
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差勁,更不用說我們早就提前開辟了道路。許多人只看到美國和日本目前在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優勢,而國內似乎一片空白,但實際上,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就已經開始對該領域的研發進行投資,1958年實現了硅單晶,比日本還早兩年。

但是這一領域的市場主要由美國主導,而企業都具有逐利性,他們需考慮到市場成本。而中國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我們須優先考慮就業等問題,所以市場規模大,技術含量相對低的產品得到了優先發展。對于那些市場規模小,技術難度高的產品,成本不劃算,不具有快速的效益,通常將由各大國或研究機構研發,而并不是我們做不了,最典型的例子是光刻機。

大家總是認為西方光刻機是先進的,所以它可以制造芯片,而中國沒有技術就不能制造它,但是這種邏輯是錯誤的,因為只看到了膚淺的市場地位。就光刻機本身而言,它并不是一種完全不可用的技術。荷蘭ASML公司占全球EUV光刻機市場的100%,但過去兩年全球總出貨量僅為44臺,這表明光刻機市場狹窄且每個組件的生產成本都很高,因此多年以來,國內沒有一個企業愿意去批量生產。

但實際上,中國是具有研制能力的。例如,上海微電子的90納米光刻機就是一種成熟的產品,上海光機所在8年前就開始開發EUV光源,多虧特朗普,使得原本只是純科學研究模式的中國光刻機,被迫轉型走向市場。也許這就是我們等待了多年的機會,原本散布在中國各個研究機構中EUV領域,將展開全面的合圍。

上海微電子最近宣布,它將在2021-2022年交付首臺國產28nm工藝浸沒式光刻機,這意味著中國在光刻機制造領域已經超過了日本的尼康和佳能,僅次于ASML。同時,研究人員說,這種光刻機將使用ArF光源,雕刻的精度約為1.9納米,并在多次曝光下能生產11納米工藝芯片。此外,中國已經在拋光液,拋光墊,光核膠,蝕刻液,顯影劑和其他材料(即芯片領域涉及整個產業鏈),在這兩年內能實現了國內替代。

我們擁有的技術能生產更高精尖的光刻機,但我們缺少的是市場機會。既然美國愿意放棄這個市場,這將為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絕好機會,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感謝特朗普先生。